问出一片新天地

问出一片新天地

ID:31502324

大小:10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2

问出一片新天地_第1页
问出一片新天地_第2页
问出一片新天地_第3页
问出一片新天地_第4页
资源描述:

《问出一片新天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问出一片新天地  西方学者德加默说:“在教师的教学中,教师提问得好便是教得好。”即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占着重要的地位,提问的有效性决定着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课堂提问不在多而在精。一个理想的问题,应该具备三个特点:问题形式自然简明,文字叙述一目了然;问题内涵隽永丰富,能充分体现本质特征;问题难度适中,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笔者从日常教学入手,结合具体的课例来谈谈提问的有效性。  一、化难为易,直接切入  《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中,文章是随着主人公起伏的思潮而记录下来的,时而写眼前之事,时而回忆往事。在教学中切入课文时,一般会这样提问:“文中哪些写的是眼前事,哪些

2、是回忆过去的事,回忆的事情是怎么引出来的?”就连《教师教学用书》中也是如此建议的。然而真实的情况是,这个提问效果并不很好,信息寻找得很散乱,只是结构上的感知,也在一定程度上肢解了课文。  可以改变一下提问的角度,直接告诉学生这篇文章的主要特点是“插叙”,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我”在毕业典礼的过程中想到了与爸爸之间的哪几件事?(2)从回忆的事件中谈谈你对爸爸的直观印象。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父亲?(3)爸爸平时的严厉要求对“我”的成长有什么影响?  提问要注意分层次设计,化难为易,化大为小。4  二、发现疑问,引发思考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荷叶母亲》是

3、一首母爱的颂歌。纯洁的母爱,总在我们遇到风雨时悄然而至,给我们慰藉和力量;无私的母爱,将永远保护我们,伴我们一生。本文以花喻人,极其自然地颂扬母亲的爱、母女的情。  怎么解读这篇歌颂母爱的散文诗呢?我的思考是从疑惑开始的。  本文重点描写的对象是红莲,为什么不以此为题,而把“荷叶母亲”作为题目呢?  这是一疑。  本文表现母爱是通过风雨中红莲的变化展现出来的,但为什么从九年前祖父赏莲写起呢?  这是二疑。  风雨中红莲的变化过程是如何体现母爱这一主题的呢?  这是三疑。  学生带着疑问再走近文本时,将换个角度,以新的面貌解读文章,收获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如果说学生掌握知

4、识的最佳动力是兴趣,那么发现疑惑、巧妙提问就好似撩拨学生兴趣之弦的金手指,看似毫不费力的一拨,却充满教学智慧。  三、环环相扣,层层深入4  要上好一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者站在高处,从整节课、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的、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才有一定的思维深度,才能从多方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土地的誓言》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作者这种情绪的表露,并不流于空乏,他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笔者在授课时从题目开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地进入文本腹地,感受作者浓郁的情感。  

5、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谁发出的誓言?发出了什么誓言?为什么会发出这种誓言?  由第三个问题“为什么作者会发出这种誓言”关注文章写作的背景――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假如你因某种原因被迫离开生养你的故土,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当作者怀着炽痛的情感写下这篇怀乡之文时,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者的情感。  你被哪些文字所打动,所吸引?  在教学上,不仅环节清晰,而且问题与问题之间环环相扣,有效地推进了课堂教学。  四、关乎

6、时机,符合学情4  教师在针对学生提出问题时,那些过于简单且已经有明确答案的问题,不会引起学生的研究,而太过复杂的深度知识又会打消学生对自己掌握知识的质疑度。问题的提出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不仅如此,还要把握时机。提问必须抓住时机,相机诱发,使提问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故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即最好在学生处于“愤”“悱”的心理状态时进行。有效提问一定要做到“目中有人”“心中有数”。  笔者曾听过一节优秀教师示范课,课题是《热爱生命》。  在教学之初,教师让学生在默读中思考问题:这篇小说中有一些特别有意思的情节,你被哪个情节所吸引,请谈谈。  这个问题的设置,符合小

7、说由浅易切入的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状态。  两三名学生发言之后,老师意识到学生预习课文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马上调整状态,利用十五分钟时间让学生充分朗读课文,并在这时关注学生的朗读状态。并由此再次切入,询问学生在朗读中的各种表现,为什么会有这种状态,从而掀起了讨论的高潮。所以,预设的问题再好,也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听课状态及时调整,关注课堂效果。  有效的提问还应该是能够提供话题,拓展思维的;有效的问题还应该是能够见微知著,细节切入。在这里不一一而论。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课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