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

ID:15900576

大小:46.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8-06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_第1页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_第2页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_第3页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_第4页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阐释如何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韩愈说:“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从本源意义上来讲,教师就是“传授知识”、“指导学习”与教育内容于一身的集大成者。在古代,老师通过口耳授受,言传身教,使“传授知识”与“指导学习”融为一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特别是到了近现代,教育逐步确立了以班级授课的模式,教学活动就成了“教师——教材——学生”这样的结构。“教材”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依据,又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对象。于是,“指导学习”便成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职能。这里所说的“指导学习,就是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是“导”的作用,教师为主导;学生是“学”的主体。

2、正确认识“导”与“学”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正确处理“导”与“学”的关系,是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前提。一、正确理解“导”与“学”的身份角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学生是受教育者,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如何正确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其相宜得彰,首先应正确理解“导”与“学”的身份角色。(一)教师的主导性传统的教学实践认为教师的主导性就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安安静静地听讲,教师连珠炮般的提问,学生如流水般地应答。其实这是对“主导性”的误读。所谓教师的主导性是在指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向着理解问题的方向发展,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

3、的。1、教师首先是一个指导者作为教师首先是一个指导者,应帮助学生明确要学习什么?要获得什么?对学生要探究的问题要给予指导。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分析透教材,让学生首先能知道自己要通过这种活动获取什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关注点是什么?怎样与教材联系起来,又怎样与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学生们就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作为教师首先给他们创设探究问题的情境,要让学生们在这些氛围中发现问题,有进一步研究的兴趣,而且是沿着教材大纲要求的教学目标,找到兴趣点,探究点。2、教师应该还是一个组织者教育教学中,教师担任着一个重要的角色,就是组织者,组织学生如何理解教材,组织学生如何有序地学习,达到既定的

4、教学目的。另外教师还要组织学生的各种活动,当同学们把自己收集来的各种资料整理成文,并得出自己观点时,作为教师应当帮助同学们创设、营造和维持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积极的学习氛围,及时延伸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组织各种交流活动,比如:讨论会,答辩会,辩论会。在交流活动中,教师帮助学生抓住主要问题,组织好学生共同探讨,研究。随着交流的深入,组织好学生不断提出新问题,分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求同存异达成共识。3、教师还是一个激励者作为教师应把同学们通过艰苦努力获得的东西应视为最宝贵的财富。不管它是一个小小的问题,还是一个有创意的想法,总之是孩子们思想的结果。教师对孩子们在课堂上的表现,除

5、指出不足之外,要给予极大的鼓励,可利用多媒体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的信息,把他们的成果展示在更多的人面前,让更多的人欣赏鼓励他们这种探索精神。只有做好这项工作,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型学习,更有利巩固学生的研究热情。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表扬,学生会从中获得力量,从而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二)学生主体地位所谓“以生为本”,是指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发展的过程。其中,学习主体的主动努力程度往往决定其学习的效果。广义的自主学习除了学校教育外,还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个人自学在内的一切有目的、个性化的学习活动。要求教师处处教导学生善于自我反馈、自我监

6、控,包括自我观察、自我判断、自我指导、自我反应、自我调节、自我激励、自我强化以及自我评价等。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自主性、独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1、自主性学生的自主性特征表明学生是自己行为的主人。他们有权对自己的活动做出自我选择和自我决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一切行为,包括能否接受教育、如何接受教育,都要受到自身意识的支配。学生的意识,一般说是在教育者的影响下形成的,但这种主体意识一经形成,就具有明显的独立性,表现为对外界的影响具有分析、判断和选择的倾向,凡事都要经过他自己的思考,才能做出抉择。2、独特性学生学习的独特性,实际上也就是学生在学习活动

7、中表现出来的差异性。它是学生主体的一个重要表现。它表明在现实的学习生活中,每一个学生都是具有自己内在世界的鲜活、生动、独立,是不可重复、不可再造的价值主体。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针对学生学习的独特性所提出的“因材施教”,至今被我们乃至世界各国教育界作为一条重要的教学原则。每个学生由于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和教育作用等方面的不同,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差异,甚至是很大差异。可以说,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都是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素质组成的一个独特结构。在这个独特的整体素质结构中,总会表现出某些方面的优势和特点;同时,也存在某些方面的不足和弱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