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794434
大小:47.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6
《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单位:武定县近城小学作者:李云艳电话:13577808921邮编:651600内容摘要:在新课改的要求下,高效课堂给我们解决了内容多、时间少的问题。高效课堂对教师来说,就是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课堂改革中,教师应从角色、观念上转变,更要做好课前、课中等方面工作的改变,真正做到高效率、高质量的课堂教学,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教学;问题;构建当前,数学课堂教学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无效和低效问题。“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地数学学
2、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何构建理想化的高效课堂?高效课堂的奥秘在哪里?我对小学数学有效课堂作了以下几点的思考: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1、“教”与“学”的脱节教学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相结合的过程,如果这两个方面相互脱节,形成不了互动,就很难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仅有短短的35分钟,因此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的教学观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很多教师也尝试着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
3、式,转而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是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导致学生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质意义。出现挥霍课堂教学时间,该探究的内容,该独立学习的知识都无法当堂完成;小组合作学习效率低,流于形式,达不到合作的目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传统有效教学手段的使用,对练习反馈不到位,课堂上的提问缺乏精心设计或缺乏有效的追问。-8-无论是“以学生为中心”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们一个共同的缺陷就是没有把“教”与“学”相结合,没有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这样当然就无法形成有效的课
4、堂教学。2、教教材,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脱节任何学科的学习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实际运用,数学知识当然也不例外。然而现在的小学数学知识却缺乏实际运用的机会,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仅仅是用来应付考试的,为了教教材而教教材,没有机会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使得学生往往觉得学习数学知识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此外,不会合理的运用评价,正所谓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评价运用不合理,从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索然。二、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近年课改,高效课堂模式中体现的是:一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让孩子在宽松、愉悦、和谐
5、的课堂教学中,自主的学习知识,主动构建。把课堂还给学生,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以教师的导诱发学生的学。遵循认知规律,激活课堂生成;培育学生思维,健全学生人格,培养更为完整的人;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点和关键。高效的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梦想,有了高效的课堂,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减轻了教师的工作压力。(一)课前有效备课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课堂一分钟,课前十年功”。教师把功夫花在备课上,课前做最充分的准备。“用教
6、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课程改革向我们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挑战。因此,课前一定要解读课标,明确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把握学情,-8-从学习者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为学习者设计教学,反复的研读教材,优化学习素材。经历“个体——集体——个体”的过程,集体备课,个体思想与集体相结合。首先个人初备,然后经历集体研讨后整理完善,再根据集体的意见与自己思路的整合,形成自己与集体的智慧,而后进行授课实践,最后进行课后反思,这对教师的成长是十分必要的。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应把教学设计成数学活动的过程,把课堂营造成数
7、学活动的场景,给数学活动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学中,要注重教学设计的三重境界:授人以鱼;授人以渔;悟其渔识;第一是教师给“鱼”,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首先教给学生最基本的知识,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能力;第二境界是给“渔”,即教给学生“捕鱼”的方法,教师要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后教给学生基本的、普遍的、典型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从模仿开始,逐步内化,形成自己学习的技巧;教学的最高境界是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掌握方法的基础上,领悟出新的“捕鱼方法”及学习的内在涵义,即“悟其渔识”。(二)课中课堂教学有
8、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情感上,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让课堂教学有效,在课堂上抓好“疑”“探”“练”“思”四个要素。1、“疑”——激发潜能,为有效课堂学习提供动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8-,疑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进而拨动其思维之弦。适时激疑,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诱思,以疑获知。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激疑、解疑、质疑激发学生潜能,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