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848735
大小:947.49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9-25
《肌肉疾病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肌肉疾病定义:原发于骨骼肌或神经肌肉接头处的非炎症性疾病,简称肌病。先天性或后天性。无神经系统病变。主要表现:肌收缩力减退或消失以及肌肉萎缩等。病因:遗传缺陷、代谢障碍、免疫损伤等。概述分类1967年蒙特利尔国际会议上通过,由世界神经病学联合会(WFN)于1968年公布:从神经原性肌病和肌原性肌病两个方面考虑,神经肌肉病应包括脊髓前角细胞、神经根、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和肌肉本身的疾病中国:肌原性疾病和神经-肌肉传递异常两大类中华神经精神科杂志(一)肌源性疾病1.遗传性肌病2.先天性肌病3.肌强直性疾病
2、4.代谢性肌病5.内分泌疾病伴肌病6.感染性肌病7.原因不明的肌肉炎症8.恶性病伴发肌病9.肌肉肿瘤(二)神经-肌肉传递异常1.重症肌无力2.肌无力综合征1.遗传性肌病(1)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①假肥大型:DMD,BMD;②面肩肱型;③肩腓型;④肢带型;⑤远端型;⑥眼型;⑦眼咽型。(2)先天性肌营养不良症。(3)先天性肌弛缓,婴儿型肌张力过低。2.先天性肌病(1)中央轴空病。(2)杆状体或线状体肌病。(3)肌管型或中心核型肌病。(4)肌纤维型不匀衡性肌病。(5)还原体型肌病。(6)肌管积聚性肌病。(7)
3、其他。3.肌强直性疾病(1)萎缩性或营养不良性肌强直。(2)先天性肌强直。(3)先天性副肌强直。4.代谢性肌病(1)糖原沉积病:①葡萄糖-6-磷酸酶缺乏;②淀粉-1,6-葡萄糖苷酶缺乏;③淀粉-1,4-葡萄糖苷酶缺乏;④肌磷酸化酶缺乏;⑤磷酸果糖激酶缺乏;⑥其他。(2)肉碱缺乏综合征伴脂质沉积肌病。(3)肉碱棕榈酸转移酶缺乏性肌病。(4)线粒体肌病(包括线粒体脑肌病)。(5)肌核苷酸脱氨酶缺乏性肌病。(6)恶性高热症肌病。(7)家族性肌红蛋白尿症。(8)周期性麻痹:①低钾性麻痹:原发性、继发性;②高钾性
4、麻痹;③正常血钾性麻痹。(9)其他。5.内分泌疾病伴肌病(1)甲亢:①肌病;②重症肌无力;③周期性麻痹。(2)黏液水肿:①肢带型肌病;②克汀病伴Debre-semelsigne综合征。(3)库欣病型肌病。(4)艾迪生病型肌病。(5)原发性醛固酮症伴低钾性周期性麻痹。(6)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性肌病。(7)医源性激素性肌病。(8)其他。6.感染性肌病(1)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2)包涵体性肌炎。(3)急性病毒性肌炎。(4)寄生虫性肌炎。7.原因不明的肌肉炎症(1)结节病伴肌病。(2)肉芽肿性肌病。(3)肌纤维
5、组织炎和结节性筋膜炎。(4)嗜酸性筋膜炎。8.恶性病伴发肌病(1)癌性肌病(多发性肌炎以外型)。(2)肌无力综合征。(3)类癌综合征肌病。9.肌肉肿瘤1.重症肌无力(1)成人重症肌无力:①眼肌型;②轻度全身型;③中度全身型;④重症激进型;⑤迟发重症型;⑥伴肌萎缩。(2)儿童重症肌无力:①新生儿一过性;②家族性婴儿型;③少年型;④先天性肌无力。2.肌无力综合征定义:以反复发作性的骨骼肌弛缓性瘫痪为主要表现的一组肌病按发作时血清钾含量的变化可分为低钾型、正钾型和高钾型三种。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
6、发性系指发病机制尚不明了和具有遗传性者;继发性则是继发于其他疾病引起的血钾改变而致病者。周期性麻痹通常是指前者而言。周期性麻痹发病机制:钾代谢障碍和肌细胞内外的钾平衡失调是引起其发作的主要原因,同时还与膜内外其他离子的分布及细胞膜上离子通道的功能改变有关,而糖代谢过程和胰岛素、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内分泌激素对钾的代谢亦有广泛影响。低血钾型:我国最为常见的类型。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男性多于女性。国内多为散发,少数有家族遗传史,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发作前可有暴食、酗酒、高糖饮食、剧烈
7、活动、情绪紧张等。大多于清晨或饱餐后半夜醒时发病。四肢麻木、酸痛、无力。肢体瘫痪双侧对称,近端重,亦可仅波及双下肢。发作持续数小时至数天,通常一周内恢复。发作频率因人而异。检查:1.血钾低,可降至1.5mmol/L,尿钾减少2.血清肌酸激酶升高,肌球蛋白含量升高3.心电图出现低钾改变。4.肌电图可见肌肉兴奋性降低,运动单位电位减少,波幅降低,电刺激不出现诱发性动作电位。诊断:根据突发于睡眠中四肢弛缓性肌无力,而无脑神经损害、感觉障碍和锥体束征,及时做心电图和血清钾检查,结合病史。首次发作需与急性瘫痪的神
8、经-肌肉疾病鉴别,尤其是常见的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需排除继发因素,如甲亢、肾小管酸中毒综合征等。重症肌无力定义:重症肌无力是重点累及神经肌肉接头处突触后膜上乙酰胆碱受体的、主要由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细胞免疫依赖、补体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任何年龄可发病,20~40多见,女性患病率大于男性,约3:2。发病机制:正常疲劳时肌肉连续收缩释放的Ach数量递减,MG的肌无力或肌肉病态疲劳是NMJ处AchR减少导致传递障碍。Ach与AchR结合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