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7492228
大小:24.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9-02
《经腹修补创伤性膈疝的诊治体会.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经腹修补创伤性膈疝的诊治体会创伤性膈疝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常合并其他主要脏器的严重损伤,易被合并伤的症状和体征所掩盖,而导致误诊和漏诊,影响了抢救措施的合理实施和手术途径的选择。随着现代交通事故和其他意外事故的增多,其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是抢救生命的关键。我院自1990~2005年经腹修补创伤性膈疝16例,现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16例中,男14例,女2例,年龄25~64岁,平均42岁,均为闭合性损伤,其中车祸外伤14例,坠落伤1例,挤压伤1例。均为伤后急诊入院,受伤至入院时间平均1.5h,合并肝、脾、胃、肠等腹内脏器损伤7例,肺挫
2、伤5例,肋骨骨折4例,骨盆骨折2例,四肢长骨骨折3例,颅脑损伤2例。均为左侧膈疝,疝入胸腔的脏器在胃、大网膜13例,结肠大网膜2例,脾脏1例。膈肌裂口长度5~9cm。1.2临床表现除休克和合并症的临床表现外,本组16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胸部症状,主要为胸痛、胸闷、气促、呼吸困难、患侧呼吸音消失,纵隔向健侧移位等;其中9例有腹部症状,主要为腹痛、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便,有腹膜炎体征5例,呼吸和消化系统症状皆有4例,6例有不同程度的休克表现。3例胸部可闻及肠鸣音6例,8例出现典型胸部X线表现,6例因休克等不能行立位或坐位X线检查。16例行胸及上腹部CT检查均提示左侧膈疝。1
3、.3治疗方法本组16例,入院后即行经腹急诊手术治疗,术前及时行胸腔闭式引流,选择气管插管,静脉复合麻醉。术中还纳腹腔脏器行腹腔脏器修补,7号丝线全层缝合膈肌破裂口。1.4结果本组14例治愈,2例死亡,1例死于脑损伤后呼吸衰竭,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2讨论2.1诊断创伤性[1]膈疝是因胸腹部严重损伤导致膈肌破裂,腹腔内脏器因胸腹腔压力差的变化而进入胸腔所致。本病的临床表现除多发伤引起的症状外,主要有腹痛、呕吐、胸痛、气促、呼吸困难等。体格检查可发现患侧呼吸运动及呼吸音减弱,甚至消失,气管向健侧移位,胸部听诊偶尔可闻及肠鸣音,叩诊呈鼓音。部分患者症状不明显,被血气胸,肋
4、骨骨折、颅脑损伤、腹腔脏器破裂、失血性休克等限制了必要的检查而致误诊或漏诊。胸部X线是最常用且有价值的辅助检查方法,当胸部X线出现疝入胸腔的脏器影,膈肌抬高、膈肌轮廓模糊、膈肌运动减弱等影像时基本确定诊断[2]。CT检查可清楚地显示腹腔脏器和腹腔实质性脏器的异常情况,不但可明确诊断,对此病可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创伤性膈疝患者常伴有器官复合性损伤,病情危重,移动不方便,检查时间不宜过长,对部分不能行立位或坐位X线检查,CT检查更具有优越性,本组病例16例,均行CT检查确诊率为100%。22.2治疗急性创伤性膈疝常伴有其他脏器的严重多发损伤,治疗应以抢救生命为原则,在治
5、疗危及生命的损伤及抗休克同时,一旦膈疝诊断明确,应立即手术。本组病例选择经腹修补创伤性膈疝,术前均明确诊断,以腹腔脏器损伤为主,均为左侧膈疝。胸腹联合部膈上下的主要脏器较多,上腹部与下胸部的位置重叠。经腹手术既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腹腔内损伤的脏器控制出血,又可探查双侧膈肌,为损伤的膈肌进行修补。经腹手术尚可减少开胸对呼吸循环系统的影响利于术后排痰、康复。本组病例术前均行胸腔闭式引流,对创伤引起的血气胸可有诊断和治疗价值,通过引流能有效排尽胸腔内的积气、积血、积液等,使肺保持膨胀可防止或减少胸腔感染机会。此外一方面可观察有无开胸探查指征,另一方面可防止插管麻醉时胸腔内压力增
6、高影响呼吸循环。手术麻醉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治疗上予以疝还纳加膈肌修补术,术中应先处理大出血,如空腔脏器有破裂在修补前先钳夹妥善保管以免加重污染,疝内容物还纳时要轻柔,遵循先易后难原则,还纳实在困难可扩大裂口。本组病例膈疝裂口全部直接对合缝合。如遇到张力过大不能直接缝合可考虑自身筋膜或人工材料进行修补。修补膈肌破裂时,应注意局部的清创和修整,缝合要严密牢固,否则可因膈肌的收缩、张力过大、胸腹腔的压力差等原因可引起修补膈肌的撕裂。对创伤性膈疝[3]近年有报道使用胸腔镜或腹腔镜探查,既可明确诊断又可在镜下进行修补,但若患者合并有胸腹腔脏器严重损伤或患者存在休克等危重表
7、现时应选用常规手术方式或及时中转开胸、进腹手术,及时抢救生命。[参考文献]1肖乾虎.创伤性膈疝的诊治经验.腹部外科杂志,2002,15(2):74.2张晓明.48例创伤性膈疝的诊治体会.创伤外科杂志,2003,12(5):328.3PiereCouder,NicolasCheynel.Lateralapproachtolaparoscopicrepairofleftdiaphragmaticrapture.WorldJSurp,2004,25(9):1152-1153.2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