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979010
大小:1.80 MB
页数:50页
时间:2018-11-30
《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章中国的传统伦理道德中国是一个重视伦理道德的国家,几千年来,伦理道德思想在中国文化中居于中心地位。伦理道德不仅体现于个人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之中,而且和国家、社会的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等各方面都有联系。第一节传统伦理道德的发展历程考古发现,殷商甲骨文字中有“礼”、“德”、“孝”等文字,说明商朝末期已有伦理道德思想产生。西周时期,周人汲取商朝灭亡的教训,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首次把道德和政治加以联系,开创了中国文化“德治”传统的先河。春秋战国是伦理道德思想极大发展的时期,当时,诸子百家中的各主要学派几乎都有伦理道德学说,其中主要有儒家、墨家、法家、道家。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以孔子
2、、孟子为代表,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伦理道德准则,将其他的道德规范如“礼”、“信”、“孝”、“悌”等置于其下,构建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体系的伦理道德思想。孟子在孔子仁学的基础上,提出了五伦说、性善论、修养论,并论证了仁、义、礼、智在道德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发展和完善了儒家的伦理道德体系。墨家把“义”作为最高的伦理道德准则。墨家的“义”与儒家倡导的“义”有所不同,儒家的“义”是“仁”的延伸,而墨家的“义”是独立的,其基本内涵为墨家倡导的“兼爱”与“互利”。以管仲为代表的早期法家把“礼”作为最高的伦理道德准则。管仲提出“礼、义、廉、耻”是国之四维,其所说的“礼”偏重于法度等礼的外在形式,而儒家对于“
3、礼”的理解偏重于内心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由于法家崇尚外在的约束力量,因此,后期的法家如韩非子极端崇尚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以至于完全否定伦理道德的教化作用。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以“道”为最高的伦理道德准则。道家认为,“道”的本质是无为,因而,他们对道德的看法与儒家有根本不同,如庄子就提出,一个人行善要为名所累,作恶则为刑所累,因而人生固然不可作恶,也不必行善。这种看法实际是以无道德作为最高的道德。春秋战国时,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只是诸多伦理道德思想中的一家,但是,西汉时期,自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接受以后,儒家的伦理道德就成为统治阶级肯定的意识形态,受到大力提倡和发扬。
4、三纲五常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五常是用作调整、规范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五伦”关系的行为准则。“三纲”从“五伦”发展而来,先秦儒家的“五伦”是一种双向互动的关系,具有较多的人情味,而“三纲”则强调单向的绝对服从关系,它显示了君主专制体制下伦理道德思想的变化。天人感应中国古代哲学术语,其思想源于先秦时代,西汉董仲舒正式提出此术语,其意为天和人是相通的,能够互相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人间君主如不仁不义,违背天意,天就会出现灾异以示警告,反之,人间君主施行仁义,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董仲舒之后,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
5、伦理成为正统的伦理思想。然而,魏晋南北朝时期,这一思想受到玄学和佛教思想的冲击。玄学倡导无君论,而且推崇纵欲行乐,是对儒家伦理道德的反叛。佛教宣扬善恶因果报应,和儒家的伦理思想亦有陌路之感。与玄学和佛教不同的是,这一时期的道教却对儒家伦理有所吸收,道士葛洪在《抱朴子》一书中批判无君论,呼吁社会应恢复仁、义、忠、孝等道德规范。到了唐朝,又有韩愈著文力主恢复儒家的“道统”。葛洪和韩愈虽然都没有给儒家的伦理道德思想提供新的东西,然而,他们的努力为儒家伦理道德的复兴开辟了先河。儒家伦理道德的全面复兴是在宋明理学产生之后出现的。宋明理学是以儒学思想为主体,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某些思想而形成,因此,宋明理学
6、构建的伦理道德思想和先秦汉唐时期的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已有所不同。宋明理学最重要的学派是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派都以“理”作为宇宙的本体和道德的本原,其中程朱理学认为,“理”是外在于人的“天理”,陆王心学则认为“理”存在于人的内心。儒家的伦理道德学说经过宋明理学的重建,由原来的“人道”转变成了“天道”,使之具备了神圣性和永恒性。理学还把“天理”与“人欲”处于对立的位置,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口号,主张彻底去除人的一切私欲,以完善德性的修养。天理人欲对立的本质是公与私的对立,这一对立,凸显了传统伦理道德思想中个人服从整体的价值观,同时,它也成为封建社会后期道德专制主义的舆论工具。宋明理学建立的伦理
7、道德体系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成为官方倡导的意识形态,然而,明末清初时,一些进步思想家纷纷对其提出怀疑和批判。明末思想家李贽是对理学的伦理道德体系发难的第一人,他从王阳明的心学出发,创立了“童心说”,认为人欲是源于本心的纯真的东西,反对把人欲与天理对立起来。明末清初的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也对传统的伦理道德进行批判。三人都对忠君的封建伦理有所抨击,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顾炎武把亡国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