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8115467
大小:258.50 KB
页数:20页
时间:2018-09-14
《北京市朝阳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1.图中a、b、c表示生物学有关内容,其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若表示真核生物有氧呼吸场所,则a为细胞质基质,b、c为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B.若表示兴奋在突触的传递,则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间隙,c为突触后膜C.若表示基因表达过程,则a为DNA,b为mRNA,c为蛋白质D.若表示捕食食物链,则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2.研究发现细胞中断裂的染色体片段由于在细胞分裂末期不能进入子细胞核,而形成了细胞核外的团块,称为微核.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末期核膜将染色体包裹形成子细胞核B.微核不能进入细胞核可能是由于无纺锤丝牵引C.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细胞中的微核D.形成微核的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3.花青素是一类天然色素,能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用不同浓度的蓝莓花青素处理人口腔癌(KB)细胞,得到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B.蓝莓花青素可使KB细胞停留在期C.蓝莓花青素可抑制KB细胞的DNA复制D.蓝莓花青素抑癌的最适浓度是50μg/mL 4.珊瑚礁生态系统中,虫黄藻可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必需的化合物和能量,同时虫黄藻可从珊瑚虫代谢产物中获得所需的胺、磷酸盐等.光强较高的水域中,珊瑚虫会排出体内部分虫黄藻,使珊瑚组织接近透明,避免吸收过多的光能,但光强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珊瑚虫体内虫黄藻数量不能及时恢复进而白化死亡.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此生态系统中虫黄藻与珊瑚虫互利共生B.珊瑚组织对高光强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C.虫黄藻与珊瑚虫之间能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D.监测珊瑚虫体内的虫黄藻密度变化是预警珊瑚白化的有效途径5.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生长素(IAA)对植物根系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IAA作用机制,科研人员做了如下研究.(1)用浓度为0.1mg/L的IAA处理拟南芥植株,并检测拟南芥植株中一系列基因的表达量,其中V蛋白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1. 由图得知V蛋白基因表达量 ,推测V蛋白可能参与IAA作用过程.(2)已有研究表明,V蛋白需要与其它蛋白质结合发挥作用.科研人员为了寻找细胞中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图2所示体系(YN、YC两种蛋白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利用相关蛋白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实验处理如表.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的实验组别导入的表达载体预测结果对照组1yn①②对照组2ynye﹣x无荧光对照组3③ye无荧光实验组yn﹣vye﹣x④注:X1、X2、…代表一系列待检测蛋白质;yn基因控制YN蛋白的合成,以此类推.请完成表中对应的内容:① ② ③ ④ 利用此方法选出了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R蛋白,V蛋白将R蛋白运输并定位在细胞膜上,从而使R蛋白接受胞外信号,利于主根的生长.(3)科研人员用浓度为0.1mg/L的IAA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植株和V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体植株,测量主根长度,结果如图3.结果表明,此浓度的IAA对主根伸长有 作用,且对 植株的作用更显著.(4)综合上述实验,请解释在浓度为0.1mg/L的IAA作用下野生型拟南芥出现图3结果的原因是 .7.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一种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用d表示),患者发病程度差异较大,科研人员对该病进行了深入研究.(1)图1为某患者家系图,其中II﹣2的基因型是 .(2)为确定该家系相关成员的基因组成与发病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①首先提取四名女性与此基因有关的DNA片段并进行PCR,产物酶切后进行电泳(正常基因含一个限制酶切位点,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结果如图2.由图2可知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 DNA片段中;四名女性中 是杂合子.②已知女性每个细胞所含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总是保持固缩状态而失活,推测失活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法表达的原因是 .③分别提取四名女性的mRNA作为模板, 出cDNA,进行PCR,计算产物量的比例,结果如表.样本来源PCR产物量的比例(突变:正常)Ⅰ﹣124:76Ⅱ﹣380:20 Ⅱ﹣4100:0Ⅱ﹣50:100综合图2与表1,推断II﹣3、II﹣4发病的原因是来自 (父方/母方)的X染色体失活概率较高,以 基因表达为主.(3)ALD可造成脑白质功能不可逆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 和产前诊断可以对该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图1家系中II﹣1(不携带d基因)与II﹣2婚配后,若生男孩,是否患病? ,原因是 .