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级文化创建的策略研究

小学班级文化创建的策略研究

ID:19604898

大小:121.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10-04

上传者:jjuclb
小学班级文化创建的策略研究_第1页
小学班级文化创建的策略研究_第2页
小学班级文化创建的策略研究_第3页
小学班级文化创建的策略研究_第4页
小学班级文化创建的策略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班级文化创建的策略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聊城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论 文题目:姓名学号学习形式函授层次专业指导教师教学单位年月 内容提要班级是学生最重要的成长环境之一,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班级文化。处于成长认知阶段早期的小学生对班级文化的依赖性尤为强烈。因此小学班级文化创建策略的课题研究越来越受重视,本课题的研究目的:第一,为小学班级内的学习生活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使小学生的个性潜能在和谐的班级生态中获得充分发展。第二,促进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的完善提高,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第三,通过研究丰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积累班级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响应新课程改革。本文通过文献法以及经验总结法,首先得出班级文化的定义以及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基本内容,进而论述了小学班级文化对儿童成长影响的重要作用,最后分别从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班级活动文化和班级人际关系文化五个方面叙述了创建优秀小学班级文化的策略和建议。关键词:班级文化小学班级实施策略 目录一、班级文化概述1(一)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综述11.班级文化问题的研究背景12.国内外对班级文化的研究现状13.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理论基础2(二)班级文化的概念21.班级文化的定义22.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33.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3(三)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特殊性31.小学生的年龄小,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强32.创建小学班级文化要有一个全面规划43.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要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44.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要有时代感、创新精神4二、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策略及建议4(一)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41.保持教室整洁,养成良好习惯42.美化教室墙壁,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乐园53.精心办好黑板报,展示个性文化风采54.建设班级图书角,体会分享知识的快乐55.美化学生课桌,使学习不再单调6(二)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61.创建切实可行班规,保障班级正常运转62.培养优秀小学班干部,强力支撑班级运行63.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培养学生责任意识74.增设班级学生管理岗位,锻炼学生办事能力75.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让小学生在规范中成长76.创建班级激励制度,培养小学生竞争意识7(三)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81.确立合适班级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目标意识和奋斗意识82.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增强班级凝聚力83.丰富班级内的评价体系,使小学生学会赏识84.培养小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班级更加团结友爱95.适时开展感恩教育,逐步完善班级情感文化96.做好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9(四)小学班级活动文化建设91.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92.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103.适当参加意义深刻的社会实践活动11(五)小学班级人际关系文化建设111.通过交朋友过程建立亲近平等的师生关系112.通过合作实践过程建立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12 3.