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972479
大小:82.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11-02
《上第九课第一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人教版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教学设计抚宁县第四中学李翠玲教学设计说明:1、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为教材所束缚,学生为教师所束缚。这样的教育锁住了学生心扉,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想象。本节课我大胆整合了教材,重新编排顺序,将本框内容设计为以宽容为主题的三个环节:感知宽容----践行宽容---拥抱宽容。采用板块式教学,过渡自然、思路清晰。另外,基于此框题正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很好话题,我拓展了教材的深度和宽度,补充了大量的课外材料,从学生感兴趣的对联
2、、故事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进行深入和拓展。2、新课标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注重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本课采用了“五环探究递进式教学模式”,通过“分析—明理—引议—导行—自评”五个环节,层层推进。在学习“什么是宽容、宽容有何作用、怎样做到宽容”这些问题时,并不是让学生去看书-从书中找到答案-再去读、去记,而是通过“六尺巷故事”和一系列具体事件让学生去分析和感悟。在案例分析中掌握理论,在教学情景中体验情感,在合
3、作探究中培养能力,在辨析判断中巩固导行,在自我评价中提升认识,有效地吸引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3、鉴于思品课程的德育性质,本节课力求打造生活化的课堂,避免生硬灌输、空洞说教。为了使学生更加深刻体会“宽容是一种美德,宽容是一种境界”在教学设计中将鲜活的生活事件植入课堂,通过“被害人母亲原谅杀人凶手”这一生动感人的典型案例,从认知上说服学生,从情感上打动学生,从态度上改变学生,从价值观上引导学生。学生通过对教学情境的体验,实现教学目标的内化,实现知、情、义、行的统一。符合思品学科教学特点。一、教材
4、分析:本课是八年级思想政治人教版上册第四单元第九课第一框题。对应的课标内9容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的品德”部分:“学会换位思考,学会理解与宽容”。通过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与父母、与老师、与同龄人交往以及网络交往的具体做法与要求,本课既是前三个单元的合理延伸,又是对前三个单元交往道德的概括和升华,同时也为第二框:“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作好铺垫。因此本框题在本单元乃至整册书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本框内容共两目。第一目“金无足赤,人各有别”——解释了宽容的基本内涵,阐述了宽容的必要性,说
5、明了我们的生活需要宽容。第二目“宽容他人,悦纳自己”——说明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境界。宽容利人利已,但宽容是有原则的。其中,第一目是第二目的基础,第二目是第一目的提升。本课的落脚点是要学生学会“做一个宽容的人”。二、学情分析:近几年来,由于社会风气不尽人意,社会上一些与传统美德相悖的现象侵袭、影响着中学生。加之现代中学生独生子女居多,自我中心感强烈,与他人合作的精神和宽容的肚量欠缺,导致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道德状况。他们在与人交往中只注重自身感受,不懂谦让包容,部分学生心
6、胸狭隘、处处设防,甚至对人怀有敌意;部分学生虽具有宽容意识,但对待宽容缺乏原则和策略。这些现象无法适应人际关系的要求,无法形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团队精神,更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培育学生的宽容之心,十分重要。三、学习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验宽容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的情感上的慰藉;体验宽容自己、悦纳自己的快乐,树立宽容之心。能力目标:能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人和事物,辨证看待自己与他人,正确理解宽容,并懂得如何做到宽容。知识目标:了解宽容的内涵、宽容的表现以及为什么要宽容,理解宽容一种美德。
7、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生活需要相互宽容,要学会宽以待人难点:正确理解宽容,懂得宽容的原则性五、教法与学法:教法:情境设置法案例分析法分析归纳法学法:情感体验法合作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2分钟)9对联赏析:“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诸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无所不容。”提出问题:这幅对联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乐观,宽容)师:宽容的内涵是什么?宽容有何重要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怎样做到宽容?带着这一系列问题我们共同学习第九课第一框: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二)新课学
8、习第一板块:感知宽容(明理篇16分钟)古往今来,有关宽容的故事数不胜数。我们就从安徽桐城的六尺巷故事说起吧。(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引发学生对宽容内涵及宽容作用的思考,引导学生感悟到宽容的巨大力量,初步体会到生活需要宽容。以此突破重点并完成知识目标、渗透情感目标。)1:听故事、谈感悟出示图片:六尺巷(故事及分析5分钟)六尺巷位于安徽桐城市,在清朝康熙年间这里曾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播放故事录音:清朝康熙年间有个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他收到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