若生女孩,是否患病? ,原因是 .8.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皮肤伤口感染、败血症等疾病.有研究发现机体自身可产生免疫活性物质IL﹣33抵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科研人员对IL﹣33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1)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分泌IL﹣33抵御感染属于 免疫.(2)科研人员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观察小鼠背部皮肤溃烂情况和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IL﹣33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1. 由图可知,感染后第 天皮肤溃烂面积最大;皮肤溃烂面积变化与IL﹣33表达量变化趋势 .(3)已有研究证实,角质形成细胞通过表达REG3A抵御病菌.为了检测REG3A的免疫功能,科研人员将等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与不同浓度的REG3A混合,采用 法,统计3小时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的数量,结果如图2.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REG3A抑菌效果 .(4)科研人员为了研究REG3A和IL﹣33的关系,利用 技术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并检测细胞中REG3A及IL﹣33表达量,结果如图3.综合上述结果,推测小鼠机体抵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调控机制如图4,请填写相关内容.① ② ③ ④ . 2017年北京市朝阳区高考生物二模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1.图中a、b、c表示生物学有关内容,其中不符合图示关系的是( )A.若表示真核生物有氧呼吸场所,则a为细胞质基质,b、c为线粒体的基质和内膜B.若表示兴奋在突触的传递,则a为突触前膜,b为突触间隙,c为突触后膜C.若表示基因表达过程,则a为DNA,b为mRNA,c为蛋白质D.若表示捕食食物链,则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c为分解者【考点】G3:生态系统的结构;3Q:有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7F: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D8:突触的结构.【分析】1、2、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3、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4、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由于食物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①捕食链:生物之间因捕食关系而形成的食物链.其第一营养级(开端)一定是生产者,第二营养级一定是植食性动物,分解者不能参与食物链.例如:草→鼠→蛇→猫头鹰.高中生物通常意义上的食物链就是捕食链.②寄生链:生物间因寄生关系形成的食物链.例如:鸟类→跳蚤→细菌→噬菌体. ③腐生链:某些生物专以动植物遗体为食物而形成的食物链.例如:植物残枝败叶→蚯蚓→线虫类→节肢动物.【解答】解:A、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A正确;B、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过程为: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B正确;C、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即DNAmRNA蛋白质,C正确;D、捕食食物链中只有生产者和消费者,不含分解者,D错误.故选:D. 2.研究发现细胞中断裂的染色体片段由于在细胞分裂末期不能进入子细胞核,而形成了细胞核外的团块,称为微核.下列相关描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末期核膜将染色体包裹形成子细胞核B.微核不能进入细胞核可能是由于无纺锤丝牵引C.用光学显微镜不能观察到细胞中的微核D.形成微核的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考点】95: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基本类型.【分析】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应在主核1/3以下.一般认为微核是由有丝分裂后期丧失着丝粒的染色体断片产生的.有实验证明,整条染色体或几条染色体也能形成微核.这些断片或染色体在分裂过程中行动滞后,在分裂末期不能进入主核,便形成了主核之外的核块.当子细胞进入下一次分裂间期时,它们便浓缩成主核之外的小核,即形成了微核.【解答】解:A、细胞分裂末期,重新形成核膜,核膜将染色体包裹形成子细胞核,A正确;B、微核是由断裂的染色体片段形成的,可能没有着丝点,因此将没有纺锤丝牵引而无法进入细胞核,B正确;C、染色体属于显微结构,因此用醋酸洋红或龙胆紫染色后,用光学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胞中的微核,C错误;D、形成微核的细胞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缺失,D正确. 故选:C. 3.花青素是一类天然色素,能抑制多种癌细胞增殖.用不同浓度的蓝莓花青素处理人口腔癌(KB)细胞,得到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例增加B.蓝莓花青素可使KB细胞停留在期C.蓝莓花青素可抑制KB细胞的DNA复制D.蓝莓花青素抑癌的最适浓度是50μg/mL【考点】5C:恶性肿瘤的防治.【分析】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次分裂完成时为止,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历时长,其中G1期主要进行RNA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S期最主要的特征是DNA的合成;G2期RNA和蛋白质的合成,不过合成量逐渐减少.