通过沟通交流过程创建教师与家长的尊重和谐关系12三、结论12参考文献:13 小学班级文化创建的策略研究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研究旨在丰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途径,积累班级文化建设的宝贵经验,响应新课程改革,更加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突出“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教育宗旨;一个班班级文化氛围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这个班级教育教学质量,也间接影响到这班级所在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本研究的理论依据是环境育人理论、以人为本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法和经验总结法;本文通过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探讨应当如何构建符合新课改精神的、能切实实现新课改培养目标的新型的小学班级文化,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一、班级文化概述(一)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综述1.班级文化问题的研究背景班级文化是师生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它以潜在而又巨大的教育功效早已为人们所重视。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顺利、有序的推进,新课程一步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必然对班级文化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形成。因此,实施新课程改革,必须积极营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班级生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机制,从而形成爱学、乐学的氛围,让师生成为这种氛围的主体者、建设者,又成为这种氛围的获益者,提高教学的效率。2.国内外对班级文化的研究现状1932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沃勒在《教学社会学》中关于学校文化的论述,开班级文化研究之先河。1968年美国学者杰克逊在他的著作《班级生活》中首次提出了隐蔽课程,其实就是对班级文化的研究。美国版《班级的群体化过程》对如何促进学生交流、如何解决学生冲突及如何形成班级合身的规范等方面作了详细描述,并提出了改善各类气氛的行动观点,最终目标是形成一种具有较强协作精神、共同价值取向及行为方式的班级精神文化。日本教育家片岗德雄在他的著作《班级社会学》中则更充分地论证了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生活和行为的影响。14 国内对班级文化的研究始于对校园文化的研究,校园文化的形成时期是1995年。我国的对于班级文化的关注和开展是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魏书生老师的班级自动化管理,开创造了班级文化建设的先河。对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比较细致的是戴联荣等编著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书中认为,班级文化是班主任通过创设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养学生文化人格的影响活动,书中还从构建文化人格等方面对如何开展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进行来探索。这些研究为我们创建小学班级文化体系指明了方向,他们所取得的成果值得我们去吸收和继承。随着时代的发展,现在社会上的一些事件和习气对学校内的学习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小学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再考虑小学阶段在整个学校生涯中的特殊性,所以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通过认真总结前人的研究经验加上作者教育实习时的教学经验得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策略,研究成果将涵盖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班级精神文化、班级活动文化和班级人际关系文化的方方面面,将为今后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在实际操作层面提供较为系统而全面的策略和途径。希望本文的研究经验能促进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向前发展,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当前相关研究的不足。3.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理论基础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的理论基础:第一,环境育人理论。一个好的环境会培育出一批人才,而一个差的环境则会带坏一些意志力薄弱的学生。第二,以人为本理论。班级文化的建设,在以人为本的核心下,进入了深层发展阶段,促使学生的责任感被强化,由被动地被管教,到主动地为班级考虑。第三,建构主义理论。班级文化建设应更多地倡导学生的“自主建构”,以学生为主体,小到每一次活动,大到每一个内部决策,都融入了学生的自我参与和自我管理,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以及人文素养的提高。(二)班级文化的概念1.班级文化的定义班级文化,是指一个班集体内教师和学生通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所创建和形成的具有本班级特色的精神财富、文化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氛围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随着时间的发展,班级文化由不被重视到被重视,由理性认识到实际操作,一步步在深化。但是对于班级文化这个概念,广大的小学教育工作者的理解还是不够全面,因为不了解就谈不上实施14 ,更谈不上重视和研究这个问题。这种现象值得注意。那什么是优秀的班级文化呢?就是说在班级这个大家庭中,能让学生感到温暖,得到关爱,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能激发学生无数的感动和无穷的力量,教会学生们有益的知识,培养学生们潜在的能力;班级文化是班级的群体文化,是班级的灵魂之所在,是班级生存和发展的动力和成功的关键。2.