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描述:《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相关性研究进展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相关性研究进展论文..【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幽门螺杆菌;感染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一些胃肠道的疾病高度相关,包括十二指肠溃疡、胃腺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1]。Hp已于1994年被列为I类致癌因子。近年来的研究资料显示,肝癌患者的肝组织中有螺杆菌感染。16srRNA测序证明肝组织中的螺杆菌有99%的同源性[2,3],说明Hp感染与肝脏癌变有关。1Hp感染与肝癌2001年,DeMogalhaesQueiroz等[4]首次报道从1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肝硬化活检标本中成功地分离出了螺杆菌。PCR产物序列分
2、析显示该螺杆菌菌株的16srDNA与Hp的16srDNA有99.38%的同源性。经过形态特征、生化反应等鉴定认为该菌株就是Hp。近来,瑞典学者在用3种不同的Hp菌株感染C57BL/6小鼠诱发出了肝癌[5]。李宁等[6]选取了34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作为实验组..,20例非肝癌手术患者肝组织作为对照组,利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实验组标本螺杆菌属16srRNA-mRNA,实验组有22例阳性,对照组皆为阴性。刘志肖等[7]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和ELISA法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Hp抗体,结果发现原发性肝癌患者Hp的感染率分别为68.2%和49.3%。宣世英等[8]研究了螺杆菌感染与人类原发性肝
3、癌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实验组62%(13/21)的肝癌组织检出螺杆菌属存在,而对照组(12例)无1例阳性。肝癌组织中的螺杆菌属16srRNA序列与Hp的16srRNA序列有97.8%的同源性。Nilsson等[9]检测了切除的胆管癌及原发性肝癌肿块周围的肝组织,结果发现16例原发性肝癌组织有12例螺杆菌16srRNA基因阳性,测序证明Hp的同源性最高,而对照组的20例肝转移癌无1例阳性。HuangY等[10]也证明了在肝组织中可观察到Hp的存在。以上结果说明了原发性肝癌与Hp感染有一定的相关性。2Hp到达肝脏的途径Hp可能经胆道或门静脉两条途径到达肝脏,而且肝内某些环境因素变化如胆汁p
4、H值的降低等可能有利于Hp的肝内寄生:第一条途径是通过奥狄氏括约肌逆流至胆道;第二条途径是患者胃肠道内的Hp通过门静脉循环或淋巴循环到达肝脏,然后进一步排到胆汁中。田雪飞等[11]从2例实验组小鼠血液标本中检测到Hp基因,同时观察到Hp及其所导致的炎症浸润主要分布在血管周围,包括了中央静脉、肝血窦及门管区小动静脉。这种局部沿血管分布的炎性浸润与其它肝脏疾病的炎性浸润有着显著的区别,由此推测Hp通过损伤的胃黏膜入血,可能是Hp到达肝脏的重要途径。方驰华等[12]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70例胆囊结石者胆汁、黏膜和门静脉血Hp脱氧核糖核酸,结果发现胆道Hp感染来自十二指肠乳头逆流。3Hp致肝癌
5、的可能机制3.1Hp导致肝细胞酶学变化Hp用于人肝肿瘤细胞株HepG2细胞,使细胞内ALT和LDH值增高。ALT及LDH是存在于肝细胞中的主要酶类物质,ALT和LDH值增高水平反映了肝细胞的受损程度。陈仁等[13]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DNA电泳、透射电镜、MTT实验、酶学检查等证实,Hp能使正常贴壁生长的HepG2细胞从梭形逐渐变为圆形并脱落。将不同浓度的Hp与HepG2细胞共培养后,细胞内ALT和LDH值增高。结果表明,Hp可导致肝细胞内的酶发生变化,导致肝脏病变。3.2Hp分泌的空泡毒素(Vacuolatingcytoxin,VacA)作用Hp分泌的VacA可使细胞发生空泡样变,细
6、胞凋亡,细胞骨架重排等形态学改变,进而导致肝病变。近来研究发现VacA也可导致细胞凋亡,VacA阳性的Hp培养上清液作用于胃腺癌上皮细胞SGC7901后,可使SGC79O1细胞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学改变,RTPCR分析发现,经VacA阳性的Hp培上清液作用的细胞,bcl2、bax和Cmyc等凋亡相关基因mRNA水平上调[14]。3.3细胞毒素相关蛋白(Cytotoxinassociatedpritein,CagA)致肝癌变CagA+Hp通过推动细胞周期以及增加内源性增殖相关抗原的表达来引起肝细胞增殖动力学的改变。cyclinD1是细胞周期G1/S期监控点重要的正向调控因子,cycl
7、inD1的作用是使Rb蛋白磷酸化而导致它与转录因子E2F的解离,而发挥E2F转录因子的作用,使细胞周期通过G1限制点进入S期,导致细胞增生;PCNA是DNA多聚酶的一种辅助蛋白,在静止细胞中,其量很少,于G1晚期开始增加,S期达到高峰,G2、M期明显下降,它的出现与细胞增殖有关,是反映细胞增殖状态,评价肿瘤恶性潜能的主要生物学指标。范学工等[15]研究发现,CagA+Hp对HepG2细胞的cyclinD1和PCNA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上调作用
显示全部收起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