分析题图:由图可以看出,随着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人口腔癌(KB)细胞处于期的比例增高,当蓝莓花青素浓度为150μg/mL时,处于期的比例最高.超过150μg/mL后,处于期的比例又在下降.【解答】解:A、随蓝莓花青素浓度增加,G1期细胞所占比例减少,在期的比例增加,A错误;B、由图中可以看出,蓝莓花青素可使KB细胞在期的比例增加,因此蓝莓花青素可使KB细胞停留在期,B正确; C、DNA复制是在S期,若蓝莓花青素抑制KB细胞的DNA复制,KB细胞停留在S期,而图中可以看出KB细胞停在期,C错误;D、蓝莓花青素抑癌的最适浓度是150μg/mL,D错误.故选:B. 4.珊瑚礁生态系统中,虫黄藻可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必需的化合物和能量,同时虫黄藻可从珊瑚虫代谢产物中获得所需的胺、磷酸盐等.光强较高的水域中,珊瑚虫会排出体内部分虫黄藻,使珊瑚组织接近透明,避免吸收过多的光能,但光强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珊瑚虫体内虫黄藻数量不能及时恢复进而白化死亡.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此生态系统中虫黄藻与珊瑚虫互利共生B.珊瑚组织对高光强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C.虫黄藻与珊瑚虫之间能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D.监测珊瑚虫体内的虫黄藻密度变化是预警珊瑚白化的有效途径【考点】G4: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F7:种间关系.【分析】1、种间关系(不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1)互利共生(同生共死):如豆科植物与根瘤菌;人体中的有些细菌;地衣是真菌和藻类的共生体.(2)捕食(此长彼消、此消彼长):如:兔以植物为食;狼以兔为食.(3)竞争(你死我活):如:大小草履虫;水稻与稗草等.(4)寄生(寄生者不劳而获):如:噬菌体与大肠杆菌等.2、紧扣题干信息“虫黄藻可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必需的化合物和能量,同时虫黄藻可从珊瑚虫代谢产物中获得所需的胺、磷酸盐等”和“光强较高的水域中,珊瑚虫会排出体内部分虫黄藻,使珊瑚组织接近透明,避免吸收过多的光能,但光强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珊瑚虫体内虫黄藻数量不能及时恢复进而白化死亡”答题.【解答】解:A、根据题干信息“虫黄藻可通过光合作用为珊瑚虫提供必需的化合物和能量,同时虫黄藻可从珊瑚虫代谢产物中获得所需的胺、磷酸盐等”可知,此生态系统中虫黄藻与珊瑚虫互利共生,A正确; B、根据题干信息“光强较高的水域中,珊瑚虫会排出体内部分虫黄藻,使珊瑚组织接近透明,避免吸收过多的光能,但光强过高或持续时间过长,珊瑚虫体内虫黄藻数量不能及时恢复进而白化死亡”可知,珊瑚组织对高光强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B正确;C、物质循环发生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而不是两种生物之间,C错误;D、珊瑚虫体内虫黄藻数量不能及时恢复进而白化死亡,这说明监测珊瑚虫体内的虫黄藻密度变化是预警珊瑚白化的有效途径,D正确.故选:C. 5.下列相关实验中涉及“分离”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中,色素分离是因其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B.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可以观察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考点】3I: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3U: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4B: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7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分析】1、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2、把成熟的植物细胞放置在某些对细胞无毒害的物质溶液中,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子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原生质层和细胞壁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子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的整个原生质层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解答】解:A、绿叶中色素能够分离的原因是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扩散速度慢,A正确; B、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中,滴加蔗糖溶液的目的是使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B错误;C、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解离时细胞已经死亡,观察不到姐妹染色单体彼此分离的过程,C错误;D、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离心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与细菌分离,D错误.故选:A. 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50分)6.生长素(IAA)对植物根系生长具有重要作用.为探讨IAA作用机制,科研人员做了如下研究.(1)用浓度为0.1mg/L的IAA处理拟南芥植株,并检测拟南芥植株中一系列基因的表达量,其中V蛋白基因表达量结果如图1.由图得知V蛋白基因表达量 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 ,推测V蛋白可能参与IAA作用过程. (2)已有研究表明,V蛋白需要与其它蛋白质结合发挥作用.科研人员为了寻找细胞中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图2所示体系(YN、YC两种蛋白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利用相关蛋白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实验处理如表.