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无时无刻不对人产生影响,创建优秀班级文化,努力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班级文化是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举措,班级只有在被赋予丰富的文化内涵与生命意义时,它才可能成为一种真正的教育力量,学生才能在优秀的班级文化中茁壮成长。新课程倡导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就要求班主任重视班级文化建设,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一是引导,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指明方向。二是凝聚,共同的奋斗目标,为班集体增光,大家一起努力,在同一个环境下生活,大家会更加的团结。三是激励和教育,因为好的环境会激发学习的兴趣,让大家的情操得到陶冶,增长见识。四是制约和规范,可以用制度来约束大家的各种行为。五是辐射功能,班级文化一旦被大家所认可,就会产生巨大的力量,把他的精神散发出去。3.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主要内容(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础。(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4)班级活动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源泉。(5)班级人际关系文化建设,这是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纽带。(三)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特殊性1.小学生的年龄小,对周围环境的依赖性强小学生在班级中进行学习、交往、劳动和参加活动,在班级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社会生活的基本技能,优秀的班级文化必然使小学生的心灵受到积极的影响和熏陶,对其未来发展也是影响深远。然而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自身的各种能力相对较弱,所以对班级文化建设的要求比较高。这就需要小学班主任老师“一步一个脚印”从基础的做起,扎实地做好每一步工作。14 2.创建小学班级文化要有一个全面规划因为小学阶段是学生在校生活最长的一个阶段,也是学生身心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由一个蒙童到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具有一定思想意识、掌握一定社会规范的青少年,这是一个漫长的阶段,所以小学各年级的班级文化建设要有一个全面规划,寻找各阶段不同的侧重点,使小学阶段的教育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要有自己的特色,要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放眼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小学班级的环境文化建设是学生养成自己学习生活习惯的初始阶段、基础阶段。小学生性格各异,认知水平不尽相同,所以创建小学班级文化不能千篇一律,而要有自己班级的特色,要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优秀的班级文化就像春天的阳光,沐浴着每一位同学,使他们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升,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4.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要有时代感、创新精神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包括学生,老师,社会在内的一切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优秀的班级文化也是需要不断创新,小学生处于对整个社会的感知阶段,把一些具有社会时代感的东西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会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兴趣,对学生认知社会也起到很大促进作用。二、创建小学班级文化的策略及建议小学班级文化建设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一切活动之中。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基本过程为:在以班主任为指导的班级文化建设中,通过班班级物化的熏陶、班级制度的管理、级精神的导向、班级活动的宣传等要素的相互作用,使班级文化有序运行,形成一种循环动力,从而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一)小学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我们都将从审美的高度深入规划,以便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教室是学生学习、生活、交际的主要场所,是老师授业、育人的阵地,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地方。因此班级文化建设首先要抓好教室的环境布置。美化班级物质文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保持教室整洁,养成良好习惯14 教室卫生是班级文化环境的基础。班级文化建设要求小学班级的教室必须是课桌整齐,门窗鲜亮,地面洁净。我认为干净的教室不是打扫出来的,而是保持出来的。因此,平时大家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从自身做起,看到纸屑主动捡,课桌椅歪了随手扶正,卫生洁具摆放整齐等,从而让每个小学生都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教室就是我的家”。2.美化教室墙壁,打造丰富多彩的学习乐园认真完成对班级教室的布置,让小小的一块墙壁成为教育大大的一片天,让学生在浓郁的氛围中受到情感的熏陶。不论是墙上的标语还是宣传画,都要经过师生的精心设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让他们自己设计、自己动手来布置“共同的家”。