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

ID:30119439

大小:67.54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12-27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_第1页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_第2页
资源描述: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有效性关键词生活经验角色知行结合摘要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珍惜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德育的实效性是否

2、得到强化,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强调;儿童品德和社会性来源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儿童的现实生活对其品德的形成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

3、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珍惜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逐渐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一、以生活经验和教材相结合离开了参与社会生活,学校就没有道德目标,也没有什么目的。品德教育存在于生活中,是为了生活并通过生活而进行的教育。但是,在现实中教育与生活分开了,教育不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而是在课堂上进行,所以,我们要带学生走进现实

4、生活中,让学生接触和了解社会上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社会。比如;在上《感激生命》一课时课前让学生询问了家人,在妈妈孕育自己的时候都做了什么?再通过旧物品、旧照片去回顾当时的故事体会周围的人对自己的关爱,懂得感激,从而明白自己生命的意义。只有让学生能感受到的,观察到的,才会受到教育。二、扮演角色引起共鸣在品社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

5、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社会生活有规则》一课,让学生演出因违反交通规则带来的伤痛。然后再让学生以同样的事情演遵守交通规则平安回家的情景。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让学生能做出合理的选择。三、课后实践知行结合品社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

6、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在教学《清晨,谁在为我们忙碌》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

7、,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强调“做、学、教合一”。他说:“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品社课的实践,就是“做中学”的一种体现,促进儿童由“知”向“行”的转化,从而知行统一。四、换位体验内化认识换位体验是客观事物作用于人而引起共鸣的一种情感体验。在品社课教学中采取换位体验方式,以促成有如亲身感受的体验,增强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激发

8、他们的道德情感内化为道德认识。例如在《我爱我的家人》一课时,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家人都为你做了什么?你为家人都做了什么?然后让学生设身处地想想:这些劳动者是自己的亲人,自己的态度是怎样?假如自己是这些劳动者,会有什么感受?从而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对家人的态度,使学生懂得凡事不要只为自己着想,只图自己痛快,要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能和父母家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