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812990
大小:52.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29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提要]本文通过对河北省部分高校毕业生问卷调查,搜集有关数据,进而应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并给出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中国2/vie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就业竞争力 本文系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课题(课题编号:JRS-2015-1051);2015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课题编号:2015030402)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基于河北省部分高
2、校毕业生问卷调查的分析 收录日期:2017年2月20日 2016年我国高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约为765万,2013~2015年约有520万毕业生未完全就业,因此2016年待就业大学生的人数约为1,300万。另外,高校持续扩招,企事业单位在人员分流、减员增效等方面进行的系列改革,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等因素导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竞争空前激烈。为了提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我们有必要对毕业生的就业影响因素做理论上的分析,再根据分析结果给出就业竞争力提升的对策措施。我们对河北省部分高校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借助于SPSS软
3、件获取了影响毕业生就业的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问卷调查及数据处理 (一)样本分布情况。2016年6月22日,我们对河北省部分高校的毕业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2016年7月即将毕业的高校学生。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1,985份,收回有效问卷1,532份,回收率为77.2%。回收的问卷样本占比分布情况为:河北地质大学(18.2%)、河北农业大学(11.7%)、河北工业大学(11.4%)、河北师范大学(11.3%)、燕山大学(10.9%)、衡水学院(9.6%)、邯郸学院(9.3%)、廊坊职业技术学院(9.8%)和邢台职业技
4、术学院(9.4%)。在全部有效问卷中,男生为872份,占比为56.9%,女生为452份,占比为43.1%;研究生占比为14.7%,本科生占比为66.2%,高职生占比为19.1%。 (二)就业影响因素选择。在问卷收回后,项目组将所有问卷数据输入电脑并运用SPSS19.0软件进行了处理,得到了高校毕业生就业主要影响因素:专业技能、所学专业、学历水平、工具性能力、薪资福利、单位前景、高校知名度、招聘信息获取、政府就业政策等。 二、应用层次分析法分析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 (一)��建层次结构图。在充分考虑各影响因素基础上,结合河北省高校
5、的就业实际,我们做出如下结构图: 目标层:高校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 准则层:专业技能(A1)、所学专业(A2)、学历水平(A3)、工具性能力(A4)、薪资福利(A5)、单位前景(A6)、高校知名度(A7)、招聘信息获取(A8)、政府就业政策(A9) 对策层:提升自身综合素质(B1)、高校专业结构动态调整(B2)、深入开展校企合作(B3)、特色教学(B4)、调整就业观(B5)、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B6)、职业道德培养(B7)、做好就业指导工作(B8)、继续读书深造(B9)、大力发展经济(B10) (二)构造可达矩
6、阵。我们采用1~9比率标度法,对准则层因素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后,构造如下可达矩阵。 (三)单排序权重及一致性检验 由于CR<0.1,故层次总排序通过一次性检验,可以接受。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提升对策 依照以上具体对策的优先顺序,我们给出如下对策: (一)提升毕业生自身综合素质。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归根结底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著、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人才自身综合素质据此应包括职业道德、
7、专业技能、团结协作意识、抗挫折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这就要求高校从以往的重科研、轻教学向关注教育教学转变,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以切实提升高校毕业生的自身综合素质。 (二)特色教学。在专业设置上,高校要以社会的需求为依据,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突出实用性和前瞻性特点,敢于砍掉一些过时的专业;在教学模式上,广泛借鉴国外的“CBE”、“双元制”教学模式,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要加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引入直观化教学,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
8、识。 在教学内容上,从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培养要求出发,按照实践性的原则改革教学内容。基础理论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够用为原则;专业课程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要注重成熟技术的引入和训练。 (三)高校专业结构动态调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