(1)教室前面黑板的上方挂上整个班级的座右铭,因为目标、标语是导航灯,要让学生一抬头就能看到,班级奋斗目标的选择当然是要经过全体学生的讨论决定的。(2)教室墙壁的空白处粘贴富有激励意义的格言警句或图画;可以悬挂一本“好人好事”记录本,可以挂上班级活动的剪影;让小学生置身于受教育的环境中。(3)教室侧面墙壁精心布置像“展示台”“我最棒”等类似的板块,“展示台”里为表现好的同学贴上星星,让学生有一种竞争和挑战的意识;“我最棒”中同学们的优秀习作,书画作品,让学生在展示中张扬个性,表现自我,从而让他们的个性不断地得到发展;针对小学低年级班级,我建议在教室墙壁上可以布置一块“涂鸦天地”,因为写写画画本来就是儿童的天性,不要吝啬对他们的鼓励,说不定他就是未来的大画家。3.精心办好黑板报,展示个性文化风采黑板报可以说是一个班级的文化导向,是营造班级文化氛围的重要舞台,是传播知识、启迪智慧、播撒文化气息的“一方宝地”。师生们要充分利用黑板报,集思广益把每次板报办地内容丰富、各具特色。为培养小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设计、选材、抄写、写作的能力提供机会和舞台。同时黑板报每一次都有鲜明的主题。例如三月份的雷锋日,主题可以是“向雷锋叔叔学习”;四月份的地球日,主题可以为“保护环境,爱护地球”;五月份的母亲节,主题可以为“我与妈妈换角色”等,板报完成后还可以举行黑板报赏析会,通过围绕黑板报的一系列活动营造一种人人奋发向上的氛围,我们要明白教育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的。4.建设班级图书角,体会分享知识的快乐14 引导和鼓励小学生把自己最喜爱看的漫画书或科普杂志贡献出来,建立班级图书角,加强与他人交流,培养小学生的奉献精神;开展争当读书“佼佼者”活动,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一本好书的心得体会”征文比赛和交流会,引导小学生与好书交友。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使图书角发挥其应有的“文化源”作用。5.美化学生课桌,使学习不再单调课桌是学生接触最多的物品,是小学生最亲密的伙伴,所以引导学生把自己的课桌美化好是老师十分重要的任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设计一方座右铭卡片,写上自己的理想、崇拜的人等,贴于桌角,提醒学生时时在神游中望之却步,时时在低谷中望之振作,让桌子也具有教育性;也可以在课桌抽屉上放个塑料袋或盒子,把垃圾放进去,告诉他们班级卫生就是从一个小纸屑开始。小学班级物质文化的建设,必须遵循以下原则:教育性,整体性和美观性,创造性与生动性。优美的物质环境,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班级现有的物质条件,不断深入开发新的资源,加强班级物质文化环境建设,使班级里的各种物化的设施都能体现班级的个性,把教室建设成一个“愉悦的场所”,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二)小学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定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既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班级管理的重要途径。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建设的保障,也只有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建设小学班级的制度文化,我认为是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本着民主、平等、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原则与学生一起协商制定班规,让学生认同所制定的一些制度。1.创建切实可行班规,保障班级正常运转班规是全班共同遵守的制度,包括文明礼仪、学习常规、考勤常规、基本规范、卫生值勤、奖惩制度等多个方面,是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南。小学班规的制定和完善要激励每一位学生参与,广泛听取每一位学生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最后由班主任老师确定下来,这样可获得学生的心理认同,从而内化成其追求的目标,才能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去执行,才能促使学生进行自主管理。另外小学班规的制定要考虑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生活习性。2.培养优秀小学班干部,强力支撑班级运行14 一个有能力的班干部组织就像一列火车的车头,影响着整个班级的工作。小学阶段的班干部选拔要有小学的特点,因为儿童对事情的判断力还不全面,他们做事一般都容易跟随别人或者听从家长,所以班干部的选拔可能出现“热场”也可能遭遇“冷场”,加上他们对于责任的理解还不够深刻,由此班主任在选干部时恰当地发挥民主和集中,可以先由学生推选候选人,再由老师指派,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期后才能正式被任命为班级的小干部。3.实行班干部轮换制,培养学生责任意识每个学生都有发展潜在性,因此我们要改变班干部在班级中的特殊地位,淡化“终身制”的观念。让每一名同学都体会做班长的经历,增进学生对小干部工作的理解支持,让同学们在竞争中找到自信,在自信中强化竞争意识。4.增设班级学生管理岗位,锻炼学生办事能力每个人都蕴含着无穷的内在能源,我们把它称之为潜力。潜力犹如沉睡在人体内的火山,一旦喷发,必然会释放出无穷的力量。小学老师应利用各种机会引导学生、开发学生,锻炼学生办事能力和尽责意识。在班级里增设多种学生岗位,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履行不同义务,但都是为班集体服务。例如:管门窗的安全员,管理卫生角的绿色小卫士,分饭的餐饮部长,管饮水机的饮水管理员等等。5.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让小学生在规范中成长教师应该让小学生知道,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是有规则的,如在大街上走路有交通规则,如果不遵守交通规则,就容易产生交通事故;和小朋友做游戏,有游戏规则,如果你不遵守游戏规则,小朋友就会让你退出游戏,在学校里学习,也要遵守学习的规则,否则你的学习成绩就会受到影响。同时还可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强化其规范意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6.