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309752
大小:16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9-17
《种群和群落复习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二生物期末复习学案编写:高二生物备课组第四章种群和群落【夯实基础】知识点一:种群和群落概念的理解(不要死记,要知道判断)知识点二:种群的特征1、种群密度:(最基本特征)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⑴样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以及活动能力差活动范围较小的动物,如。※提醒复习:样方大小的确定以及选取样方的方法等相关知识。⑵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主要是会计算!!!)(3)灯光诱捕法:趋光性的昆虫2、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
2、数量的重要因素3、年龄组成:(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①增长型: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出生率>死亡率;增长;②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数比例适中;出生率≈死亡率;稳定;③衰退型:老年个体多于幼年个体;出生率<死亡率;减少。4、性别比例:(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应用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的性别比例,使其种群密度明显降低。(属于生物防治)知识点三:建构种群增长模型的方法——数学模型1、概念:(略,无需记)2、类型:数学模型常见的表现形式有两种,分别是和,其中前者比较准确,后者更为。3、建立的步骤:(
3、详见教材P65,理解记忆)知识点四:种群增长的两大曲线:曲线和曲线1、两个曲线的对比:主要从三个方面对比学习:①产生条件;②增长特点;③有无K值。2、环境容纳量:在的情况下,一定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应用:①建立自然保护区,给濒危动物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是保护它们的根本措施;②鼠害的控制方面。3、种群的增长率和增长速率:(请复习我们补充的)知识点五:群落的结构1、群落的物种组成(1)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2)群落中的多少称为丰富度。(3)一般来说,越靠
4、近热带地区,单位面积内的物种越丰富。2、种间关系★学习指导:结合教材P73图4—10,理解四种种间关系的概念(不要记,理解后会判断),拼在高二,赢在高三5高二生物期末复习学案编写:高二生物备课组重点掌握每种关系我们所介绍的数量坐标图和能量关系图,记住常见的例子。3、群落的空间结构:1、概念:在群落中,各个生物种群分别占据了不同的空间,使群落形成一定的空间结构。2、类型:①垂直结构:植物的分层现象主要和的利用有关;动物的分层现象依赖于植物,因为植物的垂直结构为动物创造了多样的和。②水平结构: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
5、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的密度也有差别,他们常呈分布。(群落普遍都存在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一些常见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它们的决定因素要记牢)知识点六:群落的演替1、演替的概念:(不太重要)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2、演替的类型及大致过程:演替的两种类型是:和。★学习指导:两种演替的概念其实并不需要死记硬背,主要还是理解,重点是掌握两种演替的区别,如:起点、时间、速度等,从而能够正确判断。但必须准确记忆教材中列举的具体例子,初生演替有、、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有、、上进行的演替。★教材P7
6、9图4—14“裸岩上的初生演替的大致过程是:。提醒大家,不要只背过程,每个过程发生了什么变化,也要认真看看,比如:最先在裸岩上定居的生物是,该生物能够分泌,从而加速岩石的风化形成。各种昆虫和小动物开始进入发生在阶段。鸟类开始明显增多发生在阶段。★教材P80图4—15“弃耕农田上的次生演替的大致过程是:。3、人类活动对演替的影响:影响结果: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的速度和方向进行。4、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这样做事为了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的关系,走道路。【巩固训练】1.下列不属于对种群特征描述的是()A.蒲公英杂
7、乱无章的分布在操场上B.某市男性公民与女性公民的比例为1:1.5C.某池塘生活了约150种生物D.深圳市近三年入户的人口约为31万人,约占总人口的5%2.在对某种鼠的种群密度调查中,第一次捕获46只,将其全部标记后释放,第二次捕获25只,其中标记鼠12只,则该种群的数量约为()A.21B.46C.71D.963.某海滩黄泥螺种群现存量约3000吨。正常状况下,每年该种群最多可增加300吨,为充分利用黄泥螺资源,又不影响可持续发展,理论上每年最多捕捞黄泥螺的量为()A.3000吨B.1650吨C.1500吨D.不
8、超过300吨4.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