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先秦儒家之贤才培养

浅谈先秦儒家之贤才培养

ID:31449172

大小:104.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1-10

浅谈先秦儒家之贤才培养_第1页
浅谈先秦儒家之贤才培养_第2页
浅谈先秦儒家之贤才培养_第3页
浅谈先秦儒家之贤才培养_第4页
浅谈先秦儒家之贤才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先秦儒家之贤才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先秦儒家之贤才培养  先秦时期诸侯争霸,打破了周王朝一统天下的局面。西周以来的礼乐制度逐渐崩坏,一个新兴的“士”阶层崛起,形成了百家争鸣的思想氛围。儒、墨、法、道四家发展兴盛,由于学派主张不同以及历代君王的推崇,其中以儒家思想的影响最为深远,本文拟从先秦儒家学者的贤才培养方面进行一点思考。  (一)培养目标:德才兼备的贤才  在先秦儒家学者看来,贤才应是德才兼备之人。理想的人才要有高尚的道德素养,也要有治世安邦的真才实学,注重对人才综合素质的培养。  顾名思义,“德”的主要内容是高尚的道德素质。先秦时期儒家伦理道德最根本的核心就是“仁”,在《论语?颜渊》之中意指“爱人”。

2、“仁”不仅仅是对血缘亲情的爱,也包含着对君主、师长、朋友的情,还引申为在社会生活和人际交往中的忠和义。由此可以看出,先秦儒家所要求的“德”是以仁、孝、忠、义为核心的全方位的道德素养。  “才”,指的是真才实学,也就是文化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春秋战国时期,以孔子为首的儒家学者带动社会的办学之风,私学发展兴盛,学者们提倡教育的普及,其中以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影响最广。先秦儒家学者认为,贤才既要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又要有出众的智慧才能,才可以辅助君主达到经济发展、政治安定、人际和谐的目标。“才”的知识内容主要包括后世熟悉的“六艺”即礼、乐、射、御、数、书。5  儒家的教育目的集

3、中在培养德才兼备的贤才,所以,尤其重视道德教育,并形成了以道德教育为中心的教育体系。孔子首创私学,以《诗》、《书》、《易》、《礼》、《乐》、《春秋》“六经”来教育弟子们。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思想,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明人伦”主张。  儒家注重德才兼备的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影响是巨大的。  (二)培养层次:君子、贤人、圣人  先秦儒家的培养目标是德才兼备之贤才,依照这样的标准,儒家把人才分为君子、贤人和圣人三个不同层次。儒家学者认为,治国安邦的人才既要有一定的道德修养同时又必须具备相当的才华,这就是他们所倡导的“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 

4、 首先,圣人是儒家最高的理想人格。所谓“圣人”,上左有“耳”以表闻道,通达天地之正理;上右有“口”表以宣扬道理,教化大众;下边的“王”代表统率万物为王之?裕?德行遍处施行。《说文解字》曰:“圣者,通也。他们认为圣人智慧超常,博通万物之理。圣人是最完美的理想人格,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典范。  其二,贤人是仅次于圣人的理想人格。贤人人格是介于君子与圣人之间的一种人格,是内圣外王的模范仿效者。5  其三,君子是次于贤人的理想人格。学儒学首先是要做一个君子:体会夫子的仁心善念,修身以德,积极进取,持之以恒,将自己的善以身体力行的方式向外投射,以成圣为目标做好每件事积累事功。成圣是儒者的人

5、生目标,是一生奋斗的目标,君子是现在就要去做的,但成圣之路是要用一生来慢慢享受的,最终能不能成圣那要看有没有这个机会,如果有,当仁不能让;如果没有,依然是翩然君子。所谓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如此而已。  (三)培养方法  1、培养对象范围大  先秦儒家在人才培养方面,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即是说,对人要不分宗族贵贱,不分阶级地实施教育。孔子本人非常认同扩大教育对象范围的做法,同时他还提出教育是教化民众,增强国家实力,维护统治稳定的重要手段,因此,他认为教育甚至不能仅仅局限在有潜力有培养价值的人,而应推广至所有国民。  2、教学内容的广博  首先,加强学生的道德修养,

6、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雅的情趣。其次,以“六经”为教材来教授学生。“六经”的内容对人各方面的塑造都有着不同的意义。最后,联系实际,总结各国游历经历,倡导廉政勤政,并对一些为政者过分贪欲和奢侈成风的表现进行了抨击。由此可见,儒家教育实际上是在传达一种为官之道及其政治思想。  3、学习方法的养成  先秦儒家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  一是端正学习态度,敏而好学。孔子主张“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即是说,不能以向比自己地位低、学识差的人请教为耻,不要不懂装懂。旨在要求虚心求教,注意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5  二是注意复习,温故知新。要不断复习已学的

7、知识,并由中获得新的领悟。“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在已经掌握的知识的情况下,由于本身的经历和所思所想,从中得到新的感悟。  三是学思并重,不可偏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只读书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是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精神疲殆。这句话也激励着千百年来的学子们,要把学习积累和钻研思考相结合,二者不可偏废。  四是不断反省,见贤思齐。先秦儒家提倡通过不断反省自我的方式来修习品德,要“见贤思齐”和“见不贤而内自省”。孔子强调“内省”,“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往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