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1242385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20
《《短文两篇—蝉、贝壳》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短文两篇—蝉、贝壳》说课稿 蝉、贝壳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短文两篇—蝉、贝壳》是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两篇散文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诵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经典之作。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读《蝉》与《贝壳》,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来对比欣赏。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易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有感情的朗读时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但对已初一的学生来说,较难以达到。因此需要教师师范朗读,指导诵读。要
2、注意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发现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二、《短文两篇—蝉、贝壳》说课稿 蝉、贝壳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短文两篇—蝉、贝壳》是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两篇散文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诵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经典之作。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的优美散文,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读《蝉》与《贝壳》,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来对比欣赏。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思维
3、比较活跃,易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有感情的朗读时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但对已初一的学生来说,较难以达到。因此需要教师师范朗读,指导诵读。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发现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二、《短文两篇—蝉、贝壳》说课稿 蝉、贝壳 一、教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短文两篇—蝉、贝壳》是九年级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这两篇散文语言清新、凝练、意味隽永,因而既是指导学生朗诵的好材料,又是引导学生体味人生的经典之作。两篇文章都是精致而内涵深刻
4、的优美散文,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自读《蝉》与《贝壳》,将两篇文章放在一起来对比欣赏。 2、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易于创设情境调动学生思维。有感情的朗读时语文学习的最高境界,但对已初一的学生来说,较难以达到。因此需要教师师范朗读,指导诵读。要注意引导学生细品读课文,揣摩句子,体会作者描写的特点及其中表达的情感,发现两篇文章都是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分析 (一)结合上述的教材和学情分析,以及新课标中对阅读教学“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的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
5、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手法。 2、了解欲扬先抑及由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品读、欣赏课文,感受课文委婉清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对比探究阅读。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悟生命的意义,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生命。 (二)依据教学目标,本课教学重难点如下: 学重点:感受作品语言优美、细腻的风格,学习文章先抑后扬的写法。 教学难点:对比探究阅读;学习由一个具体细小的物引出抽象深刻的哲理的写作方法。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是以教师为指导,以学生
6、为主体,利用多媒体课件,以诵读—鉴赏—讨论为主线,培养学生的散文阅读能力。我准备采用的方法有:创设情景法、朗诵指导法、诱导点拨法。 学法指导: 在对本课的学习过程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朗读法、对比探究阅读法法。 四、教学过程 依据上述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并以语文学科的特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我设计了六个环节来完成这一课的教学。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冰心老人说:“宇宙是一个大的生命,江流入海,落叶归根,我们是宇宙中的一息,我们是大生命的一分子。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流入大海,不是每一
7、粒种子都能成熟发芽,生命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与痛苦是相辅相成的,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因为痛苦又何尝不是一种美丽呢?”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两篇优美的散文,从中感悟生命的真谛吧。 2、夯实基础 (1)知人论世,作者简介 小思和席慕容的相关介绍,让学生了解作者的生活历程和创作情况。 (2)检查字词预习,为更好阅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3、整体感知 (1)听课文录音。听准字音,注意朗读的感情、节奏。目的是“品语言,入意境,展想象” (2)自由朗读课文。读出语气,读出感情。此环节教师指导诵读,通过范读、指导读
8、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初步感知文本表达的情感和哲理。在读的过程中,请学生思考: (1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