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社会转型与唐人小说的忠义观念——兼论唐代的关羽崇拜

唐代社会转型与唐人小说的忠义观念——兼论唐代的关羽崇拜

ID:10643227

大小:77.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7-07

唐代社会转型与唐人小说的忠义观念——兼论唐代的关羽崇拜_第1页
唐代社会转型与唐人小说的忠义观念——兼论唐代的关羽崇拜_第2页
唐代社会转型与唐人小说的忠义观念——兼论唐代的关羽崇拜_第3页
唐代社会转型与唐人小说的忠义观念——兼论唐代的关羽崇拜_第4页
唐代社会转型与唐人小说的忠义观念——兼论唐代的关羽崇拜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代社会转型与唐人小说的忠义观念——兼论唐代的关羽崇拜》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唐代社会转型与唐人小说的忠义观念——兼论唐代的关羽崇拜此篇未见其它载录。如果确为唐人所作,应是现存关公故事中最早的“小说”资料,颇惜没有进一步分证。该记叙明显不同于其它“斩蚩尤”之传说形态,且颇关涉一些唐代有关忠义的故实,值得为之辨析。此外这则传说未能言明蚩尤何以为乱,关羽何以要征,分派命令之“上帝”究竟属于何方神圣,自不如宋后出现的说法略具条理。但惟其如此,尤能提调探究兴趣,并由此而及唐代社会转型的的新兴观念问题,尤其是“忠义”观念的转变,颇能见出唐宋之际思想变迁和社会演进之一隅。本文是拙著《超凡入圣——宋代儒学与关羽崇拜》之

2、一部分,限于篇幅,未能尽言。所论或非,祈望指正。一,李晟:史实与传说《旧唐书》卷一百三十三《李晟传》(亦见《新唐书》卷一百五十四)记载,李晟(727-793)字良器,陇右临洮人。祖、父世代为陇右稗将。“生数岁而孤,事母孝谨,性雄烈,善骑射。年十八从军,身长六尺,勇敢绝伦。”曾率领神策军屡与吐蕃及叛乱藩将作战,最大的功绩是在建中四年(783年)唐德宗出奔奉天时,平息了朱泚之乱,收复长安,被誉为“不惊宗庙,不易市肆,长安人不识旗鼓,安堵如初,自三代以来,未尝有也。”封赏无算,先后为合川郡王和西平郡王,为郭子仪之后的兴唐第一功臣。只是

3、李晟出自陇右,虽曾转战西川剑南、燕赵魏恒,一度“兼凤翔尹、凤翔、陇右节度使,仍充陇右泾原节度,兼管内诸军及四镇、北庭行营兵马副元帅”,偏偏就是没有镇守过河东。任河东节度使者为与李晟同时建功的马燧,镇守河中蒲州的又是同时功臣名将浑瑊,照理说唐人是不会弄错这种史实的。倒是李晟的儿子们曾经担任过相关职务,如李愿长庆年间“复拜河中、晋、绛等节度使”,李宪亦曾“徙绛州”,并曾作为胡证(后世传为关羽“岳丈”者)副使,护送太和公主和亲回纥。唐书所载李晟事迹,与笔者论及之后世关羽崇拜相关而可道者,至少有以下三点:一,蚩尤传说与河东解盐关系密切。

4、[1]李晟虽未镇守河东,但疑其事迹亦与盐有关。史传云:“晟薨后,城盐州,复盐池,上赐宰臣新盐,恻然思晟,乃令致盐于灵座。”[2]这里说的盐池是今甘肃省盐池县,而非解州盐池。传说附会李晟率阳兵助关公破蚩尤,应当得益于这个共同点。二,李晟收复长安后,节制部伍,纪律严明。当其主营初屯渭桥,布置攻城时,“荧惑守岁,久之方退。宾介或劝曰:‘今荧惑已退,皇家之利也,可速用兵。’”但李晟始终以天子安危为重,佯似不信,却兵出神速。事后言明,众将皆服。可知荧惑灾星之进退,亦古者兵家之必计。[3]三,李晟亦有忠义之子。十五个儿子中,又以唐邓随节度使

5、李愬“雪夜平蔡州”,平息藩镇叛乱最为著名。韩愈见解与李愬不谋而合,曾以行军司马身份参与了这次军事行动。《旧唐书·李晟传》附《李愬传》赞云:“始,晟克复京城,市不改肆;及愬平淮、蔡,复踵其美。父子仍建大勋,虽昆仲皆领兵马,而功业不侔于愬,近代无以比伦。”这与关羽、关平父子勤劳王事,亦有可通。唯一的差别,就是李氏父子都功成业就,而关氏父子却功亏一篑。也许这就是传说中关羽需要向李晟借力的原因吧。[4]中晚唐为唐人小说传奇的“黄金时代”。除了铺陈前代前人故事之作,如《虬髯客传》、《东城父老传》、《长恨歌传》、《太真外传》等以外,与李晟同

6、时之事亦复不少,如《无双传》即以“泾原兵士反,姚令言领兵入含元殿,天子出北苑北门,百官奔赴行在”,作为结撰全篇的大背景,而这正是唐德宗建中四年冬十月“朱泚之乱”的开始。後世著名戏剧《西厢记》的母本《莺莺传》,不但发生在解盐所在的河东蒲州,而且以“是岁(按即唐德宗贞元十五年),浑瑊薨于蒲。有中人丁文雅,不善于军,军人因丧而扰,大掠蒲人……十余日,廉使杜确将天子命以总戎节,令于军,军由是戢。”作为张生、莺莺得以许婚的大关目。这些小说的历史背景,陈寅恪曾在批注汪辟疆校录《唐人小说》中有所考论,不妨参看。[5]唐人小说向以传奇性著称,假

7、托神仙鬼怪,亦正是“题中应有之义”。因此这一则李晟助关公战蚩尤的故事,究竟是否出于唐人之手,尚不能骤断。唯文中关羽之自称但言“关某”而不称名,应该是明清关公崇拜大兴以後,由戏曲小说引发出来的习俗。但至迟在元代,李晟亦被道教列为传奇人物。《湖海新闻夷坚续志》有“先知死罪”条言:“桑道茂祖为供奉,李晟为神策小将。道茂曰:‘足下即贵,某之数,性命当在公手。能赦之否?’晟笑曰:‘供奉见侮乎?’道茂怀中取一纸,大书其官衔姓名,云:‘所犯罪衍,乃是逼迫,伏乞恩慈,性命全宥。’晟笑曰:‘遣某道何语?’道茂乞曰:‘准状特放。’晟为书之。後朱泚反

8、,道茂复旧职。晟往京城,收逆徒数百人,置旗下就戮。道茂大呼曰:‘某有状!’取视之,乃昔年所书也。晟惊悟,释放道茂,以为上客。”[6]案《新唐书·方伎传》有桑道茂事迹,略谓道茂善太一遁甲术。曾数次预言唐师胜败及宰相休咎事,“德宗素验其数”。“及朱泚反,帝蒙难奉天,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