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28454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7-11-13
《教研从教学反思开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教研从教学反思开始 教师的专业成长有三条途径: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今天重点谈谈自我反思。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我们的教学也如此,只教不研,就会成为教死书的教书匠,只研不教,就会成为纸上谈兵的空谈者,只有成为一名科研型教师,边教边总结,边教边反思,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策略,积累经验,不断提升教学水平的好办法。如果你是一个有进步意识的人,是一个好学深思、有事业心和使命感的教师,理当作为教学的研究者,其研究的最佳途径就是
2、从教学反思开始。 一、教学反思的内涵 教学反思,是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对教学实践进行思考、反馈、评价、探索,解决教学中的的实际问题,针对教学中的"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的过程及效果,对它们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查摆自己缺陷,扬长避短,不断改进教学。 二、教学反思的意义 (一)能促进思考向纵深发展 (二)能促进教师教育理论学习的深入 (三)能促成教师的经验积累和提升 三、教学反思的方式 (一)课前反思 教师在备课时,先要对过去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反思自己或他人以前在讲授这一教学内容时曾遇到过那些问题,有那些经验,应该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然后
3、进行新的教学设计。 (二)课堂教学反思 再好的教学总有它不足的地方,总有须待进一步改进,进一步优化的地方,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效果反馈信息不断地反思,反思解决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根据出现的问题,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调整教学策略,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设计出一套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完善教学方法,顺应学生的发展需要。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思维障碍时,教师应及时反思,如何启发引领学生克服思维障碍,当学生发生意外事情时,教师及时进行反思,如何机智地处理发生的意外,使学生及时恢复到正常的思维状态。 (三)课后总结的反思 课后反思主要是教师在课后
4、对整个教学行为过程进行反思性回忆,包括对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学生表现、教学的成功与失败等情况进行分析,找出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之处,研究产生不足的原因,思考今后改进优化的方向。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课后反思: 1、反思教材的创造性使用。在新课程理念下,教科书的首要功能是作为教与学的工具,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件,教师是课程的使用者、建设者、开发者。因此,在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的时候,可以把这些内容在课后反思中加以记录,既积累经验,又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合理的建议,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 2、反思教学成功之处。每一节课堂教学都是师生围绕一定的教学目标,按照
5、预先设想的教学方案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如各种教学手段的有机结合,巧妙地新课引入,留有悬念的结束语,教学中的亮点,精彩片断,以及教师在课堂上随着教学内容的展示、情境的创设而产生的灵感,与学生产生强烈的共鸣处等,课后进行认真反思,详细地记录下来,并以教育理论为指导,结合案例进行分析,并应用到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去。 3、反思教学的“败笔”之处。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在课后,教师必须审视自己处理不当的环节,安排不妥的教学内容等,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出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同时,对自己所提出的问题,动脑筋、想办法,寻找最佳结合点,提出整改措施,形
6、成新的教学环节。 4、反思教学中学生的见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一节课下来,老师们常常交流课堂教学中学生所表现出来值得赞赏的东西,共同分享其中的喜悦,教师对这些独到的见解加以赞赏和激励,帮助学生悦纳自己,感受自尊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完善。因此,把它记录下来,为今后的教学补充新鲜血液。特别是在课堂上学生提出的一些老师解决不了的奇特问题,记录到课后去研究。 5、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情景的创设是否有效果?教学环节的设计是否合理科学?问题的提出是否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7、小组合作是否有价值?有没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才能得以萌发?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需要老师们注意的是,不是每一教案都写"再设计",我们也没有这个时间,我是说,对于典型的案例,像公开课,经过多位老师的指导和点评,就完全有必要写再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