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45382097
大小:33.01 KB
页数:2页
时间:2019-11-12
《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1.研究的目的:儿童的问题行为是指偏离常态标准的行为,是阻碍儿童心理正常发展和身心健康的行为。儿童的问题行为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现象,而父母教养态度是儿童产生问题行为的重要影响因素。儿童期的某些问题行为,尤其是典型的外显问题行为和内隐问题行为,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后期出现的种种问题。而咬指甲就是明显的外显行为,丁绪芳等人对659例3~6岁学前儿童进行“儿童心理发育与不良习惯”的调查中,发现咬指甲儿童多达85人,占整个调查对象的13%。因此,对幼儿期不良行为习惯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研究对象
2、:沈阳师范大学幼儿园、沈河区育朋小学幼儿园大班3-6岁的幼儿。3.研究的程序:(1)通过问卷法对不良行为习惯幼儿进行初步筛选,了解各班有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登记造册。(2)通过对老师的访谈,了解幼儿在园表现情况,观察并记录不良行为习惯幼儿。(3)利用结构式访谈,了解不良行为习惯幼儿在家的表现以及与家人和其他人的交往情况。(4)对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幼儿进行个案追踪,观察、分析并与家长及时交流,找出其行为产生的原因。(5)采用适宜的教育手段和方式,努力探索使幼儿能够改变其不良行为习惯的方法。4.时间部署准备阶段(2013.9.
3、20——2013.10.15)任务:1.查阅文献,学习相关理论,搜集资料。2.小组成员之间汇报、探讨形成初步的研究报告。3.向老师、同学请教、研讨,形成最终稿。研究阶段(2013.10.16——2013.11.16)任务:1.通过文献法、问卷法、访谈法、观察法,调查分析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表现及原因。2.对存在不良行为习惯的小朋友进行个案研究,深入了解其出生背景、家庭环境、周围社会环境对其存在的潜在影响。3.采取适当的行为矫正方法,对其进行干预。总结阶段(2013.11.17——2013.12)任务:1.汇总、整理、分析各类
4、资料。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咬指甲是儿童期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刻板性运动障碍。问卷参考: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3-164.学龄前儿童咬指甲诊断标准参照CCMD-3标准[1]。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采用上海惠诚咨询有限公司提供的心理测试软件,在本院心理咨询师指导下进行测试,经评估,总分在15分或15分以上的儿童认为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倾向。数据采用χ2检验及相关分析。特征:咬指甲的儿童常常伴随有任性、脾气暴怒、胆小等心理障碍的发生,少数儿童还有
5、口吃、口齿不清等语言发音障碍,但儿童的智力都是正常的.伴随的症状主要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其次为偏食和腹痛。儿童咬指甲经常会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受到成年人的指贵和小伙伴们的嘲笑和抛弃,因此,心理上极容易受到伤害,造成胆小、失去自信心或产生孤独感等等.5.咬指甲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总咬指甲的孩子,父母一方长期外出,寄养在祖父母家庭、单亲家庭、承认夫妻之间每月二次及以上“当着孩子的面吵架”、儿童咬指甲行为与父母儿时常有咬指甲行为,儿童与父母长期不同住,父母关系不和睦、母亲文化程度高者发生率高,并与家庭经济收入有关,但与母亲的职
6、业关系不明显。可见,学龄期儿童咬指甲行为常有家族倾向,与家庭环境因素关系密切。多数家长认为咬指甲行为是一种不雅观的习惯,更没有认识到孩子因年幼而不善表达,是情绪紧张、感情需求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不良行为,反映一种心理情绪,如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感,如得不到及时调适,会导致心理行为障碍,因此较少给予重视和关心。家长应对孩子的咬指甲行为多是训斥、打骂或不予理睬,应对孩子咬指甲行为的发生,常常一味的批评、训斥,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加重咬指甲行为,并促使该行为偏离固定下来,不易纠正,延续至成年。
7、1、多数儿童咬指甲可能是从吸拇指的习惯演变而来的;2、幼儿园小朋友之间相互模仿学来的;3、孩子的手指甲得不到及时修剪或修剪得不规则造成的,刁、饭后未及时洗手,吮舔手指头的油演逐渐发展起来的.对策:矫治儿童咬指甲的不良习惯,首先要求家长对孩子有足够的耐心,任何惩罚、嘲笑、唠叨、威胁都不可能对孩子有所帮助,相反会更加重儿童的心理障碍。(1)对于年幼的儿童.父母发现孩子咬指甲时,应耐心地的把小孩的手从口腔中拿出来,以抚爱或楼抱的方式,分散小孩的注意力.或将小孩的手指头涂上有苦味的制剂,或戴上连指手套,隔断小孩咬手指甲的口手联系.
8、〔2〕对于较大的儿童来说,应耐心地观察孩子发生咬指甲的原因,找准原因再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