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514217
大小:18.11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9-02
《高考写作重难点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高考写作重难点分析 总的目标是通过系统复习,达到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具体说来有三个方面的要求。 整篇作文: 准确全面地理解题意;思想健康,中心明确,材料充实;语言规范、准确、连贯、得体;结构完整,条理清楚;符合文体要求;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单项能力: 记叙能清楚完整,详略得当;描写能具体生动;说明能把握特征,语言简明;议论能论点明确,论据比较充分,论证合理。观察准确,联想恰当,想象合理。 应用文的.写作符合格式及行文习惯。 怎样提炼好议论文的观点? 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一篇议论文,若提不出正确深刻的观点,就构不成一篇议论文。而观点不明确,则是同学们议论文中较普遍存在的问题。 怎样才能提炼出正确而深刻的观点呢?当然,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知识水平。但在同样理论水平的情况下,如果我们能掌握一些从具体材料中提炼观点的方法,善于用抽象概括的方法分析所写的事物,则会有助于正确观点的提炼。这里,介绍几种提炼观点的方法。 第一,从现象中抓本质。面对一些具体材料,要进行深入的分析,思考,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提炼出自己的观点来。比如有一篇《从“一条街”做起》的短文,所根据的材料是这样一个事实:最近,珠市口至广安门这条大街,日见清洁整齐起来,这是宣武区环卫局的同志们为改变全区清洁卫生面貌,首先抓好一条街做出的初步成绩。这则材料,人们会当作一般的一件好事来看待,甚至也可能根本引不起注意。而该文作者却从中看到了一种可贵的精神:“这一条街的‘一’里面包含着千百件艰苦细致的工作。34座公厕的墙壁、门窗一一进行了油漆、粉刷;430个垃圾桶都是一一除锈喷漆,排放整齐的……他们始终如一地埋头苦干着,这种精神是可贵的!”进而,文章又从中.总结、概括出所要阐述的观点:“当然,他们也是不满足于“一”的……他们认真地从“一”做起。“一”比“0”来说是无限大的倍数,是发展成百、千、万……的实际起点。如果我们每个单位、每个人都是这样不说空话,兢兢业业,扎扎实实,一个一个地解决问题,四化的步伐肯定会大大加快”。这样从本质上来看问题,提出来的观点就比较深刻了。 第二,深入开拓,以小见大。从一人、一事、一物生发开去,从一滴水中可以见太阳。有些材料,看来似乎很平常,但其含义却有普遍性、典型性。所以,我们应当掌握从一点到全面,由个别到一般,由常见的现象中发掘其深刻意义的方法。例如邓拓杂文 《事事关心》,文章开头先引用了明朝东林党人的一副对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然后,作者对这副对联加以阐释:“上联的意思是讲书院的环境便于人们专心读书”,“下联的意思是讲在书院中读书的人都要关心政治”,“把上下联贯串起来,它的意思更加明显,就是说一面要致力读书,一面要关心政治,两方面要紧密结合。”接着,对这副对联加以评论,既指出东林党人历史的局限性:“他们当然还是站在封建阶级的立场上,为维护封建制度而进行政治斗争,”又肯定其进步性:“他们比起那一班读死书和追求功名利禄的人,总算进步了。”通过以上解释和评论,作者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读书而空谈政治的人,只是空头政治家,决不是真正的政治家。……同样,不问政治而死读书的人,那是无用的书呆子,决不是真正有学问的学者。”因此,“既要努力读书,又要关心政治”,这个大道理,是从一副对联引申出来的。全文说“小”显“大”,说“大”不离“小”,这就是善于以小见大的范例。 第三,类比推理,触类旁通。有一篇《着眼于无名之辈》的短文,在赞扬了《青春》杂志发表关于“着眼于无名之辈,就是着眼于明天,着眼于未来。”接着又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论点说:“着眼于无名之辈”,是真正有见识、有魄力的表现。鲁迅茅盾这些大师,工作那么忙,在无名之辈身上倾注了多少心血啊!继而,又类推到其他行业说;“如果我们的眼睛只看到少数名人,我们的作品只是在几个名人中打圈子,我们的事业就不会兴旺发达。文学如此,科学如此,体育如此,其他战线也如此。”这样由此及彼,类比推理,就把在一切现实工作中要“着眼于无名之辈”这一观点由浅入深地提出来了。 第四,开拓思路,推陈出新。有些材料不一定新鲜,但如果能别出心裁,从另一角度深入开拓,也能提出新的见解,新的观点。例如“同情弱者”这句话,在旧社会是一句赞语,延续了多少年。但有一篇题为《“同情弱者”析》的短文,则结合现实,从另一角度,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推陈出新,提出了新的观点。文章说:“同情弱者”,在剥削阶级掌权的旧社会,多数是正义的,对人民是有益的。如今,劳动人民当了国家主人,情况发生了根本变化,批评是人民内部互相帮助的一种形式,因而不宜于一味奉行“同情弱者”的哲学。如果无原则的站在被批评者一方,反对批评者,这是不正常的。它不利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正常开展。 第五,通过事理,引申一步。例如1990年高考作文,是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自拟题目展开议论。材料是: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跑过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对这样一个材料,我们可以从各个角度展开议论。一般考生议论的主题是要正视困难,他们将刺比作困难、挫折,从而提出“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自觉地面对挫折,”“要成功,必须先流汗”,“敢于拼搏,做生活的强者”等等。这些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这些都是一般人的思路共集之处。但能不能在此基础上,引申一步,提出更新更深的观点呢?有一个同学就经过引申,提出了“人生抉择在于取舍得当”的观点。文章说: 世界是美的,恰如玫瑰花,但同时也有扎手的玫瑰刺,这就要看你如何取舍。人生的抉择在于取舍得当。 人的一生短暂又漫长,如何有价值地度过人生是人们一直关心的问题。我们会面临许多选择,比如升学就业,比如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间的冲突…… 据一本报告文学记载,有一位伐木工被大树压住双腿,拔出来是不可能了,又无他人帮助,于是他自己锯断双腿,尔后存活下来。生命是可贵的,如果这位伐木工没有正确的选择,他可能逃不过灭顶之灾…… 被玫瑰刺伤的人也会喜欢玫瑰吗?这需要怎样的气魄。巴金的《随想录》为我们作了很好的例证。在动荡的年代,巴金也是一位受害者,但他却以惊人的胆识坦白自己的心胸,让人们看到了他的高风亮节。用他的话说,取的是良心,舍的是面子。正因为如此,这位文艺界的前辈就更赢得了人们的尊敬。由此可见,人生的正确选择在于取舍得当。 这位考生由“母亲陷入了沉思”,引申开去,确定了“人生的正确选择在于取舍得当”这样的观点,就比前边提到的一些观点更新颖,更深刻,因而更容易给人以启迪。 议论怎样避免“空”、“浅”。 议论文,顾名思义是要议事论理,以理服人的,所谓“主在析理,理尽后已”。但是,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往往是“论点+实例+结论”完事。既不会对论点作分析,也不善于对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作议论。使人读后的印象是既“空”且“浅”,如隔靴搔痒,不解决问题。 怎样才能避免议论文的“空”和“浅”呢?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要掌握写议论文的基本要领;二是要学会进行分析。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