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的实验组别导入的表达载体预测结果对照组1yn①②对照组2ynye﹣x无荧光对照组3③ye无荧光实验组yn﹣vye﹣x④注:X1、X2、…代表一系列待检测蛋白质;yn基因控制YN蛋白的合成,以此类推.请完成表中对应的内容:① yc ② 无荧光 ③ yn﹣v ④ 有荧光或无荧光 利用此方法选出了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R蛋白,V蛋白将R蛋白运输并定位在细胞膜上,从而使R蛋白接受胞外信号,利于主根的生长.(3)科研人员用浓度为0.1mg/L的IAA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植株和V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体植株,测量主根长度,结果如图3.结果表明,此浓度的IAA对主根伸长有 抑制 作用,且对 (V蛋白功能缺失)突变体 植株的作用更显著.(4)综合上述实验,请解释在浓度为0.1mg/L的IAA作用下野生型拟南芥出现图3结果的原因是 V蛋白含量较高,利于R蛋白发挥促进主根生长的作用,部分解除IAA对主根生长的抑制 .【考点】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分析图1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V蛋白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由此可以推测V蛋白可能参与IAA作用过程.为了寻找细胞中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图2所示体系(YN、YC两种蛋白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利用相关蛋白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结合图2可知,表中对应的内容分别是:①yc、②无荧光、③yn﹣v、④有荧光或无荧光. 分析图3可知,用浓度为0.1mg/L的IAA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植株和V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体植株,主根长度均减少,故此浓度的IAA对主根伸长有抑制作用,且对V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体植株的作用更显著.【解答】解:(1)根据图1可知,随着时间的延长,V蛋白基因表达量显著增加.由此可以推测V蛋白可能参与IAA作用过程.(2)为了寻找细胞中与V蛋白相互作用的蛋白质,通过图2所示体系(YN、YC两种蛋白结合后可发出荧光),利用相关蛋白的基因构建表达载体并导入拟南芥原生质体.根据实验的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结合图2可知,表中对应的内容分别是:①yc、②无荧光、③yn﹣v、④有荧光或无荧光.(3)根据图3可知,用浓度为0.1mg/L的IAA处理拟南芥的野生型植株和V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体植株,主根长度均减少,故此浓度的IAA对主根伸长有抑制作用,且对V蛋白功能缺失的突变体植株的作用更显著.(4)在浓度为0.1mg/L的IAA作用下,V蛋白含量较高,利于R蛋白发挥促进主根生长的作用,部分解除IAA对主根生长的抑制,因此对野生型拟南芥的抑制作用较小.故答案为:(1)随时间延长而显著增加(2)①yc②无荧光③yn﹣v④有荧光或无荧光(3)抑制(V蛋白功能缺失)突变体(4)V蛋白含量较高,利于R蛋白发挥促进主根生长的作用,部分解除IAA对主根生长的抑制 7.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ALD)是一种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用d表示),患者发病程度差异较大,科研人员对该病进行了深入研究.(1)图1为某患者家系图,其中II﹣2的基因型是 XdY . (2)为确定该家系相关成员的基因组成与发病原因,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①首先提取四名女性与此基因有关的DNA片段并进行PCR,产物酶切后进行电泳(正常基因含一个限制酶切位点,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结果如图2.由图2可知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 310bp DNA片段中;四名女性中 I﹣1、II﹣3、II﹣4 是杂合子.②已知女性每个细胞所含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总是保持固缩状态而失活,推测失活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法表达的原因是 染色体呈固缩状态无法解旋进行转录 .③分别提取四名女性的mRNA作为模板, 逆(反)转录 出cDNA,进行PCR,计算产物量的比例,结果如表.样本来源PCR产物量的比例(突变:正常)Ⅰ﹣124:76Ⅱ﹣380:20Ⅱ﹣4100:0Ⅱ﹣50:100综合图2与表1,推断II﹣3、II﹣4发病的原因是来自 父方 (父方/母方)的X染色体失活概率较高,以 突变(Xd) 基因表达为主.(3)ALD可造成脑白质功能不可逆损伤,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通过 遗传咨询 和产前诊断可以对该病进行监测和预防.图1家系中II﹣1(不携带d基因)与II﹣2婚配后,若生男孩,是否患病? 不患 ,原因是 该个体不含有致病基因 .若生女孩,是否患病? 不一定 ,原因是 若为女孩,则为杂合子,是否患病取决于X染色体失活情况 . 【考点】A4: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分析图1: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分析图2:正常基因含一个限制酶切位点,因此正常基因酶切后只能形成两种长度的DNA片段;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则突变基因酶切后可形成3种长度的DNA片段.结合图2可知,正常基因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310bp和93bp的两种DNA片段,而基因突变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217bp、118bp和93bp的三种DNA片段.