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段阅读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

谈高段阅读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

ID:24698484

大小:53.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11-15

谈高段阅读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_第1页
谈高段阅读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_第2页
谈高段阅读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_第3页
谈高段阅读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_第4页
谈高段阅读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_第5页
资源描述:

《谈高段阅读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谈高段阅读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  科学浓缩,汲取精华——谈高段阅读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    /钱倍倍    钱梦龙老先生明确指出,阅读教学要扎扎实实过“四关”:认读关、概括关、感悟关、探究关。概括能力是学生阅读能力要素中层级较高的一种能力。2011年版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高段的概括能力培养是指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但是,在日常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其过程并未得以充分展开,具体表现为教师对阅读能力要素认识的不清晰,学生缺少概括方法的指导,从而导致学生概括能力的缺乏。可见,在高段阅读教学活动中,针对年段

2、特点,结合文本特色,指导学生浓缩文本内容,准确、全面地进行概括,是当前阅读教学中需要加以研究的内容。我们高段备课组紧密围绕“高段阅读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这一研究点,开展了导研式教研活动,以文本为“教例”,梳理出了以下三个主要策略。    一、理清文本思路,浓缩便有方向    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第三学段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文章的表达顺序是创作思路的外化,是文本内容的经纬与网络,承载着服务文本内容、更好地表达内容的重任,有时甚至是的匠心所在。准确解析文本的结构,是把握文本脉络的重要手段,更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所以,依托文本的思路,教给学生概

3、括内容的方法,等于让学生在浓缩课文内容时有了方向。    1.从显性内容的安排顺序中理清思路    显性内容的安排顺序有很多种,主要包括事情发展的顺序、时间的变化顺序、地点转换顺序、事物特点、逻辑顺序等几个方面。教师引导学生从显性内容的安排顺序中理清思路,就能把握文章的表层结构,形成对文本的初步理解。    在我校校本教研中,五年级教师执教的是《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四位教师在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主要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说一说文章主要写了什么,没有明确的指导方法;二是在检查本课新词后,让学生将一些词语串联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课堂效果来看,在第一种形式下,学生

4、的回答或者过于简单,或者过于哕唆。第二种形式下的概括,则是偏重于连词成句,显得支离破碎。其实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两个时间段的事,一是第一次去德国,侧重于写看到的:二是四十多年后再去德国,侧重写的感叹。抓住了这样的表达顺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两个时间段来概括第一次去德国留学,看到德国人的花都是给别人看的。四十年后再去德国,美丽依旧,他不禁赞叹:多么奇丽的景色,多么奇异的民族!这样的概括既渗透了文本的思路,又让学生在概括课文内容时有章可循。    2.从隐性情感的发展过程中理清思路    人们常说“一线串珠”,而文本的结构和思路,就是“串珠”的那根“线”。有的文章,尤其是散文,这根“

5、线”并不明显,它体现的是或人物感情的变化或规律,这就是文章的深层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立足整体,去感悟蕴藏在文章表层结构中的情感发展过程,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对文本深层结构的把握能力。    例如五年级《窃读记》一课,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表达了窃读时的百般滋味,表现了她对读书的热爱,对知识的渴望。这样一篇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让学生很难理出明晰的顺序,笔者主要是引导学生边梳理主要场景边感悟的心情:“我”放学后急匆匆赶到书店,为找到那本心爱的书无限欣喜,在贪婪的阅读中感到快乐,“我”藏身于大人之中读书,“我”借雨天读书,为吞下所有智慧感到满足,到了晚上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书店

6、。“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这样的训练,主要是依托的情感变化过程,如着急、惊喜、快乐、惧怕、满足等,使学生在理清内容的同时,也感悟到了文章深层结构的情感规律。    二、辨别文体特点,浓缩贵在方法    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最重要和最基本的依据。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通过“教材”这个最具权威意义的媒体,呈现和强调课文的文体特性,同时在教学中强化文体意识的养成。所以,教师在使用教材时,在指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时,必须培养文体感和运用文体感。这是真正读懂和理解语文教材的基本的原则性要求。修订版课程标准对于高段阅读教学,从叙事性作品、诗歌、说明性文章、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

7、等不同文体的角度提出了具体要求。    1.叙事性长作品的标题提炼法    指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来提炼事件的主要内容的方法,适用于叙事性作品。到了高段,叙事性作品的篇幅长了许多,内容也更加丰富,如五年级的《小英雄雨来》,六年级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少年闰土》等。这些课文都可以让学生在浏览文章后给每部分内容拟小标题。(语文教学论文 ..)当然一篇课文的若干小标题的短语结构最好固定,让学生举一反三。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回忆了鲁迅生前的哪几件事?引导学生概括成“谈论《水浒》”“笑谈‘碰壁’”“救助车夫”“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