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lent )和说法,它们的形式和意义十分相似,有的甚至完全一致,因而可以互相借用。如下述成语,英汉两种语言说法是一致的:to have a thin ( thick )skin,脸皮薄(厚);to be only skin and bones),瘦得皮包骨;to play with fire,玩火—暗示一个人正做着会导致本身危险的事情;to throw cold water on ,泼冷水—比喻打击别人的热情。以上例子是以短语的形式出现,还有些是以句子的形式出现的:Walls have ears.隔墙有耳
3、;Misfortunes never come singly.祸不单行;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趁热打铁。这些成语(或谚语)无论在内容、形式或色彩上都相符合,它们不但有相同字面意义和隐义,而且有相同或相似的形象比喻,翻译时,便可直接互相借用。 当然,有时候并不要求用字或比喻完全一致,只要意义(或引申意义)相同,即使词句不同,比喻相异,也可帮助我们理解原文意思。例如:at one’ s wit’ s end,智穷计尽,不知所措;tit for tat,针锋相对;by le
4、aps and bounds突飞猛进。再如英语的be six of one and half a dozen of the oth-er,六个对半打,很容易理解为“半斤八两”;to burn the midnight oil,点起午夜的灯油,也很容易理解为“开夜车”;英语的“Lock the stable door after the horse is stolen".马被偷后才锁上马厩门,不难理解为“亡羊补牢”;再如Love me , love my dog,很容易理解为“爱屋及乌”。 随着中外文化交
6、已为汉语吸收。如“武装到牙齿”直译为“be armed to the teeth";“夹着尾巴’,来自于英语“with the tail between the legs" ;“圆桌会议”源于脍炙人口的英国民间故事《亚瑟王传奇》里的“round一table conference"。故事中亚瑟王为了使手下的骑士们地位一致,无尊卑之分,于是做了一张巨大的圆桌供开会使用。后来,“圆桌会议”就用来表示出席者人人平等的会议。“火中取栗”源于外国一则关于猴子和猫的寓言中的“to pull the chestnut o
7、ut of fire",现用来表示冒险帮别人摆脱困境,往往自己吃了苦头却一无所获。“打破记录”译自英语里的“to break the record",“战争贩子”则是“war monger”的直译。看到这些英语词语,自然很容易想到它们对应的汉语说法。虽然有时甚至不知道这些汉语词语原是从外语中翻译过来的(即外来语)。对这些词,平时注意收集比较,对学习英语的确十分有益。但是,由于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分别属于两个不同的语系,其表达方式和修辞习惯有所不同。如英语中有不少词语,汉语中似乎有对应的说法,其实看
8、上去相似,意思却迥然不同。因此,我们绝不能从汉语的角度去理解英语的意义,拿自己熟悉的、表面相似的中文词句去套译英文中的词句,否则就会出现错误,甚至闹出笑话。 例如:英语成语“to eat one’ s words",如果从汉语角度理解,很容易误解为“食言”。可实际上它的意思是“收回前言,认错道歉”。It will make you open your eyes.很容易误解为“它将使你大开眼界”,可实际上它的意思是“它将使你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