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383632
大小:56.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2-09
《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杨锦梅符星红(慈利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湖南张家界427202)摘要:中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来完成,中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主要是通过阅读教学的训练而逐渐形成的。关键词: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一、阅读教学的要求阅读一篇文章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要理解文章内容,包括对词语、句子、篇章、写作方法和思想内容各方面的理解。因此要真正理解一篇文章,就需在初步感知内容的基础上,进行释词、诠句、析段、解篇、明理、驭辞等一系列工作,经历局部与整体、形式与内容的循环往复方可。这需要具备三种能力:一是具备正确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毡括正确
2、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及成语、典故的能力;二是具备理解各种语言构造的能力,包括根据词序和词与词、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去理解句子、段意和整篇文章中心思想的能力;三是具备理解文章中各种表达方法和修辞手法的能力。而这种种能力不是短时间就形成的,需在阅读实践中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培养。笔者在实际教学中,借鉴了“四阶段说”,即认识性阅读:理解词句、观点的表面直接意义;分析性阅读:层次、段落、文意、技法的分析;评论性阅读:鉴别和欣赏;创造性阅读:辩驳、触发创造愿望。二、阅读教学的步骤1.预习阶段。指出教学目的,强调有针对性的阅读课文,让学生通过粗读浏览
3、,对课文有一个概括的了解。2.理解阶段。重在对课文进行具体分析,了解其内部结构,归纳综合作者的观点。教师可启发诱导学生讨论、质疑,使之动脑、动口、动手,通过积极思维,解惑释疑、吃透教材。3.练习阶段。旨在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学生通过各种练习,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进而变为自己的能力,逐步达到“自读能力”的境界。1.复阶段。巩固和完善所学,指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全面复习己学课文,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真正的阅读能力。以教学郑愁予的《错误》为例:(1)课前预读,认字释词,清除阅读障碍。这首诗的特殊句式和书面化语言较多,教学中可利用课前预读,让学生们把
4、不懂的字、词、句圈点出来,自己査査字典、词典加深印象。(2)从探讨作者的创作思路入手,把学生带进形象思维,理解诗歌内容,把握阅读的思想基础。在解决了学和开创新局面的阅读障碍后,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这首诗为什么起的诗题是“错误”呢?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本诗隐含的一个小故事。(3)从剖析诗歌意象入手,引导学生再造思维,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阅读吋再现文中的真情实感。诗歌“赏析”指的是在弄懂诗意的基础上运用想象进行再创造,从而“正确地把握住诗人的艺术构思,并且丰富地再现诗人创造的形象。”教师可这样引导:“《错误》这首诗写了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故事,写
5、了一个遗憾的过程,这很容易让人去描绘这样一幅画面。当他们双眼交错的一刹那,他们内心的琴弦是怎样被激荡起来的?如果让你当导演,把这个相遇的过程拍一部小的电影短片,不知在座的各位会怎样去安排呢?”学生争先恐后要求上台表演,感情把握得很好,理解能力和表演能力很强。(4)从注入感情反复朗读课文入手,充分领悟课文的诗情画意,学4作者的写作手法,人胆联想,提高写作能力。学生注入情感朗读课文吋,多种感官并用,可以切实做到心领神会,开启思维。许多好的课文,好的片断,多次反复诵读,就可以充分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三、阅读教学的方式方
6、法1.阅读方式。根据阅读时的出声与否,可分为朗读和默读;根据阅读的精细与简略程度,又可分为精读和略读。其中,朗读要做到发音准确、语气清楚、词句连贯,并在停顿、重咅、语调、速度等方面都具体要求;默读则要注意减少眼停,克服嘴动,并力求扩大视野,注重速度、理解、记忆和辨别;精读重在强调多读、熟读,领会文章思想内容,钻研写作技巧,在尝试上下功夫;略读则既要抓要点,又要有一定速度,大致理解即可,主要着眼于广度。1.阅读教学的方法。阅读教学的基本教法便是“教读”与“自读”。“教读”是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它以教会学生阅读为出发点和归宿;“自读”是由学生
7、自学,其着眼点和落脚点在于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教读”要相机诱导、适当点拨指导,重在“导”字上下功夫,必要时还要给予适当讲解,使之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自读”则要积极思维、主动揣摩,多读多练,力求透彻理解,领会精神,掌握规律。教读与自读还应注意冇机结合、相辅相成,才能使阅读教学臻于佳境。笔者在教学中常用以下三种方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探究“文眼”法。文眼,即文章的眼睛。不同的课文中心句所处的位置不同:有的文章中心句居于篇首,如《天山景物记》;有的中心句在篇中,如《邹忌讽齐王纳谏》;有的中心句处于篇末,如《岳阳楼记》;等等
8、。抓住了中心句,就抓住了纲,文路清晰,可使学生茅塞顿开。(2)置疑问难法。即在教学中设置疑难。提出问题,启发、诱导学生深入探究。设疑要注意从课文和学生实际出发,富于针对性、启发性和思考性,过难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