创建班级激励制度,培养小学生竞争意识在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过程中,除了注意公平公正的原则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以树立榜样。这样小学生的积极性会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建立标兵栏,每周评选一次文明标兵、学习标兵、卫生标兵,把这些选出的学生名单和照片放在标兵栏内,以此来激励学生。14 班级文化建设搭建了小学生当家作主的舞台,同学们已有了自主教育的意识,都在设法提高自我管理和参与管理的能力。每个学生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感受到班级生活的愉悦,集体成长的快乐,更加积极主动的发展自我,学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老师在把班级管理的权力还给每一个学生的同时,也为学生社会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实践的舞台,为学生提供有序的生活空间。(三)小学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它使置身于其中的每一个学生都感到一种无形力量和高尚精神的存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支配着学生的行为,陶冶着学生的情操。班级精神文化是指班级所形成的价值观、道德观、行为方式、人际关系、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意识所表现出的文化形态,它是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深层结构要素,也是班级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确立合适班级的奋斗目标,培养学生目标意识和奋斗意识一个优秀的班级应该有一个集体的奋斗目标,这样才能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在创设班级的奋斗目标时班主任教师应充分地发挥民主,听取每名同学的意见,按大多数学生的愿望设立这个目标。必要时还可以和小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因为有自己的参与,自己的意见,所以这样的目标会更吸引学生。小学生的表现也会很积极。2.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增强班级凝聚力正确的班级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的作用。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引导学生对班集体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进行评议,努力把舆论中心引导至正确的方向;营造良好的班风、学风。班级精神文化的主体是班风,优良的班风能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一种内在的激励因素,从而增强班级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实践中,班主任老师要在班级组织的各种活动和班级日常管理中有目标地培养本班的良好班风,使自己的班级更加团结友爱。3.丰富班级内的评价体系,使小学生学会赏识小学阶段的学生有一个特点就是特别重视学校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他们对于老师的夸赞会特别兴奋而对于老师的批评会特别沮丧,所以在班级的学习生活中老师对学生的夸赞和批评很重要。创建优秀班级文化要求老师要多夸赞和适当批评学生。但是如果小学生仅仅只从教师那里得到评价,长此以往,会减弱了学生认知自己的能力,所以丰富的评价体系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不可或缺。班主任老师可以在班中建立“一事一评”制度,分阶段推出班内多种“明星”,可以是体育、写字、演出、助人为乐、等各方面的“明星”14 。这种情况形成后,从被赞扬的个体角度来看,积极的行动获得了肯定,加强了自信;从未被赞扬的个体角度看,形成积极发觉别的人的优点的好品质,知道可以从多种角度使自己也变得杰出,也可发生自我激发的作用。经过赏识评价,引导小学生在发觉他人长处的同时,自我反思和自我完善,还可以有效地转变人际关系。4.培养小学生的班级认同感和归属感,使班级更加团结友爱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我们知道:人的更高层次需要是一种归属与爱的需要,学生对班级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就是这种深层次需要。班主任要经常把班级取得的成绩、课任老师对班级的良好评价以及家长的充分肯定及时与大家交流,提高大家对班级的认同感,让同学们感到在这个班里学习和生活,是非常荣幸和骄傲的,从而产生自豪感,形成强烈的归属感。5.适时开展感恩教育,逐步完善班级情感文化在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中,应认真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理想前途教育。如在母亲节、父亲节和教师节的时候,创建以“感恩”为主题的班级特色文化,让学生的心灵在充满“感恩”的氛围中接受洗礼,使学生有爱心、有灵性、有责任心、有怜悯之心,使他们敬畏生命、知耻知荣、知恩报恩。6.做好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品德与修养小学班级老师要及时教育学生,使他们有良好的思想道德。比如在学生犯了错误时,我们不要惊慌,要引导学生明辨是非,让学生学会知错就改。班级的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在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中要特别注意培养班级的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小学生主人翁意识,正是这种主人翁意识,才能团结学生关系、激发学生动力、使大伙儿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四)小学班级活动文化建设班级活动文化主要指班级开展的主题班会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它是班级文化中最活跃的因素,反映了班级的精神面貌和管理水平,具有多层次、多元化、开放性的班级文化活动对于熏陶、培育并形成学生各种能力和习惯的功能日益明显。1.