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684271
大小:29.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10-14
《小学科学课堂“情知互动”探索与实践 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小学科学课堂“情知互动”探索与实践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论文 莫春荣松山湖中心小学 【内容摘要】 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行为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的角色在慢慢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地凸现,但是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如下:1、教学内容过于体系化、课题化,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2、教学目标从知识转向能力,对情感与志趣得视不够。3、教学评价比较单调,缺乏社会与家庭的参与。4、教师没有正确扮演角色,师生关系不够和谐等。只有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在课堂教学中摸索和实践,我们才会不断地提高,让科学课堂走向情知互动。 【关键词】科
2、学课堂小学科学课堂“情知互动”探索与实践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论文 莫春荣松山湖中心小学 【内容摘要】 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行为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的角色在慢慢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地凸现,但是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如下:1、教学内容过于体系化、课题化,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2、教学目标从知识转向能力,对情感与志趣得视不够。3、教学评价比较单调,缺乏社会与家庭的参与。4、教师没有正确扮演角色,师生关系不够和谐等。只有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在课堂教学中摸索和实践,我们才会不断地提高,让科学课堂走向情知互动。 【关键
3、词】科学课堂小学科学课堂“情知互动”探索与实践小学科学优秀教学论文 莫春荣松山湖中心小学 【内容摘要】 随着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学行为都在发生着变化,教师的角色在慢慢转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慢慢地凸现,但是现在的科学课教学现状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表现如下:1、教学内容过于体系化、课题化,与生活实际联系不够紧密。2、教学目标从知识转向能力,对情感与志趣得视不够。3、教学评价比较单调,缺乏社会与家庭的参与。4、教师没有正确扮演角色,师生关系不够和谐等。只有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在课堂教学中摸索和实践,我们才会不断地提高,让科学课堂走向情知互动。
4、【关键词】科学课堂情知互动 情知互动是指教学过程中人与人的互动包括: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个人与群体的互动。情与知的互动包括:教师在教的过程中情与知的互动、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情与知的互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掘、利用各种潜在的情知因素,启动、维护、强化人与人的互动和情与知的互动。使学生在情与知的互动中,发展情与知,使课堂教学成为一种充满情智氛围和生命活力的课堂生活。 近年来,本人尝试着让小学科学课堂走向情知互动,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让科学融入生活。 教学内容生活化强调对教材进行改造,目的在于使之具有可探索性,增加学生获取直接经
5、验的空间,使之成为有价值的生活原型,使课堂教学既是一个教与学的过程,更是一个经过加工的实践过程。 科学知识都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原型,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作为教学活动的切入点,努力在学生生活与科学教学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使学生深切感受到科学原来源于生活,从而使学生产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1、适当改动教学内容。 教材的编写受到地域、文化、时间、民俗差异的影响,使部分教学内容与各地的生活实际不符,这就需要教师灵活地使用教材,甚至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改动,使之更具生活化。通常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改素材。在教材中,编者所提供的只是一个范例,这些例子不一定是每一个学生都熟
6、悉的,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改编素材或者增加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的素材。如:粤教版四年级下第二单元第五课《健康饮食》活动1饺子里有什么?可以根据广东的饮食习惯改成包子有什么?或者尖堆里有什么?(2)改顺序。根据季节时令,将部分教学内容的顺序进行修改,使教材更能联系生活实际。如: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植物身体的奥秘第三课《叶里的“加工厂”》、第四课《花里的育婴房》可以改到春季学期的五年级下册,这样,对于教材里所提到的叶子、花就更加方便学生和老师找到研究对象,有利于学习与探究。 2、合理选择探究材料。 “有结构的材料”是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学生通过对材料
7、的操作和思考,能提升科学概念反映自然现象间的某种关系,有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完整的形象,获取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如果材料的选择来源于学生的生活,一可以提高学生探究的注意力;二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因此,在选择“有结构的材料”应该注意:(1)来源于学生身边的物品;(2)来源于学生周围的环境;(3)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4)来源于学生经验范围内。 如指导学生建立“溶解”的概念时,除了准备高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