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用温暖阐释阴霾》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用温暖阐释阴霾【】调查了解农村高中贫困生心理问题,多角度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农村高中贫困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尽可能的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完善人格,预防贫困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从而促进他们健康全面地发展。 【关键词】农村高中贫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对策 【】G641【】B【】1001-4128(2011)04-0161-03 在推进教育改革,努力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显示出其独特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社会各界对中学生心理现状的关注日益突出,而农村高中贫困生,因为家庭环境和生活条件的特殊,心理问题更
2、加突出。 1农村高中贫困生心理问题 根据农村高中学生特点,笔者通过调查将如下五类学生界定为经济贫困学生:1、父母双亡,学习生活费用全靠亲戚支持;2、家庭每月人均收入在300元以下;3、家庭无稳定收入,家庭成员每月的总收入不超过600元;4、在校每月学习生活费不超过180元;5、持有低保证的家庭。 笔者选择了我校高三年级797名学生中的83名贫困生(其中男生49名,女生34名),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总体研究,并对11名有偏常心理和异常行为的贫困生进行了个别谈话。采用测量法和调查法对贫困生心理特征及焦虑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根据调查,再结合平时观察,农村高中贫困生偏常心理特征突出表现
3、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自卑心理 贫困生的自卑心理主要源于家庭经济贫困。家庭环境好的同学,生活无忧,穿着好,还有零用钱,而贫困生不具备这些生活条件,这使贫困生产生强烈的自卑感。有位贫困生在日记中写到:“这个月怎么过得这样慢?爸爸寄来的100元因为交了必须统一订购的学习资料只剩下70元了,而到下个月寄钱来的时间还有25天,但愿这25天不要再有什么额外的开支了”。具有自卑心理的贫困生整天愁眉不展,情绪低落,郁郁寡欢,不苟言笑,遇事退缩。贫困生当中很多人不愿唱歌,不愿打球,不热衷于电脑,不乐意与同学交流,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顾影自怜。 1.2焦虑心理 在日常生活中,因为预感到
4、困难将要到来,感到没有把握,无能为力而又无法有效加以预防和解决,而产生担心、紧张的情绪就是焦虑。其表现为提心吊胆,惶惶不安,忧心忡忡。农村高中贫困生由于要面临生活、学习、人际交流等方面的困难而感到焦虑不安、心理烦躁、烦闷,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现象。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成绩。 1.3嫉妒心理 贫困生的嫉妒之情主要是针对于同学而产生的。一方面他们认为自己不论是学习,还是智力、能力等自身条件都不落后于其他同学,只是因为家境贫寒,所以感到心理不平衡、不服气。另一方面贫困生面对丰富的物质诱惑而又不能享受,由羡慕而生的嫉妒之心。第三个方面是富裕学生表
5、现出来的优越感和傲慢,刺激了贫困生,使贫困生心生不满,因此往往会诱发其它恶性心理。如有位学生因极度的妒忌和心理不平衡,一个月之内连续三次将同寝室的一位同学的安踏运动鞋和袜子扔进垃圾箱。 1.4抑郁心理 贫困生的抑郁状态主要表现:忧郁、无望、易流泪、悲伤、激动、易怒;害怕与恐惧、寂寞、无聊、感情淡薄;对自己不满意、满足感减少、兴趣明显减退;失去幽默感、低估自己能力、悲观、自我谴责(常感到罪恶感或无价值感)、低自尊;容易产生挫折感、遇事退缩、时常健忘;思考、注意、决断力减退或犹豫不决,意志丧失、有自杀意念,不认为生活给予他们机会等。有的同学因为自己是贫困生而感到羞耻,进而生怨,
6、从怨恨父母、怨恨家庭,发展到怨恨他人、怨恨社会。 1.5自责心理 作为贫困生,他们很体谅父母的艰辛,知道父母供自己上学很不容易,较其他孩子更懂事,因此很不情愿再让家人替自己背包袱、操心受累,可自己又无能为力,总觉得自己18岁的人了,还要累及父母家人,对此深感内疚。这种心理日积月累,让贫困生倍受压力,学习成绩也会受到严重影响,从而酿成恶性循环。 1.6敏感多疑心理 贫困生由于心理负荷较重、经济地位较低,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最怕别人议论自己的不足,因此有时特别敏感多疑。贫困生内心设防很多,经常疑心其他同学说其吝啬、老土等,所以他们越来越不愿与同学交往,同时与其他同学的关系也越
7、来越疏远,有的甚至对家境富裕的同学产生嫉恨。 2农村高中贫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要素分析 2.1经济贫困 农村高中学生绝大多数来自农村,有些甚至来自偏远是偏远山区,父母为了能够让孩子上学倾尽了家中所有,有的还借了不少的外债。家庭经济上的压力使贫困生深感自己承受着改变家庭命运的重任。一位贫困生在高三家长会上给父母的一封信中写到:“爸、妈,当我坐在学校宽敞的食堂里心安理得地享用哪怕是比别的同学差得多的饭菜的时候,我就想起了你们在烈日下面朝黄土,背朝天躬耕的身影,想起你们在我回校时对我的叮嘱,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