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社会心理学 第五讲 社会态度201503

【公共】社会心理学 第五讲 社会态度201503

ID:20587470

大小:1.10 MB

页数:52页

时间:2018-10-13

【公共】社会心理学 第五讲 社会态度201503_第1页
【公共】社会心理学 第五讲 社会态度201503_第2页
【公共】社会心理学 第五讲 社会态度201503_第3页
【公共】社会心理学 第五讲 社会态度201503_第4页
【公共】社会心理学 第五讲 社会态度201503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共】社会心理学 第五讲 社会态度20150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五讲社会态度第一节社会态度概述你最喜欢什么?你最讨厌什么?态度的定义:指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介因素。一、社会态度的要素结构三大要素:认知情感意向甲型H1N1流感非典(一)认知功能态度为个体的行为反应提供具体的信息。如:对同性恋者的态度(二)情绪功能态度伴随着情绪体验:与其态度相一致的事物带来满足;与其态度相反的事物带来失望或不满。如:我喜欢上网(三)动机功能1.适应功能起着适应环境的作用2.表现功能成为表现自己个性与价值的工具3.防御功能避开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二、态度的特征是个

2、体意识和神经系统的某种状态;表示准备反应;是有组织的系统;是以过去经验为基础的;对个体行为产生指导性的和动力性的影响;态度的特征:1.社会性2.对象性3.稳定性4.内在性5.协调性6.系统性二、内隐与外显的双重态度1.内隐态度:过去经验和已有态度积淀下来的一种无意识痕迹潜在地影响个体对社会课题对象的情感倾向、认识和行为反应。格林沃尔德和巴纳杰2.双重态度模型理论威尔逊、琳赛与斯库勒五条假设:a.相同态度客体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能共存于人的记忆中;b.出现双重态度时,内隐态度是被自动激活的,而外显态度则需要较多的心理能量和动机从记忆中去检索;c.即

3、使外显态度被人们从记忆中检索出来,内隐态度也还会影响人们那些无法有意识控制的行为反应和那些人们不试图去努力控制的行为反应;d.外显态度相对较易改变,而内隐态度的改变则较难;e.双重态度与人们的矛盾心理是有明显区别的。3.内隐——外显态度的关系同一论分离论第二节社会态度与行为直观假设:态度决定行为。实证研究表明:社会态度与行为的关系十分复杂,有时甚至相互矛盾。一、结论相互矛盾的研究拉皮尔的研究谢里夫的研究敏纳特的研究二、态度如何影响行为(一)态度自身因素1.态度的稳定性稳定的态度更能影响行为2.态度的重要性是否涉及你的个人利益3.态度的来源是否你亲

4、身经历过(二)态度对象因素态度对象在他们的所属群体中是否典型(三)情景因素全场一致(四)自我因素有无清楚的自我意识无:不需言行一致有:言行一致如:有一面大镜子的房间三、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三原则1.一般态度预示一般行为;2.特殊态度预示特殊行为;3.态度测量与行为之间的时间间隔越小,它们之间的关系有更多的一致性。四、态度与行为的关系模型态度—行为关系的理性行为模式1.理论核心:个体的行为意向能预测其行为。2.行为意向的主要预测变量:对行为的态度主观社会规范知觉到的对结果的控制能力3.态度的易得性:基于直接体验的态度最易获得和发生作用第三节态度形成与改

5、变一、社会态度形成和转变的理论(一)态度形成三阶段理论凯尔曼服从认同内化如:独生子女政策1.海德的平衡结构理论:“P—O—X”模式,也叫人际关系理论强调个体某种态度的形成与转变受到他人有关态度的影响(二)态度改变的理论平衡状态与不平衡状态平衡理论结构图平衡与不平衡结构的规律当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正,则为平衡结构当三角形三边符号相乘为负,则为不平衡结构“P—O—X”模式的新发展联接网络模型对许多事物的态度形成一个相互联接的网络结构态度的强度2.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如对吸烟的态度吸烟的好处和坏处(1)认知因素之间的关系:相关关系不相关关系(2)相

6、关关系的认知要素之间:协调或失调的状态(3)认知失调的程度:(失调认知因素数量×其重要性)(协调认知因素数量×其重要性)(4)消除失调状态的方法:a.改变某一认知因素;b.增加新的认知元素;c.强调某一认知元素的重要性。(5)引起认知失调的原因威慑不足诱因不足公开观点引起与态度相反的结果自我选择二、态度转变——说服“耶鲁学派”劝说过程:沟通者沟通过程接受者传播情景(一)沟通者沟通者的权威性:德高望重的长辈专家身份社会身份可信赖性对沟通者的喜欢程度:吸引性相似性(二)沟通过程1.尽量真实地反映事实过分夸大使人产生怀疑和不信任2.唤起听众强烈的情感体

7、验“好心情效应”唤起人们内心的恐惧或焦虑3.有区别性地进行说服单方面宣传双方面传播影响因素:a.受教育程度;b.原有态度;c.被劝说者获取信息的多少;d.短时/长时的态度改变4.有步骤地进行说服“登门槛效应”一步一步上台阶“门面效应”提出要求先大后小5.通过行为改变态度角色扮演法6.利用群体规范进行说服群体影响法群体的规范和准则勒温的“场论”第四节态度测量态度方向态度强度一、总加量表法利克特编制方法:收集表述语;编制成问卷,按5等级的方式让被试回答;计算出每个被试的总得分和在每一态度表述语上的得分;筛选出20个以上的态度表述语,编制出正式测量的量

8、表。例指导语:请根据你对下面20个问题的看法,选择相应的答案,1—完全不同意,2—有点不同意,3—无意见,4—有点同意,5—完全同意。1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