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1452585
大小:104.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让聋生健康快乐成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让聋生健康快乐成长 摘要:聋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项常抓不懈、贯穿始终的教育工作。但在聋生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中,个别聋生由于其生理与生活他们进行转化教育。由于环境的特殊性,在学习、生活、行为习惯上明显落后于同龄聋生,需要教师及时对他们进行转化教育。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进行鼓励教育,让孩子体验成功,达到转化学生的目的,使他们能健康成长。 关键词:聋生;习惯养成;行为规范;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2-268-02 一、基本情况 潘某,男,9岁,重度耳聋,智力正常,一年级学生。家住偏远农村
2、,父母在外打工,一学期回家1-2次,在家与爷爷一起生活,绝大多数时间寄宿在学校。 该生有时有情绪低落的表现,性格较为暴躁,遇到自己不愿意的事,就会表现出及其愤怒的表情,还会砸坏公物,打同学,同学们都不敢与之靠近。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也不太接受。有时与人发生矛盾时,有用头撞墙等自虐行为。 二、个案分析 1、表现5 性格自卑、固执、任性、多疑。行为上表现暴躁,常常有暴力倾向,伤害他人或自残行为。 2、成因 (1)身体听残,导致行为出现障碍。由于生理原因所造成语言障碍,聋生在学习和生活方面比常人的困难更大,这种困难让聋生有挫折感。聋生成长的环境额存在残疾人着不同程度的歧视和偏见,
3、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对自己逐渐失去了信心,对外部世界缺乏信任。 (2)不能正确排解心理问题。由于自身缺少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不能及时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心理偏差,更不能自我调控。同时由于与人交往困难,有心事无法与人沟通交流,很多事憋在心里。因此,他们为了排解烦躁货愤怒的内心情绪,常常对特定的对象采取对抗、报复、迁怒等暴力行为来寻找心理的平衡。这样的行为不仅对他人或集体造成不良影响,还妨碍了自身身心健康发展。 (3)家庭教育方法失当。潘霍某的父母一直在外打工,他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生活,是留守儿童。老人可怜孙子的不幸,便在生活中百般照顾,什么事都顺着他。但是潘某犯错误,由于老人不懂手语,不
4、能对孙子说服教育,就用棍棒。孩子从小就领教了爷爷的棍棒的厉害,知道犯错就要挨揍。到了学校后,当和同学发生冲突时,潘某也学着爷爷的样子,以暴力解决问题。从家里带来了打人的恶习。 三、教育转化策略 1、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5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所以和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是聋生接受教育的基础。 潘某喜欢打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体育活动,以此为切入点走近他。在他生病时陪护他、关心他,平时和他谈谈有趣的事,及时带他到街上添置所需物品,送他喜欢吃的零食,让他感受到关系和爱护,和他建立友爱的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使
5、他在学校生活中获得了愉悦,逐步消除他对外部世界的焦虑,从而不再自我封闭,同时,良好的师生关系,为他能接纳老师,并接受老师的教育要求打下坚实的感情基础,对进一步矫正他的行为习惯提供了可能。 2、再现情景,认识自我 聋生普遍存在自我认识偏差问题,在犯错误时仍然固执地认为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不理解老师的劝解和教育。而老师的说服教育由于手语交流的限制,不能进行有效沟通。再现行为情景能充分利用聋生的视觉优势,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让学生在直观中感受到行为的错误性,胜过语言的作用。 有一次潘某又发脾气了。和同学玩游戏输了,便打对方。还摔坏了桌子。同学们都不敢接近他,还自己用头撞墙,幸好值班
6、老师及时赶到,才强迫制止了他的行为。我了解情况后,找了潘某,为了让他认识自己的行为,便让看到他打人的同学学着他的样子在班上进行表演。看完表演,潘某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见机引导,最后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向同学赔礼道歉。这种行为再现法让学生从旁观者的角度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5 3、注意细节,及时表扬 聋生是非观念淡漠,自控能力较差,平时老师仔细观察他们的行为,主要他们的细微变化,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是一种信号,都能成为我们的教学依据。当聋生的行为出现偏差时要及时提醒,减少错误行为的发生率,使之自觉树立正确的行为准则,使聋生道德习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聋生生活在一
7、个班集体里,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当潘某发脾气时,我教同学们怎样安慰他,平静他的情绪。在大家的帮助下,潘某渐渐地能控制自己,不随便发脾气了,有了进步,及时表扬,在同学们的掌声中,潘某的脸上绽放出自信的笑容。 4、适时谈心,心理疏导 心理学告诉我们,愉快积极的心境使聋生朝气蓬勃,头脑清醒,求知欲望盛,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并带来愉快的人际氛围。心理疏导可以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心境。 当聋生在心情烦闷时,可与学生进行平等、友好的交流谈心,让他们将心中的委屈、压抑、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