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主题班会是班级最常见的活动之一,形式可以是讨论、演讲、文艺表演等,内容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公民道德建设、阶段性班级工作、重大节日纪念活动等为主。在开展主题班会时,要注意联系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挖掘身边的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在活动中思想受教育,行动上得到改进。14 小学班级主题班会的组织应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选好主题。主题是班会的中心,选择一个好的主题是组织主题班会的关键,首先班会主题的选择要有针对性,这样容易激发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其次班会主题要“小中见大”由于学生年龄小,对事物没有深刻的理解力,所以设计班会主题要从小处着眼。最后,班会主题要新颖独特,突出时代特色。(2)做好准备。在选好班会主题后,班主任老师要精心准备班会,第一,做好全班学生的思想发动工作,调动学生兴趣。第二,做好班会内容的材料准备工作,借助网络、书籍等手段,广泛搜集班会需要的资料。例如,针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行为习惯,而组织的“向陋习告别”的主题班会活动。活动之前老师同学应广泛收集不良行为习惯的图片、文字、录像等材料,向小学生列举人们在言行举止上存在的种种陋习。第三,做好班会形式的准备工作,新颖恰当的班会形式能更好地体现和传达班会的内容和意义。主题班会的形式多种多样,既可以采用故事会、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座谈会、专题讲座等形式,又可以采用歌舞、表演、音乐欣赏、诗歌朗诵等形式。小学生喜欢玩,所以班会尽量使学生在唱、说、跳、讲、玩中受到教育,做到寓教于乐。例如,老师组织“懂礼仪,有礼貌”主题班会,可以采用让同学们“乘车”奔向“礼貌城堡”的形式,途中,设置“文明站”、“语言站”、“行为站”、“礼貌站”等关卡,学生经过的时候,考核合格才会领取“通行证”,最后奔向“礼貌城堡”。这种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会受到学生欢迎,达到主题班会的目的。(3)进行反思。召开主题班会的过程是实施教育的过程,班会结束后,班主任老师要及时对整个班会活动进行反思,一方面,让学生总结班会的收获和体会,使学生分享成功的喜悦;另一方面,通过反思了解班会的作用和效果,找出活动中处在的问题,为以后开展班会活动积累经验。2.精心组织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轻松活跃的文体活动有利于愉悦心情、锻炼身体、陶冶情操、发展特长。班主任老师可以结合节日或学习阶段,有计划地组织小学生开展拔河、跳绳等比赛,或在平时经常举行唱唱跳跳、说说笑笑的文娱活动等等。此外,老师还应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校性的文体活动,如歌咏比赛、广播操比赛、田径运动会等,以培养小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竞争意识。比如:定期组织读书月活动,老师可以在读书月结束的时候举行“读书交流会”:(1)请你描述一下你读这本书的感受,并解释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14 (2)介绍一下书中你最感兴趣的或最喜欢的或最讨厌的一个人物,并说说理由。(3)请你给书中某一人物写一封信,并与同学互相交流。(4)开展关于书中事件或人物的小型班级辩论会。通过此类活动培养学生热爱读书、获取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丰富文化内涵。又如开展“强身健体”踢毽子比赛,举行写字比赛、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提高小学生动口、动手、动脑的能力。通过各类比赛项目,孩子们互相竞争,共同努力,推动整个班级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3.适当参加意义深刻的社会实践活动班级活动也可以和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相结合,适时引导小学生走出课堂,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作为班主任在设计和组织小学班级活动时,要依据三个原则:一是教育性,活动要从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开阔眼界,启迪智慧,增长学生的知识,不断提高小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二是趣味性,小学班级活动要精心设计,力求生动形象,丰富多样,新颖独特,为学生所喜闻乐见,使小学生在欢乐中受到教育。三是自主性,教师要充分相信小学生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出主意、想办法、订计划、组织活动,教师能善于在关键点帮助他们,把合理辅导与独立自主统一起来。(五)小学班级人际关系文化建设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一个班级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在班级内的人际关系可以分为三类:师生关系、生生关系、老师和家长间的关系。如何协调好这三种关系,是班级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班级人际关系的建设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发展变化的建设过程,班级关系的建设过程同样也是班级建设成熟的过程。现在的小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气,不会与人交往。在班内形成一个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和同学之间交往的环境,必然能使每一个成员心情舒畅、愉快,积极投入班级生活之中,使班级具有强大的凝聚力。1.通过交朋友过程建立亲近平等的师生关系小学生的思想单纯,班主任老师是学生心中的榜样,老师的思想品德、学识、言谈举止都给学生造成了极深的影响。但是学生又往往介于14 老师的威严,而不敢与老师平等交流,所以,班主任老师要学会利用更多时间与学生一起交流,跟小学生交朋友,找他们谈心聊天,我认为师生交朋友的过程也是互相认识互相了解的过程。对于学习生活中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关注,对他们要耐心辅导,帮助他们解决难题。