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跨文化研究方法论刍议

思想政治教育跨文化研究方法论刍议

ID:31050129

大小:7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1-06

思想政治教育跨文化研究方法论刍议_第1页
思想政治教育跨文化研究方法论刍议_第2页
思想政治教育跨文化研究方法论刍议_第3页
思想政治教育跨文化研究方法论刍议_第4页
思想政治教育跨文化研究方法论刍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教育跨文化研究方法论刍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摘要]思想政治教育跨文化研究方法论拥有独特的理论立场、问题界限和方法范式。在理论立场上,重在超越“自我参照”与“他者参照”两极对立,坚持“以我为主、他者为镜、人我互动”。在问题界限上,重在通过“简化——综合”与“表层一一深层”,划定文化边界,区分文化层次。在方法范式上,重在批判借鉴“跨文化比较论”与“跨文化互动论”,克服参照系选择、文化相对主义取向等弊端,妥善解决“因果关系与对等性”的难题。[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跨文化研究;理论立场;问题界限;方法范式近年来随着思想政治教育国际视野与比较研究的兴起,思想政治教育跨文化研究F1益受到关注。一些学者的探索研究蕴含着这样一个共识:思想

2、政治教育跨文化研究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耍的,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重耍选择。从这个共识岀发,我们进一步思索这样的问题:什么样的思想政治教育跨文化研究才能助力中国问题的破解和普遍规律的把握?解决这个问题离不开方法论意义上的探索,因为跨文化研究实质上就是一种方法或理念,它在运用于不同学科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兼具跨学科色彩与不同学科特质的方法论群落,正是这些相互关联又彼此独立的方法论推动了跨文化研究的发展。为此,从方法论角度探讨思想政治教育跨文化研究,将冇助于我们深化对思想政治教冇跨文化研究的整体理解。•、自我与他者:思想政治教育跨文化研究的理论立场跨文化研究是伴随资产阶级在世界范

3、围内的扩张产生的,所以在它产生Z初就有着以西方为中心抵制“狭隘民族主义”、推动资木主义意识形态普枇化的价值诉求,并以此形成了影响至今的殖民主义跨文化研究传统。这种传统有三种典型的方法论特征:一是简单的两分法,即“以自我为参照”,将世界文化划分为西方与东方、文明与野蛮、现代与传统、进步与落后、民主与专制、第世界和第三世界;将前者序列视为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所独有,用后者序列指代世界其他文化;这两种序列的逻辑关系是前者序列优越于后者序列、后者序列从属于前者序列。二是必然的历史观,即将后者序列向前者序列发展演进视为历史的必然,将前者序列对后者序列的改造当作历史的正当性。三是差异的问题取向,

4、即从各种文化现象小寻求前者序列与后者序列的差异性,并将这种差异视为负而的理应被改造的因索,然后再将之归因于后者序列的地理环境或文化品格。这种殖民主义传统影响深远,不仅给西方跨文化研究打上了霸权主义烙印,也使“第三世界”的跨文化研究形成了深刻的自卑情结和强烈的反抗情绪。从自卑情结來看,由于西方文化的先发优势以及对西方文化的长期学习和对自身文化的深刻反省,“第三世界”跨文化研究者曾一度认同了殖民主义的文化判断,其结杲就是“以他者为参照”检讨其至贬低自我。丿刃史的吊诡Z处在于,每当口卑情结兴起Z时文化保守主义便迅速回潮,集中表现就是我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一再上演的“全盘西化”与“文化复古

5、”之争。从反抗情绪来看,“第三世界”对殖民主义跨文化研究传统的整体性反抗是伴随笫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殖民体系瓦解产生的,最具影响力的就是以萨义德的《东方学》为代表的后殖民主义理论。萨义德揭示了西方话语中的“东方形象”的虚假性,指出东西方之分是西方意识形态话语的人为建构,“东方与其说是一个地域空间,还不如说是一个在话语屮被反复谈论的对象和特征。”[1]后殖民主义理论对于唤醒“第三世界”的文化自主意识、抵制自我文化在他者话语中的妖魔化有一定意义。但其“自我参照”的理论立场也可能会导致“文化部落主义”,加剧不同文化间的对抗和冲突。直至近些年,伴随经济全球化与文化间交融、交锋、交汇的发展

6、,跨文化研究领域对先前这种“口我一一他者”两极对立式的理论立场进行了反思和超越,倡导文化平等、文明对话正愈发成为主流。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理论、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巴赫金的对话理论等先后涌入跨文化研究领域并成为主导性的方法论原则。思想政治教育跨文化研究就是在这种大的理论立场转换背景下提出的。我们显然不能重蹈“自我参照”和“他者参照”的老路,那样只会陷入文化殖民主义的怪圈或文化部落主义的泥潭。那是否就可以简单采取视域融合、对话交往的理论立场呢?恐怕也不尽然。一方面,资木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两条道路、两人价值观体系更趋艰巨化、复朵化、隐蔽化的斗争现实,警示我们不能放弃自我参照的理论

7、自觉,一厢情愿地与他者对话;同时意识形态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屈性使我们必然与他者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往往不是话语、理念上的分歧,而是国家利益、政治制度、发展道路上的不同,不会通过表层性的话语创新、并界尊重、有限口信就可以消除。这是我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跨文化研究需耍首先考虑的立场问题。另一方面,中外经济紧密对接与思想文化交融、交锋、交汇的时代背景,以及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岀去的国家战略,又使文化的交流对话成为必然,闭门造车、固步自封当然也不可取。在此情况下,“以我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