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91425
大小:55.1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重预设、更应重生成——观察物体教学略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重预设、更应重生成一一观察物体教学略谈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南兴小学孙卫“教学是主体的、能动的、活跃的人的活动。”一般而言,课堂这个特殊的场均处于不断的变化与发展之中。当师牛处于正常的教学情境中时,保持着一种场平衡,教学可以平稳地向前推进。但是,有时一个教学变化或一场教学意外,却可能破坏这样的场平衡状态,从而影响正常的教学状态。如一位教师在教学《观察物体》(苏教三年级上册)时,老师提出来这样一个问题:“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体,能看到它的几个面呢?下面请同学们观察各自面前的长方体物体。”学生非常兴奋,观察着,讨论着,有的还站到下同的位置去观察……
2、师:同学们通过观察,得到了不同的结果。那么,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呢?(师指名能看到4个面的学牛到讲台前观察)学生抢着回答:“能看到4个面!”、“能看到5个面!(教师没有办法,只得继续引导观察,通过教师的指点、暗示)师:同学们,现在看清楚了吗?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大多数学生:3个面。(还有少数学生仍认为,能看到4个面。教师不再理会,把结论板书到黑板上,那部分学生还是一脸茫然)。从一个角度观察长方形,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也许学生记住了最后的结论,但很多学牛可能并没有真正弄明白,有些学生只不过是附和着别人的意见,还有些学生可能心
3、存疑问:我明明能看到4个面(甚至5个面),为什么偏要说只看到3个面?一是没有理清数学与牛活的辩证关系。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已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但不能因此认为,生活经验就等同于数学学习。以这一课观察要求来说,这里所说的观察与日常生活中的观察有区别的。木节课中的观察是有其特殊要求的,“从同一个角度观察”是指站在同一个观察点看,“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是对观察情况进行抽象概扌舌的要求。学生之所以会说他们能看到4个面甚至5个面,并不是他们真的在同一个观察点看到了4个面或5个面,而是他们站在不同的位置看,再把看
4、到的结果累加起来了。二是观察前的要求不明确。在观察之前,虽然教师曾用形象的比喻说出了观察要求“要像木头人一样来看”:即固定在一个角度观察。但大多数学生那时比较兴奋,根本没有听清处要求。教师对如何概括观察情况没有进行正确及时引导,没有强调概括的结果是指每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由于学生观察方法不同,概括方法不同,因此获得的结论自然不同。那么,如何有效地组织观察活动?面对观察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错误,如何有效引导?如何针对课堂上的生成与学生实际灵活地进行调节?笔者觉得:一、认真预设、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叶澜教授说过:“不去认真预设,那是不负责任;不善
5、实吋生成,那是不够优秀。”课堂教学评比,不仅看预设的结果,更要看生成的成果。因此,我们要抛开顾虑,善待学生,变通教案,挖掘潜能,抓住课堂教学中的每一簇浪花,折射出人文光彩,让瞬间的美丽变为永恒的精彩!数学来源于生活,但不是对生活现象的简单反映。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链接生活中的数学资源,以此激发学生兴趣,唤醒生活经验。同时,教师在运用生活资源吋,也要注意进行比较、筛选,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材料,注意数学概念与日常生活中概念之间的差异,防止生活材料对数学学习产生负迁移。就这一课来说,在观察前,教师一定要以适当的方式让学生明数学中的观察与平常所说的
6、看有什么不同?要获得“最多能看到长方体的几个面”的结论,需要怎样进行观察?二、明确要求,强化观察与思考的关系在组织学生观察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要求。就以本课的观察为例,要探讨“从同一个角度春,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就要让学生明白,什么叫从同一个角度观察?怎样从同一个角度去观察?“最多”是什么意思?学生只有明确了观察的要求,才能使观察活动有序、有效;让学生对观察情况迸行总氤归纳,需要引导学生迸行深入的数学思考,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使观察活动更有数学价值。当然,教师如何提出观察要求,如何引导学生对观察情况进行归纳,可根据学生的年龄
7、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但“数学味”一定要贯穿于始终。三、灵活生成,及吋捕捉课堂生成资源心理学家盖耶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课堂上学生出现错误吋,教师要把错误留给学生,引导他们反思,使他们的思维趋向严谨科学,从而在探究中修正,最终找到规律,生成正确结论。特级教师华应龙说,错误是一种资源。面对课堂效学中出现的预设外的生成,需要教师运用教学智慧,灵活地进行处理,使其成为可利用资源,甚至生成课堂教学的精彩。上面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辨析“最多能看到几个面”,当借助摄像头拍照后,学生仍不能弄
8、清问题的实质,教师不妨这样灵活地处理:请一名学生到前面来再次观察长方体实物,让学生站在某一个位置,问学生能看到哪几个面,再让学生移动位置,说一说又能看到哪几个面?接着,与学生一同分析,什么是“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