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5162556
大小:50.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18
《当归六黄汤加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观察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当归六黄汤加他巴唑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疗效观察论文【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当归六黄汤加他巴唑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疗效。方法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病人8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他巴唑常规治疗,治疗组用中药当归六黄汤和他巴唑,总疗程2个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T3,FT4均有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FT3,FT4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当归六黄汤加他巴唑治疗甲亢病人.freelg,3次/d口服,2个月为1疗程。治疗组用他巴唑10mg,3次/d,口服;当归六黄汤煎剂,
2、1剂/d,方剂组成:生地黄30g,当归12g,熟地黄20g,黄芪20g,黄芩12g,黄柏10g,黄连5g。加减:若疼痛甚者加乳香、没药各15g;食欲不振者加焦神曲、焦山楂、炒麦芽、鸡内金各10g;心悸善惊者,加龙齿20g,牡蛎20g;失眠加酸枣仁12g,柏子仁12g。1剂/d,水煎取汁300ml,分两次服用。两个月为1个疗程。1.4观察指标治疗前检查FT3,FT4,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治疗后2、4、8周复查FT3,FT4,TSH,血常规。1.5统计学处理数据以±s表示,采用t检验。2疗效观察2.1疗效标准[2]临床痊愈:症状与体征全部消失;血TT4,TT3及或
3、FT4,FT3,yT3恢复正常;症状与体征改善或消失,但血TT3,TT4或FT3,FT4,yT3仍未完全恢复正常为好转;原有甲亢症状与体征及血TT3,TT4及或FT4,FT3无改善或较前更重为无效。2.2治疗结果2.2.1疗效治疗组:治愈28例,好转8例,无效4例,治愈率70%,总有效率90%;对照组治愈17例,好转14例,无效9例,治愈率为42.5%,总有效率77.5%。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表1治疗前后疗效比较2.2.2FT3,FT4指标测定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FT3,FT4均有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FT3
4、,FT4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见表2。表2治疗前后FT3,FT4比较与治疗前比较,①P0.01;与对照组比较,②P0.013讨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为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远远超过人体的需要量所致,为内分泌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中,以青年女性多见,发病率逐年增多[3]。目前有人认为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病毒感染、精神刺激等因素,激惹甲状腺,引起甲状腺素分泌增高,甲状腺肿瘤、下丘脑一垂体一甲状腺轴功能失调等也可导致甲状腺分泌增高。主要病变为身体同化作用增强,代谢亢进。其临床症状错综复杂,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呈反射活跃,精神振奋,激动不宁,
5、失眠,且基础代谢率升高,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及造血系统等皆亢进。目前有关抗甲状腺的药物有多种,常用者如硫氧嘧啶或他巴唑,可阻止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但用这类药物可促使甲状腺肿大和动脉性充血,并可引起白细胞减少,中毒性肝炎或出现药疹,药热等副作用,并且有部分病人无明显效果。甲状腺机能亢进属中医瘿病范畴,以怕热多汗、心悸易怒、多食消瘦、指舌颤抖、甲状腺肿大为中心证候,病变脏腑涉及肝、肾、心、脾、肺,但以肝肾为主。其病因比较复杂,一般为先天禀赋不足、后天调理失度及外邪侵袭。肾为先天之本,先天不足、劳欲伤肾均可导致肾之阴阳不足。肾阴虚不能上涵肝木,而致肝阳上亢,阳亢化风则
6、见指舌颤抖之症。肾阳虚,气不化津,为痰为饮,上结颈前瘿脉则见颈前肿大。后天调理失度包括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等。郁怒伤肝,肝失疏泄一则致气机郁滞,血行不畅,二则化火生热伤阴,三则横逆犯脾致湿生痰,最终痰热淤互结为患,结于颈前为甲状腺肿大;内扰心神则为心悸易怒、怕热多汗;上犯肝窍则见突眼之症;热扰中焦则消谷善饥、壮火食气;肌肤失养则形体消瘦;火热伤阴、筋脉失养则见指舌颤抖。饮食不节,多指恣食肥甘,损伤中焦,运化失职,聚湿生痰为患,其症多以身倦乏力、精神不振、形体消瘦、苔白厚腻为主。六淫邪毒经口鼻或皮毛侵入肌体,内伤脏腑,生痰致淤,上犯瘿脉,结于颈前,则成本病。本病涉及脏腑较多
7、,各证型之间联系密切,常互为因果,相互转化,其病机总不离阴虚火旺[4]。因此治疗上常需滋阴降火,选用当归六黄汤。当归六黄汤出自《兰室秘藏》,主要用于治疗阴虚火旺之盗汗,即肝气有余,而致肺虚盗汗者。方中当归养血增液,血充则心火可制;生地、熟地入肝肾而滋肾阴。三药合用,使阴血充则水能制火,共为君药;黄连、黄芩、黄柏泻火除烦,.freel].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252.[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45.[3]陈灏珠.内科学[M].北京:人民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