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0489400
大小:50.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10-13
《同行评议的组织形式与实现手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同行评议的组织形式与实现手段 同行评议(PeerRevieent)等[1],我国2002年12月颁布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规定(试行)》对同行评议的定义是:同行评议是指同行评议专家对申请项目的创新性、研究价值、研究目标、研究方案等做出独立的判断和评价,一般采取通讯评议方式[2].同行评议的重点是对研究成果的科学性、创新性、重要性、前沿性、应用性等学术价值和学术水平进行评价,历来是国内外学术评价最主要、最基本的评价方法。然而,同行评议既然是主观评价,就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如:主观性、倾向性、权力滥用等[3],同行评议本身的不
2、足及相关问题遭到了广泛的批评,而公正性问题正是其中的焦点之一;无论是评议的系统性偏向或评议人的偏见,还是评议中的马太效应或利益冲突等问题,都引起了广泛的争议,也是科学社会学和科学政策研究的重要议题[4].随着当今世界科研活动的日益繁荣,以及计算机和互联X技术的进步,科研交流与成果的内容、数量均呈现爆发式增长,人类进入大数据时代,同行评议同样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旨在探索如何利用大数据支撑同行评议工作,使其更加科学、公正,推动学术评价工作的创新与进步。 一、小同行专家选择 同行评议主体是同行评议的第一要素,通俗而言,即谁是专家、
3、谁有资格来评价科研成果。同行评议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是否能客观、公正地遴选优秀、创新的科研项目,只有高质量的同行评议专家才能准确判断被评价研究的内在质量。因此,同行评议专家的和遴选直接关系到同行评议结果的质量与公平性[5].传统的审稿在选择评审专家时,组织者主要依靠熟人X络或规模较小的评审专家库进行遴选,并需建立在熟悉各位专家研究领域及专业水平的基础上,选择范围十分有限,不易遴选完全匹配的审稿人。而随着科学研究的飞速发展,学科间的交叉和细化日益明显,新的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不断涌现,大同行专家未必能够对每一个小的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做
4、出恰当评议。如何准确建立学者与学术成果的对应关系?如何为定性评价快速、精准地找到真正的具有较高专业水平、能看得懂、且具备定性判断能力的小同行专家群体?为被评价论文找到合适的专家是保证同行评议结果权威性和客观性的前提和基础。尽管传统的同行评议要求atleast(至少)要两个专家参与,但是由于找专家困难,atleast(至少)变成enough(足够),这种情况事实上无法实现群体评议和开放评议,受限于专家人数及专家的主观判断水平,评审的公平公正无法保证。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合适的专家呢?大数据为找小同行专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与途径。信息技术
5、的发展,使得文献相似性比对技术逐渐进入了应用阶段。国内外有多家公司开发的重复度比对程序,就是通过将待评审的论文在海量论文数据库中进行比对,通过计算其文字重复度、概念的重复度、词频、引证关系、之间的合作关系、机构之间的合作关系,从而找到与待评审论文相似或与该课题相近的文献。通过大数据分析,建立学者与学科之间颗粒度很细的对应关系,再以学科为媒介,进而建立学者与学者之间的联系,准确构建虚拟的学术圈。大数据还可以通过对引文的计量分析,大致判断学者的学术影响力,为评价专家的水平提供参考。以中国知X为例,基于收录海量文献的学术期刊论文库、学位论文
6、数据库、会议论文库等,从中挖掘整理,建立了一个包含2000万条学者信息的数据库和3万条数据的博士生导师库和9万条数据的硕士导师库。该库已经完成各的工作单位、发表文献统计、研究领域整理等信息。在此大数据基础上,开发一个通过论文查找小同行专家的软件,可以由评审组织者将拟评议的论文放到该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后,由系统推荐最合适的与同行专家,这将为未来的开放的、群体参与的同行评议奠定可靠的基础。 二、同行评议的标准与依据 同行评议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评审人可能会偏离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影响因素包括审稿人的素质、审稿人的审稿
7、心理、制度性因素(审稿单等)、审稿方式、人情因素、年龄和阅历、审稿人的健康状况、审稿费的多少、利益冲突、稿件本身质量、编辑部所送稿件与审稿人专业接近程度等[6].要避免专家评议的主观性缺陷,最关键的是评议的标准和依据。从其诞生之日起,同行评议即面临着评议标准科学性和评议过程合理性的挑战。同行进行定性评价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如何实现专家定性评议过程的科学管理?如何确保专家评价意见的科学、客观和公正?此外,一些创新程度高、有重大突破性研究结果的话题,如何依靠同行评议迅速判断其潜在的学术价值? 例如,陶瓷在传统的概念中是绝缘体,但在高温超
8、导领域,陶瓷还可以作为高温超导材料。又比如,核聚变通常是在高温下发生的,清华大学教授提出常温核聚变,即冷核聚变.像这样极具创新性的成果,同行评议专家是否敢于接受?量子力学的奠基人普朗克认为:一个新的科学理论不是靠通过说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