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二社-唐代乡村社会的盛大节日——兼论社日与唐代私社的发展

春秋二社-唐代乡村社会的盛大节日——兼论社日与唐代私社的发展

ID:17173300

大小:752.47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8-28

春秋二社-唐代乡村社会的盛大节日——兼论社日与唐代私社的发展_第1页
春秋二社-唐代乡村社会的盛大节日——兼论社日与唐代私社的发展_第2页
春秋二社-唐代乡村社会的盛大节日——兼论社日与唐代私社的发展_第3页
春秋二社-唐代乡村社会的盛大节日——兼论社日与唐代私社的发展_第4页
春秋二社-唐代乡村社会的盛大节日——兼论社日与唐代私社的发展_第5页
资源描述:

《春秋二社-唐代乡村社会的盛大节日——兼论社日与唐代私社的发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第50卷第3期V01.50No.3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JournalofHuazhongNormalUniversity(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2011年j月Mav201】春秋二社:唐代乡村社会的盛大节日——兼论社日与唐代私社的发展张勃(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北京100101)摘要春社和秋社是唐代乡村社会的盛大节日,其标志性时间分别为二月和八月的上戊日,标志性习俗是祭社稷和歌舞宴饮。作为唐代传统节日的社日节,从唐代以前官方与民众对社日节俗活动不断的反

2、复实践那里获得了基本的生存力量;到唐代,它又为官方所支持,为乡村民众所需要,具有了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呈现出兴盛的态势。社日节在唐代的兴盛与私社的发展具有互动关系。节日及其约定俗成的活动为私社成员提供了周期性聚会的平台,私社则通过成员对节日活动的参与赢得了在国家那里存在的合法性,并加强了内部的交往和联系。同样重要的是,对节日活动的种种安排和组织,乃至相关惩罚措施的制定,展现并锻炼了乡村民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自治能力。关键词唐代;社日节;标志性时间;标志性节俗;私社社El作为民众祭社会聚的日

3、子,曾是中国社会的重要节日。近些年来,学者们采用历史学、民俗学、宗教学、文化人类学对社Et和社神进行了颇为深入的研究,并出现了较多成果。①从不同角度涉及社日和社神信仰。社神缘于对土地的崇拜。土地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场所,是人类获取生存资料最重要的源地。对赖以生存的自然物质进行崇拜是原始信仰的重要内容,我国先民早就有对土地的崇敬和膜拜。但由于“土地广博,不可遍敬也;五谷众多,不可一一祭也。故封土立社而示有土尊”⑦。随着原始信仰向人格神崇拜的转变,对土地的原始信仰也便转化为对土地神的崇拜,以前作为广袤土地象征物的土堆

4、也便成为土地神寄寓的场所和标志,即社主@。祭社还有配祭制度,所谓“社稷,土谷之神,有德者配食焉”。社日,便是祭社神的日子。据研究,作为节日,社日“起源于三代,初兴于秦汉,传承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宋,衰微于元明及清”④。在社日发展史上,唐代无疑是个重要段落,但相关研究明显不足。本文试从分析社日在唐代的性质人手,对其生存状态及兴盛原因进行解析,并在此基础上对社目与唐代私社的关系进行探讨,借以阐明公共节日与基层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到唐代,社日发展至其兴盛期。当时,不同层次的政府每年分春秋两次组织社日祭社活动,皇帝

5、还经常在社日里赐予大臣节物,像常裒就曾经在一个社Et里得到过羊酒、脯腊、海味、油面、粳米、药饮等赏赐,在另一个社日里得到过羊酒、海味及茶等赏赐⑤;白居易也在某个秋社日受到过酒、蒸饼、冁饼等物的赏赐@。官员们也会在社日里宴客饮酒,苏颞《秋社日崇让园宴得新字》、权德舆《和王祭酒太社宿斋,不得赴李尚书宅会,戏书见寄》均可为证。不过,乡村民众的社日令人印象更为深刻。他们“酿酒迎新社”,早在节日来临之前就积极做着准备;他们“木盘擎社酒,瓦鼓送神钱”,在节日期间饮酒赛神,沉醉于巨大的欢乐之中,连女子也不例外⑦。即便一些官

6、员、文人同样体会到社日的欢乐,也多是因为他们参与了乡民的活动并受到强烈感染。就像韩愈有过“白布长衫紫领巾,差科未动是闲人。麦苗含穗桑生葚,共向田头乐社神”那样的经历和体验@。本文即将目光集中于乡村社会中的社日节。一、唐代乡村社会春秋社日的标志性时间和标志性节俗标志性时间和标志性节俗是本文使用的两个收稿日期201卜02—26基金项目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唐代社会与节目变迁研究”(项目批准号为07C上SZ04)124万方数据重要概念。一个节日通常是由一个以上的若干相邻日子(一日大约相当于地球自转一圈所需要的

7、时间)构成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均被视为该节El的节期,但不同的日子具有不同的意义,在俗民心目中的地位也不相同。那些标志节El到来的El子或者举行标志性节俗的日子就是“标志性时间”。一个节日里的习俗活动往往有若干种,甚至许多种,而其中有一种或几种具有表明该节特征、使该节区别于他节的意义,它或它们便是“标志性节俗”。一个节El的标志性节俗和标志性时间的变化往往意味着节日的重大变迁。下面从标志性时间和标志性节俗两个方面呈现社日节在唐代乡村社会的存在状况。1.标志性时间唐代以前,祭社在不同的朝代有不同的标志性时间,晋

8、·嵇含曾说:“社之在于世尚矣。白天子至于庶人,莫不成用。有汉卜日丙午,魏氏择用丁未。至于大晋,则社孟月之酉日。各因其行运。蚴而实际情况比嵇含所述还要复杂,如晋·王虞《春可乐》中有“吉辰兮上戊,明灵兮惟社”句,明言祭社在上戊日,又《晋书·武帝纪》载丑El祭社,所谓“腊以酉,社以丑”。到唐代,则基本固定于二月、八月上戊日。唐初即已如此,@有《旧唐书》载武德九年二月戊寅高祖曾“亲祀太社”为证。到玄宗时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