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2075190
大小:6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10-27
《企业实际生产能力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企业实际生产能力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以往文献在研究多个企业进行古诺博弈时,经常将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作为影响古诺博弈结果的一个因素。本文用公式和图表证明了企业最大生产能力影响了消费者剩余,将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作为博弈后产量重新分配标准,这样有效地避免了因企业实际生产能力“不公平”造成的对消费者剩余的影响。 【关键词】古诺模型企业最大生产能力消费者剩余 一、引言 1838年,法国经济学家古诺(Cournot)在《对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的研究》一文中,首次给出了寡头垄断市场中的两个企业关于产量博
2、弈均衡的古诺模型。该模型经过不断的发展和改进,已经成为分析寡头垄断市场中各企业生产行为应用最广的模型之一,而且参与古诺博弈的企业也由原来的两个增加到了多个。关于古诺模型,很多国内外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Fellner(1949)对近代古诺模型进行了详细地表述,Bischi(2000)则以三、四个企业为例,给出了最优产量解,并分析了系统的稳定性,张明善(2002)探讨了多个企业序贯动态博弈时最优产量的数学表达式,并从理论上证明了均衡解的存在性。张宇波(2003、2004)先后发表了两篇文章,
3、在前人的基础上引入了自适应期望产量的概念,利用现代控制理论建立了自适应性的动态古诺模型。许多学者对影响古诺博弈结果的因素进行了大量的探索。Bresnahan(1991)研究了厂商数量对市场价格的影响,Terrance(1998)描述了双头垄断者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的竞争行为,MDolores(1999)研究了双头垄断在市场价格不明情况下的学习行为,HarrisonCheng(2001)给出了一个在价格不确定情况下的重复博弈例子,Normann(2002)等人研究了不完全信息、有限理性、溢出效应等因
4、素对企业的影响,给出了对应情况下动态模型的最优产量解及其分析。 关于消费者剩余方面问题,国内外学者也做了很充分的研究,消费者剩余的清晰概念最早由马歇尔(1890)提出,它的含义是指消费者希望得到某商品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与他所得到该商品实际支付的价格两者之间的差额。我国学者王冰(2003)分析价格同盟是如何对消费者剩余产生的影响,许鸿文(2004)分析了消费者剩余与垄断厂商利润之间的关系,刘德伟(2010)分析了古诺博弈对国内外社会福利的影响。 本文主要以古诺模型为分析工具,对多个企业进行
5、古诺博弈分析。笔者发现随着参与博弈企业的增多,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必将成为影响整个行业总供给量的一个重要因素,从而导致博弈结果对消费者剩余产生影响,这是前人研究所没有涉及到的。因此,本文将企业生产能力作为博弈的一个影响因素,在确定行业最优总产量的前提下,按每个企业的实际生产能力对企业进行产量重新分配,以消除由于企业实际生产能力方面的因素而对消费者剩余产生的负面影响。 二、传统古诺模型求解 在完全信息静态博弈下,古诺模型被假设为:在一个市场上有1、2两家厂商生产同样的产品,如果厂商1的产量为q1
6、,厂商2的产量为q2,则市场总产量为Q=q1+q2。设市场出清价格为P时市场逆需求函数是P=P(Q)=a-Q,再设两厂商的生产都是固定成本,即每增加一单位产量的边际成本都相等,即c1=c2=c,故它们分别生产q1和q2单位产量的总成本分别为cq1和cq2,最后强调两厂商同时决定各自的产量,即他们在决策之前都不知道另一方的产量。根据上述假设,厂商1和厂商2的收益就是他们各自的利润,分别为: ?仔1=q1P(Q)-c1q1=aq1-q12-q1q2-cq1(1) ?仔2=q2P(Q)-c2q2=
7、aq2-q22-q1q2-cq2 可以看出,博弈双方的得益(利润)都取决于双方的策略(产量)。求?仔1和?仔2最大时q1和q2的值就是该方程组的最优解。故用微积分学原理分别将?仔1对q1求偏导,?仔2对q2求偏导,使它们为零,即可求得最优解释q1、q2的最优纳什产量。 =a-2q1-q2-c=0(2) =a-2q2-q1-c=0 解该方程组得到唯一的解q1=q2=(a-c)/3。所以,策略组合((a-c)/3,(a-c)/3)是本博弈的最优纳什均衡。 三、古诺模型在多企业竞争应用误区
8、 许多国内外学者求解多个甚至n个企业进行古诺博弈时,直接将市场需求曲线假设为: P=A-Q(3) 笔者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假设,众所周知,随着参与博弈企业数目的增多,单个企业对市场价格的影响力也会越来越低,以至于当参与企业的数目足够多时,该市 【】以往文献在研究多个企业进行古诺博弈时,经常将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作为影响古诺博弈结果的一个因素。本文用公式和图表证明了企业最大生产能力影响了消费者剩余,将企业最大生产能力作为博弈后产量重新分配标准,这样有效地避免了因企业实际生产能力“不公平”造成的对消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