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8158856
大小:28.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2-08
《《第十交响曲——江雪》.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第十交响曲——江雪》 作于1997-1998年春。《第十交响曲·江雪》是为吟唱、古琴(预制录音带)和大型管弦乐队而作的。作曲家从柳宗元同名诗词所蕴涵的冷峻的意境与独特的声韵中获取灵感,以人声的吟、诵、唱,古琴的时代韵律与交响乐队的现代化铺陈交相辉映所构成的跌宕起伏的音响,传达、塑造、讴歌了浩然正气的独立人格精神。对这样一部“抽象”的作品,谈“具体”的技术几乎是多余的----尽管后者是前者的基础----但朱践耳对12音这一老技法是常用常新。这里仅说主题的构成:作曲家得心应手、举重若轻,以琴曲《梅花三弄》曲首纯五度音程为据,按五度间隔相生原则得一中西合璧的音列---
2、- ----其前四音为“四基音”,后四音为四曾音;整体是12音,局部则首尾相扣C宫、E宫、bA宫三个五声音阶。 作曲家在《江雪》的演出诠释中写道:“这首交响曲,并非单纯为古诗谱曲,也不在写柳宗元的个人遭遇,而是借助于诗的意境,以吟、诵、唱相结合的手法,加上古琴新韵,站在今人的立场上,给以交响化,现代化的表述,以弘扬浩然正气的独立人格精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柳宗元(公元773—819)因主张革新而二度被贬,五言绝句“江雪”就是在第一次被贬时所作,该诗虽是写景,但却意在其外,寄托了诗人藐视世俗、忧虑愤懑、不甘屈服、孤傲清高的情怀。在诗文平静的表象中
3、,包藏着无穷的动力,在平仄有序中蕴含了丰满的韵律感和音乐性。朱先生从此引申、拓展,用源自中国汉语的艺术神韵、籍现代交响乐的手法,成功地表述了中国历代爱国的知识分子精英博大的胸怀、崇高的思想和高风亮节的独立人格精神。对音乐语言的开拓,对中国汉语的音乐神韵全方位的继承和发展是朱先生“江雪”的一个重要特点:汉语“字”有声调,各声调在高音走向上有区别,在长短、快慢、强弱和音色上也有区别,汉语的词组和语句又因表意、表情和使用者的人物特征的影响,而在上述五个方面产生了灵活丰富的变化发展。在这种具有强烈的音乐性和特殊神韵的语言基础上,产生了中国诗词极富音乐性的吟哦,也产生了中国民间
4、歌曲和戏曲、曲艺中丰富、多样的润腔法和韵白,并影响到中国器乐演奏的风格特征。 朱践耳先生不仅继承性地运用吟哦、韵白的音乐语言,而且还作了发展和创新。他在乐曲的录音部分要求人声用中国唱法,以吟、诵、唱相结合的方式表述,这都通过尚长荣的演唱,得到完美的体现;乐曲的第一部分呈示乐思,尚长荣主要用的是老生唱法;乐曲的第二部分是乐思的展开,用黑头的唱法抒发激情、表现气魄;乐曲的第三部分尚长荣用青衣唱法的口吻(但并不模仿青衣的音色)来表现潇洒、清高的气质。 《江雪》的录音部分的古琴声部,不仅直接采取琴曲《梅花三弄》的主题来象征孤傲、清高的品格,充分运用了古琴散、按、泛三种
5、音色,吟、揉、绰、注的按弦法,还创造了双音、泛音走弦、泛音到实音的走弦等韵白化的技法,又表现狂放的豪情,以表现意境的深远。 作曲家在《江雪》大管弦乐队的写作上,也与人声和古琴声部保持了统一的风格,充分使用了吟哦,韵白式的音乐语言,在乐队作引述、呈示、展开、陪衬、烘托、引申、补充时都大量运用了微分音以及频率渐变的奏法,同时弦乐的细致分部、泛音奏法、加弱音器奏法以及管乐的一些特殊处理,也和人声及古琴完成了融洽的衔接,使之成为统一体。其中对打击乐作了精巧的选择和安排,将16种乐器作为打击乐,分成四组,细致地增强了全曲的交响性。 此外,乐曲丰富的音色和饱满的音响,给人
6、提示的是一种高科技时代才有的音乐形象,它所提示的联想,已不是一幅山水画、一首抒情诗,也不是某个具体的人物,而是一部在三维空间中,用各种形象和色彩组合成的现代画式的“影片”,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一种宇宙万象和人的感情融合的力量。就以第一部分的四句唱腔来说:第一句“千山鸟飞绝”,在乐队的引导和烘托中,人声和古琴完全合为一体地从高处、远处传来;第二句“万径人踪灭”,人声和古琴迂回至低处;第三句“孤舟蓑笠翁”,古琴、小号、双簧管为人声作了铺垫和提示,颤音琴成了人声的呼应,这时有一种镜头快速推进,主题在正前方呈现并得到回响的效果,但我们并没有看到具体的人物,而是感受到了一种内
7、在的精神力量;第四句“独钓寒江雪”,低起高扬又突然回落,豪放而又深沉。(节选自《当代中国交响乐的巨鼎——朱践耳的第十交响曲〈江雪〉》·黄白着)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