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共同体建构: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研究--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

治理共同体建构: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研究--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

ID:17387946

大小:3.97 MB

页数:221页

时间:2018-08-30

治理共同体建构: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研究--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_第1页
治理共同体建构: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研究--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_第2页
治理共同体建构: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研究--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_第3页
治理共同体建构: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研究--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_第4页
治理共同体建构: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研究--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_第5页
资源描述:

《治理共同体建构: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研究--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2018届研究生博士学位论文分类号:学校代码:10269密级:学号:52143500006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博士学位论文DOCTOR’SDISSERTATION论文题目:治理共同体建构:城市社区协商治理研究——以上海市普陀区为例院系:社会发展学院专业:社会学研究方向:城市社会学指导教师:文军教授学位申请人:何威2018年5月IDissertationforDoctoralDegreein2018UniversityCode:10269StudentNumber:521435000

2、06EastChinaNormalUniversityDOCTORALDISSERTATIONConstrucingtheCummunityofGovornance:ResearchontheNegotiatingandConsultingGovornanceinUrbanCummunity----TakingPutuoDistrictinShanghaiasExampleMajor:SociologyResearchField:UrbanSociologySupervisior:Professor:WENJu

3、nCandidate:HEWeiMAY,2018IIIII何威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姓名职称单位备注童星教授南京大学主席马西恒教授上海市委党校何雪松教授华东理工大学李向平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张文明教授华东师范大学IV摘要本文所要研究的是在“社区治理”这一主要论述脉络上,以在社区范围内的“协商”作为一种社区治理的理念和具体方式,来探究在城市社区中以“多元主体对协商的共同参与”作为一种社会联结,从而建构社区“治理共同体”建构之可能性。本文尝试在研究中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方法论意义上的协商民主在社区治理中是如何

4、实现的;2.社区协商治理在实际的城市社区环境中是如何运作的,效果如何;3.无论“协商”作为一种社区治理的理念和具体方式,是否能够成为城市社区“治理共同体”构建的决定要素。其中,前两个问题的论述旨在剖析在具体的社区环境下,协商治理体系与机制是如何存在和运转,并逐步将“协商”从一种治理方式内化为一种治理理念。也就是社区协商在实践嵌入并内化在社区治理当中的过程。这部分也为之后的论述做出了铺垫。因而可以说,本文主要的论述是围绕解决第三个问题展开的。本文以社区多中心治理理论、协商民主理论为理论基础,建构了以“社区治理纵向

5、结构体系”与“社区治理横向多元主体关系”两种相复合与交叉的分析框架,用以分析和探索社区协商治理机制在社区治理结构中的运行状况,以及多元社区治理主体在协商过程中的关系。在这一分析框架中,本研究选取上海市普陀区为实地研究区域,并通过切身参与到该区行政性社区建设重点课题——“同心家园”建设当中,深入了解普陀区不同类型社区的治理方式和协商模式。本研究选取了四个典型的案例,来深入分析在社区治理“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运行机制下,社区协商的嵌入性作用与运作方式;以及在社区内部、社区外部各个治理主体之间协商模式与关系逻辑

6、。根据社区治理结构体系当中各个主体之间的互动关系,社区协商体系分为“自上而下”的“引导式”协商,即从区级党委到社区党组织,再到社会联建共建单位的党组织,形成了一套由党组织的统一引导下,建立起来的依托党建联建平台的社区协商共治模式;“自下而上”的“反馈式”协商,即以社区居民自发性的协商活动为抓手,以需求为导向,实现居民需求与社区权力有效对接的社区协商自治模式。根据社区治理横向多元主体间的“资源性”互动,社区协商体系分为社区内部主体间的“循环式”协商,即通过协商实现社区内多主体资源的共享和责任的共担;社区内外主体之

7、间的“影响式”协商,即在现代城市中,脱离了社区场域的外部主体仍可以通过“脱域”协商的方式实现社区互动和资源V的整合。与此同时,基于在国家基层治理体系之下社区治理的运行逻辑,以及社区自组织多样性社区自治逻辑,不同分类维度下的社区协商模式可以嵌入到社区治理的各个层面。这不仅使社区协商治理模式具备了与之相适应的动力机制,也让社区协商具备了一种再造性的可能。本文的结论认为,以社区协商的方式取代社区绝对和相对民主,以及“合作主义”下的社区治理主体分立的“共同治理”模式,能够在治理过程中有效规避治理资源和能力的短缺和浪费问

8、题,在有针对性的治理实践中模糊部门的治域,在尊重公民知情权和社区公共性的基础上,以最“问之有门”和“行之有效”的方式和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覆盖社区治理的全局。而无论是作为治理理念的“协商”在社区公共意识和参与观念中的内化,还是作为治理方式的“协商”在社区治理不同层面中的嵌入,都能够重新定义社区当中各个主体对于社区治理的参与,并将治理主体自身的各个因素纳入到协商的范畴之中,实现基于共同意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