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55082
大小:103.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1-10
《论初中数学互动式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论初中数学互动式教学 “互动式教学”是基于新课程教学改革而衍生出来的一种现代化教学模式,是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强调在教学中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与知识的互动。数学作为初中阶段的基本科目,同时是中考的重点学科之一,如何在素质教育改革浪潮中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从而构建和谐的互动式课堂,已成为相关教学工作者面临的重点课题。显而易见,就初中数学互动式教学这一课题进行分析,以改善灌输式数学课堂教学现状,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结合当前初中数学实际存在的问题,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暴露出不同程度的问题。经常可以看到教师满怀激情地提问
2、学生,得到的回应基本都是一些固定的知识点。看似闹剧的“一问一答”课堂教学是一种表面的互动,教师在课堂上并没有发挥引导启发的作用,导致学生回答问题时未经深入思考,这样的课堂互动基于表面,更别说调动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促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这样的课堂学生学到的只是死的知识,不是经过思考后获得的知识,是一种很机械性的知识。归根究底,造成这种问题往往因为教师敏感性不够。 二、初中数学互动式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建立现代教学观,形成课堂互动形式多样化。 一切教育活动都是基于“交往互动”4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更是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存在。为此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实践过程中
3、要立足教学活动这一种“交往互动”属性,为学生提供互动学习平台,并予以足够时间让学生深入探究知识。正如萧伯纳所说:“只要我们就思想彼此交流,那么我们就会拥有两个思想,甚至多个思想。”当然,为更好地开展互动式教学活动,教师还要深入学生群体,多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创建让学生交流学习的空间和平台,让学生在交流学习、互助合作的过程中共同发展。譬如说:教师引导学生知道什么是全等形时,可以在课堂上要求学生四人一组,互相合作,用画图、拼图的方法证明“形状与大小都完全相同的两个图形就是全等形”这一定义。待小组得出结论后,小组间再相互交流,不仅证明出定义,而且在相互合作、交流中找到许多不同的证明
4、方法,丰富研究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手段,促进数学发展,同时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增强互动教学设计,创设教学情境吸引学生注意力。 设计教学情境,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学习,更容易让学生获取知识。新课程标准规定,教师不仅要满足学生求知欲,还要在情感和生活上关心和引导学生,所以好的教学设计不仅在学习上教育学生,还在学生以后的发展中有着深刻影响。建议从以下四个方面增强教学设计:①设计发散性问题,扩大互动空间。②设计多向合作的学习活动,拓宽互动途径。③设计生活化、情境化、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丰富互动内容。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4 例如,《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中可以做一
5、个课件,在课件中小明家买了新房子,课件上出现新房子的侧面图形,(提问房子侧面是由几个简单图形组合而成的?)让学生分小组观察,讨论是由哪些简单图组成的,老师可在下面走动聆听学生讨论结果。让小组某个同学回答,然后用课件把房子侧面图慢慢展开,让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接着告诉学生生活中有很多组合图形,请学生欣赏课件上不同的组合图形。欣赏完之后,带学生回到刚才问的问题上,小明买了新房子现在打算在房子侧面贴上墙纸,可是遇到了一个难题:他们至少要买多大面积的墙纸呢?你们可以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给学生足够时间讨论、探究,让学生小组组织答案回答)。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敏感性,培养学生空间思维
6、。 教师既作为一方与学生群体、个体产生互动,又应该是课堂互动的调控者。因此,教师应提高教学敏感性,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堂中的一切互动因素,调整互动、促进互动,让学生思维跟着教师引导发生跳跃性发展,同时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所以教师提高教学敏感性是很重要的部分。可见教师应该有一种虚心学习的态度,不要在课堂上演“一问一答”的教学模式,而应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用专业敏感性观察学生在一节课中的接受能力和思维空间。只要教师用虚心的态度和学生相处,虚心向学生学习,相信自己的思想水平、理论基础和专业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升华。 三、结语 互动式教学作为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渠道,是教学
7、成功的重要前提。教学中的互动说到底是改变“满堂灌”注入式教学法,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想方设法地引导学生全员参与、全程互动,让学生切实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只有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的“交响乐”4并让互动成为其中主旋律,师生才能在和谐配合的过程中更好地教和更好地学,最终达到师生共赢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庄艳玲.互动式教学让数学课堂“动”起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6). [2]田华富.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多元化教学模式[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2(04). [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