分析表格:II﹣3、II﹣4个体突变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基因.【解答】解:(1)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II﹣2为男性患者,则其基因型为XdY.(2)①正常基因含一个限制酶切位点,因此正常基因酶切后只能形成两种长度的DNA片段;突变基因增加了一个酶切位点,则突变基因酶切后可形成3种长度的DNA片段.结合图2可知,正常基因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310bp和93bp的两种DNA片段,而基因突变酶切后可形成长度为217bp、118bp和93bp的三种DNA片段,这说明突变基因新增的酶切位点位于长度为310bp的DNA片段中.正常纯化个体的基因经过酶切只能形成两种长度的DNA片段,杂合子的基因经过酶切后可形成四种长度的DNA片段,因此图2四名女性中I﹣1、II﹣3、II﹣4是杂合子.②已知女性每个细胞所含两条X染色体中的一条总是保持固缩状态而失活,其失活染色体上的基因无法表达的原因是染色体呈固缩状态无法解旋进行转录.③以mRNA为模板合成cDNA的过程称为逆转录.表1中,II﹣3、II﹣4个体突变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基因,由此可推断II﹣3、II﹣4发病的原因是来自父方的X染色体失活概率较高,以突变(Xd)基因表达为主.(3)ALD属于遗传病,通过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可以对该病进行监测和预防.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图1家系中II﹣1(不携带d基因,基因型为XDXD)与II﹣2(XdY)婚配后,所生男孩的基因型均为XDY,不患病;所生女孩的基因型均为XDXd,其是否患病取决于X染色体失活情况,因此不一定患病.故答案为:(1)XdY (2)①310bpI﹣1、II﹣3、II﹣4②染色体呈固缩状态无法解旋进行转录③逆(反)转录父方突变(Xd)(3)遗传咨询不患该个体不含有致病基因不一定若为女孩,则为杂合子,是否患病取决于X染色体失活情况 8.金黄色葡萄球菌可引起皮肤伤口感染、败血症等疾病.有研究发现机体自身可产生免疫活性物质IL﹣33抵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科研人员对IL﹣33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1)皮肤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后,皮肤角质形成细胞分泌IL﹣33抵御感染属于 非特异性 免疫.(2)科研人员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小鼠,观察小鼠背部皮肤溃烂情况和皮肤角质形成细胞中IL﹣33的表达情况,结果如图1.由图可知,感染后第 3 天皮肤溃烂面积最大;皮肤溃烂面积变化与IL﹣33表达量变化趋势 一致 . (3)已有研究证实,角质形成细胞通过表达REG3A抵御病菌.为了检测REG3A的免疫功能,科研人员将等量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与不同浓度的REG3A混合,采用 稀释涂布平板 法,统计3小时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的数量,结果如图2.结果表明随着浓度的增加,REG3A抑菌效果 逐渐增强 .(4)科研人员为了研究REG3A和IL﹣33的关系,利用 动物细胞培养 技术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并检测细胞中REG3A及IL﹣33表达量,结果如图3.综合上述结果,推测小鼠机体抵御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调控机制如图4,请填写相关内容.① IL﹣33 ② REG3A ③ 促进(+) ④ 抑制(﹣) .【考点】I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E4: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RC:动物细胞与组织培养过程.【分析】1、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防线:(1)第一道:皮肤、粘膜的屏障作用及皮肤、黏膜的分泌物(泪液、唾液)的杀灭作用.(2)第二道: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及体液中杀菌物质的杀灭作用.(3)第三道: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的免疫系统.其中第一道防线和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而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2、两种纯化细菌的方法的比较优点缺点适用范围平板划线分离法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对混合菌进行分离不能计数适用于好氧菌稀释涂布平板法可以计数,可以观察菌落特征吸收量较少,较麻烦,平板不干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适用于厌氧,兼性厌氧【解答】解:(1)皮肤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2)分析图1可知,感染后第3天皮肤溃烂面积最大;皮肤溃烂面积变化与IL﹣33表达量变化趋势一致.(3)根据题干信息可知,“统计3小时后金黄色葡萄球菌活菌的数量”,因此只能采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计数.根据图2曲线可知,随着浓度的增加,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原来越少,表明REG3A抑菌效果逐渐增强.(4)科研人员为了研究REG3A和IL﹣33的关系,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培养角质形成细胞并检测细胞中REG3A及IL﹣33表达量,结果如图3.根据图1曲线可知,随着感染时间的延长,溃烂面积增大,IL﹣33的相对含量也增加,IL﹣33会促进REG3A的表达,但是REG3A含量的增加又会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增殖,导致其数量减少,因此图中①是IL﹣33、②是REG3A、③是促进(+)、④是抑制(﹣).故答案为:(1)非特异性(2)3一致(3)稀释涂布平板法逐渐增强(4)动物细胞培养①IL﹣33②REG3A③促进(+)④抑制(﹣) 2017年6月1日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