“亲其师,信其道”,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亲近了,班级就会运转流畅。2.通过合作实践过程建立团结友爱的同学关系首先,在学习过程中倡导合作。班级中组织和设立学习小组,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更是学生间人际关系和谐的润滑剂。通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让学生在学好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其次,在课间交流和实践活动中鼓励合作。今天的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里是父母的掌上明珠;而在学校,他们必须学会交流,学会理解,学会忍让,学会和同龄人和平相处,懂得理解和尊重他人,形成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取长补短,取得共同进步和提高。从长远来看,学会合作最终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生存方式。3.通过沟通交流过程创建教师与家长的尊重和谐关系首先,要理解、尊重家长。作为教师应当充分理解家长的苦衷,尊重他们,平等对待家长,这样才能建立起相互信任、合作的关系。其次,做家庭教育的指导者,做家长的好参谋。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成才,但是仅有良好的愿望而忽视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态度和方法,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欲速则不达。小学班主任老师应该及时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给家长出主意、提建议、当参谋。最后,对待家长热情有礼,善于处理与家长的意见分歧甚至矛盾。教师对待每一位小学生家长都应做到热情有礼,坦诚相待,其中包括礼貌的语言、礼貌的态度和礼貌的行为举止,这是与家长良好合作的基础,同时也体现出教师良好的职业素养。创建和谐的班级关系文化,教师要做到:坚持“爱”字当头,关心学生;坚持“情”字相融,细雨润物;坚持“诚”字相伴,家校互通。通过“爱”的传递,“情”的交流,“诚”的沟通过程,给小学生建立一种心灵相通、互相关爱、彼此接纳的人际关系,促进班级更好的发展。三、结论本文根据前人在班级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得出小学班级文化建设14 的策略成果:创建小学班级文化应以人为本,在这个过程中,要建设一个温馨多彩的“家”,制定一套严谨规范的班级制度,营造一个团结和谐的班级精神氛围,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班级人际关系,采用一系列活泼生动的班级活动,共同来创造一个团结向上的班集体,使我们的小学生锤炼成“体魄健,品行优,思维活,能力强,知识丰富的一代新人”,这是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孩子的发展理念的具体实践。班级文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工程,现在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地关注,作为班主任,必须在班级文化建设上进行大胆的探索,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以上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旨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结合前人的经验和自己的实习经历在创建优秀班级文化的过程中提供了一些可操作性的策略和建议。但是,由于本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教育教学不断发展的进程中还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所以还有许多需要探讨的地方,仍有待教育工作者们进一步探索与研究。参考文献:[1]戴联荣,薛晓阳,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潘丽珊,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吉林:东北师范大学,2005.[3]林进材,班级经营,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35~36[4]张朝春,抓好班级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德育发展,广西教育,2010(2)[5]柯晓扬,小学班集体建设与活动,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83~184[6]赵凯,好班规打造好班级,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01,89~90[7]李军芳,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中国农村教育,2009(12),40~41[8]高令峰,李克.小学班主任,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165~166[9]骆汶,马丁一,小学生主题班队会活动的组织与指导,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10]徐英,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班主任之友,2007(3),16~18[11]王娜,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推动班集体创新发展,小学时代:教师,2010(6),66~66[12]潘建,小学班主任专题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14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毕业论文初评成绩:是否同意答辩: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签名:20年月日毕业论文领导小组意见经毕业论文领导小组复议,将本毕业论文最终成绩评定为:。毕业论文领导小组组长签字:20年月日继续教育学院意见盖章:20年月日14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