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3692164
大小:411.18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11-10
《小学语文研究报告:阅读教学中以学习单为载体习得言语之美的实践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阅读教学中以学习单为载体习得言语之美的实践研究 一、研究的现实背景及意义(一)当今社会的现实需要“每一个学生都是语文天才。要善于发现、顺应、养护他们的言语天性与个性、潜能与才情,让他们的言语生命得到最大的发展,从而使他们找到归属感和尊严感。”这是潘新和教授在其著作《语文:表现与存在》中提出的铿锵而鲜明的观点。王尚文也在他的《语感论》中,开宗明义地指出:“语感之语为言语而非语言。”语言和言语都是人的本体的属性,是人的精神要素。人创造了语言,又被语言所限制。人欲超出于语言之上,驾驭语言,创造语言,丰富语言,发展语言,就得用言语创造力来消解
2、语言的约束力。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得抛开束缚,让学生以学习单为媒介徜徉在语言文字的海洋中感悟言语的美。(二)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课程主要学习的不仅是语言,更是言语。言语一方面是运用,正如《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语文课程的性质所进行的定位:“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将“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涉及语文本色的概念直接指向语文课程和内容。言语的另一方面则是在不断地创造和生成中,是“个人”的。语文与其他学科最大的不同是,其凭借是语言,而不是图片、视频、声音、实物等。为此,阅读教学中的内容理解,既不能通过架空
3、分析获取,也不能运用视听媒体的狂轰滥炸,而应回到正途——语言文字的潜心涵咏,语言文字的迁移运用,语言文字的创造与生成,既探究言语的精神之美。那么,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才能咬定“言语”不放松呢?我们研究人员一致认为,巧妙地使用学习单,是夯实“言语实践”的重点。(三)学生发展的需要学习单的设计和使用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前置性学习,在更高的起点上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去,收获更为高效和丰硕的学习成果。学习单的设计是以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途径,以学生的个体发展为目标,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的发展,使阅读教学活动中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
4、、主动探究的基础上,促使其主体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健康蓬勃的发展,能使其更好的感受蕴藏在语文中的独特文字魅力。综上所述,我们课题组确定了《阅读教学中以学习单为载体习得言语之美的实践研究》作为研究课题,旨在巧妙运用学习单,夯实言语实践,让学生感悟言语之美。在阅读课中不再以教师的过渡分析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更多的让学生有自己钻研文本的能力。教师做好“导”的工作,给学生出示明确的“学习路径”,学生有目的性的去学去钻研更能提高其阅读能力,感悟言语美的能力。二、研究综述当前,课程改革已进入“深水区”,改革的核心正在从“如何教”转变为“如
5、何学”,把“重教”的课堂转变为“重学”的课堂,因此对“学习单”的研究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对于“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学习单”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等研究也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学习单作为一种学习工具,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乃至整个基础教育的改革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很多研究表明,巧用学习单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通过学习单的使用教师能给学生更多时间去实践、去运用,这样学生的能力才能得到提升。但是目前学习单的名称五花八门,形式各具特色,诸如自主学习单、前置学习单、尝试学习单、活动学习单等等,因此研究的方向也五花八门。但是其中专
6、门针对语文阅读课中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却不是很多。当前反思阅读教学的历史,“内容分析式”的教学依旧存在,这是阅读教学低效高耗的症结。对阅读课学习单的设计与使用展开研究正是朝着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发展尝试与“内容分析式”阅读教学说再见。三、研究的内容和措施(一)学习单的设计1.学习单设计的理念(1)以学定教,以生为本“以学定教,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一切教学行为从学生出发,把学生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把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学的终极追求。它是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具体呈现。在此过程中,教师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服务者。学情分析是拟定
7、学习单的首要前提,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保障。学情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学生年龄特点;二是学生既有知识经验;三是学生学习能力;四是学生学习风格。学情分析是学习单目标设计的基础。因为只有真正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心理认知特点,才能确定学习单设计的目标。学情分析也是设计学习单、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是课堂教学的起跳板。(2)立足教材,钻研文本“立足教材,钻研文本”的设计理念要求教者在设计一份高质量的“学习单”前必须展开教学内容的深度解读。这也要求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己解读文本和钻研教材的能力。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全面了解教材文
8、体。教师必须从目录到每篇课文及课后作业再到习作联系都做通读浏览。文体不同,学习单设计的关注点就不同。二是从读者角度,展开作品层面的阅读与理解。倘若教者无法很好地把握教材,理解教材,设计“学习单”便无从下手,即便设计出也无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