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门宴》教学设计4

《鸿门宴》教学设计4

ID:29531552

大小:37.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12-20

《鸿门宴》教学设计4_第1页
《鸿门宴》教学设计4_第2页
《鸿门宴》教学设计4_第3页
《鸿门宴》教学设计4_第4页
《鸿门宴》教学设计4_第5页
资源描述:

《《鸿门宴》教学设计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苏教版高一年级《鸿门宴》内容的教学设计一、设计思想本课的设计思想是:合作、探究。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教师主导,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文章的内涵性思想。二、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对本课《鸿门宴》的要求是:熟练掌握文言的基本知识,包括字音、实词、虚词、古今异义等;了解有关司马迁、《史记》的文学常识;学会自主解读一些浅近、经典文言文。2.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按文章内容,很明显有四部分,“项王大怒,范增定计→项伯夜访,沛公与之结交→鸿门宴席→沛公脱逃,张良留谢,范增怒骂”。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模块“寻觅文言的津梁”中“仔细理会”主题,可见本文是在本专题所有古文中需要

2、细细研读的一课。3.本课内容与初中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篇幅增加,文言实、虚词难度加大,内涵更深,学法从教师传授转向自我探究。联系:初中的文言积累是读懂本文的前提。三、学情分析1.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读懂文章梗概,掌握本课要求的文言知识。2.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解读文章不够细致,前后关联性不强,或思考切入点盲目。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采取的各种学习策略:合作、探究,自始自终准备课堂积累本随时记下自己思考所得。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文言文的重点知识,包括字词、语法、文学常识等。技能目标:学会思考内涵较深文言文的解读技巧。能力目标:与别人合作的能力、独立探究的能

3、力。方法目标: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领会作者对历史人物的情感倾向,在此基础上有自己的历史眼光,能正确评价历史人物。五、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四人小组合作,细致研读《鸿门宴》中的人物群像,体会作者司马迁评价历史人物的情感倾向;难点是思考的切入点和角度,以及全面来看待本文的各个细节,能串联思考。六、教学策略与手段教学模式、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四人小组合作、探究;全体记录;选一人发言,其余补充。七、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温习上一课的基础知识;准备随堂积累本、书本、相关自备资料;对文本提出自己的问题。2.教师的教学准备:本课研讨问题的切入点、思考角度的提醒;整理学生上交的

4、问题,精炼后制作幻灯片。3.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平常。4.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电脑、投影仪。八、教学过程导入:同学们,熟悉的地方如果细细分析,还是会有意想不到的风景。今天,我们就在前几节课的基础上细细研习《鸿门宴》。一、理清故事内容、发展线索(随堂笔记本上做相应记录)明确:项王大怒,范增定计→项伯夜访,沛公与之结交→鸿门宴席→沛公脱逃,张良留谢,范增怒骂。(教师活动:幻灯片展示)二、四人小组,交换你对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各抒己见、写下来在随堂笔记本上)明确:大致上,刘邦、项羽、项伯、张良、范增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表达初读感受)三、细细分析各个环

5、节之间的联系,从中分析这些人物群像(教师在幻灯片上展示无答案问题,四人小组讨论,并在随堂笔记本上记录结果)。“项王大怒,范增定计→项伯夜访,沛公与之结交”部分研读⒈定下鸿门宴之计策的前因是什么?参与者有谁?明确:沛公阵营左司马曹无伤告密:“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即:项王大怒的原因是沛公欲称王,与他争王位。参与者:项王、范增、项伯。⒉项伯夜访中,能不能说他是个奸细?明确:不能,他只是去“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并不涉及沛公,而张良不愿意“亡去不义,不可不语”;项伯只是去报恩,“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就可以看出来。⒊沛公听到张良报告后的

6、反应变化明确:大惊,曰:“为之奈何?”→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非常强,并能兼顾一些细节,如“君安与项伯有故?”就明显看出沛公对手下第一谋臣张良的猜疑。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极尽能言巧辩之能事。⒋项伯与沛公“约为婚姻”之后,有没有说出告密者是曹无伤?明确: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因为之前项伯见张良也是“具告以事”,具,详细也。但这里,应该没有告诉沛

7、公奸细是谁,不然沛公早诛杀曹无伤了。⒌项伯回去后,竟然“具以沛公言报项王”,你觉得奇怪吗?明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因为项伯是项羽的“季父”,可以说是项羽最信任的人,他对项羽忠诚不二,对张良报恩,对刘邦尽“儿女亲家”的人情,一切都驱使他不可能不去见项羽。而事实上,以项羽的性格也一定不会怀疑项伯和刘邦有勾结。所以,比较项伯的话(具以沛公言)和曹无伤的密报,项羽自然相信叔父项伯。也就在此时,项王从“大怒”转为“项王许诺”,至此,刘邦已然没有性命大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