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4712142
大小:102.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1-13
《走进孩子的心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走进孩子的心灵 曾经读过这样一个小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季,男孩想让他养的乌龟探出头来,就试着用手拍打它,用棍子去敲击它……但任凭它怎么拍、怎么敲,乌龟就是一动也不动。爷爷发现后,带着他把乌龟放到了一个暖炉地方上面。过了一会儿,乌龟因温暖而渐渐地把头、四肢和尾巴都伸出了壳外,男孩开心地笑了。男孩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我打它,它都不出来?而现在去愿意露出头和脚呢?”爷爷说:“你想啊,这就好比你想让小伙伴为你做什么事情,如果你一直打他,骂他肯答应吗?”男孩懂事的点了点头,似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是啊,家庭教育何尝不是这样呢?今天我们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孩子,孩子明天就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他人,对待社会。尤其是对待单亲家庭的孩子,我们更应该仔细思考在教育他们成长的过程中该如何做。 一、用真情打动孩子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家长对待孩子,应该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作为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采用过分严厉的方式有时会将事情搞得如僵冰硬冻一样。因此,用真情打动孩子才是最理想的选择。笔者以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本应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时候,温柔更是一把“宝刀”、一把“良剑”3 。实践也证明,那种不留情面的批评,那种不顾及孩子感受的批评,那种不尊重孩子人格的批评,很可能会导致事与愿违。因为孩子的心理不成熟,还极其敏感和脆弱,有时出自家长口中的一句无心的褒贬,或许就可能让孩子的心灵感受到“天堂”与“地狱”的快乐与痛苦。传统的那种“我说,你服;我打,你通;我管,你从”的管教方式,极容易使现在的孩子对我们家长敬而畏之,畏而远之。同时,他们心理上的疏远、情绪上的对立,势必影响到我们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由此观之,我们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就应该多一点信任,少一点猜忌;多一点商量,少一点命令;多一点赞许,少一点挖苦;多一点微笑,少一点冷漠;多一点用心的话,少一点无心的语;多成为孩子可信赖的伙伴和善于点拨他的引路人,少一点高高凌驾于他们之上的尊严与权威。 二、用尊重感化孩子 也许,不少家长会有这样的同感:自己在家里苦口婆心地教导,对调皮的孩子来说却无济于事,任凭你如何耐心教育,他们依然是我行我素,可谓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笔者认为,尊重孩子才是“爱”的真谛,尊重孩子,不仅仅是蹲下身子从视角上和孩子平等,更重要的是我们要在自己的心灵深处平视孩子。对于我们来说,渊博的知识、奉献的精神固然是重要的,但真正能够感动孩子的多是家长对孩子的尊重。 尊重孩子,首先要全方位地了解和信任孩子,我们既要了解他的性格特征,又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尊重和珍视孩子那颗纯真幼稚的心,他们的“心灵天空”就会蔚蓝,就会充满阳光。我们家长一个信任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一个激励的眼神、一句赞扬的话语、一个激情的手势,都可能会在孩子心中荡起层层涟漪,留下刻骨铭心的记忆,从而驱散他们心底的不自信,恢复他们的自尊,重新使他们感受到阳光的温暖。3 尊重孩子,不是口若悬河,不是正襟危坐,不是训斥责备,不是灰心丧气,而是用宽容和欣赏的来对待他们,用理解和热情来搀扶他们,用智慧和爱心来走进他们,使每个生命都获得应有的自尊与高贵。 三、用关爱呵护孩子 “珍爱生命,关注心灵。”这是我们每一位家长应该具备的人文理念,也是教育能够生动存在的灵魂。教育只有从面对生命的角度出发,才能展现它无尽的魅力。也正如肖川教授说的那样:“有爱的地方就会有美,有美的地方就会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会有快乐。” 例如孩子犯了错,家长罚他扫扫地,洗洗碗,这种富有人情味的、温和的惩罚比责斥更起作用,更有意义。孩子不失自尊而其心灵又有所触动,这是有效的教育,也是人文的关爱。这样的关爱教育,就可以成为唤醒孩子心灵的音乐,就可以让我们的孩子真正能够在享受教育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关爱,享受生活,享受人生。有这样一位家长,他的孩子天生残疾,但他时常对孩子说:“每个人都是被上帝咬过的苹果,都有缺陷,只不过有的苹果格外香甜,上帝就多咬了一口,那他的缺陷就比我们常人更明显。”这里面包含着多么深刻而睿智的关爱啊! 圣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大智慧的家长善于运用大智慧来关爱孩子,关爱得法,关爱有度,关爱得巧妙和艺术。所以,要想让孩子能够接纳我们,乐意向我们敞开心扉,我们家长可以尝试“曲径通幽法”,运用“心理温暖术”走进他们的心灵深处,与他们息息相通,心心相印,帮助他们拥有健康的心理、完善的人格、和谐的人生。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