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然、应然、本然

实然、应然、本然

ID:15086633

大小:34.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8-01

实然、应然、本然_第1页
实然、应然、本然_第2页
实然、应然、本然_第3页
实然、应然、本然_第4页
实然、应然、本然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然、应然、本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实然、应然、本然实然、应然、本然实然、应然、本然实然、应然、本然实然、应然、本然实然、应然、本然@王春梅李世平内容提要实然,应然和本然是我国哲学研究中经常使用的范畴,但学界并未对其内涵意义进行能得到普遍共识的分析和确定,以致在哲学对话中造成诸多理论的歧义和解释的困境.本文试图从形上层面,知识论层面和意义层面,对这三个范畴及其关系进行界定和梳理,在预定的语境中,以确定这些范畴的意义可能.关键词实然应然本然规定性超越性[中图分类号]B02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o447—662X(2007)03—0016一o4目

2、前学术界对实然,应然与本然三个范畴的使用,歧义颇多.尤其是对本然这个概念缺乏必要的意义界定.大多数学者不是将本然实然化就是将本然应然化亦或根本缺失对本然的考察.同样,如果追述西方哲学的历史也不难发现,在对待实然,应然与本然三者的关系上大多数哲学家往往缺乏必要的和明晰的区分,虽然他们每个人在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几乎都涉及到了这三个不同的概念,但由于他们对这三个概念未能做出必要的梳理从而导致了对三者使用上的混淆,这种混淆又造成了许多理论的和现实的难题,在一定程度上这也是哲学家们建立的哲学体系存在内在矛盾和在解决现实问题时倍

3、感棘手的原因.再者,对于这三个不同概念的界定及其关系的梳理,也直接影响着我们如何有效地看待哲学和其他学科的关系,影响着当下人在追问自己的生存方式并思考人生终极问题时的态度.在当下,如果不能对实然,应然与本然各自的概念进行有效的界定并对其之间的关系做出自觉明晰的分辨,这些问题也就无法得到合理的解答.因此,就有必要探索每一概念的意义指向和使用范围,对实然,应然与本然这三个不同概念及其关系进行界定和梳理.一,从形上角度认识实然,应然与本然从形上角度来看,实然是指构成事物的物质成分,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构成事物的质料的那个东

4、西,实然只说明事物的事实性存在,并不说明事物是什么样的事实性存在.而应然则是规定事物是什么样的事物,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构成事物的形式的东西,它并不关心事物属于什么样的物质构成,而只关心某物是某物的质的规定性.就一木桌子而言,实然只说明桌子是由木头这一物质组成的而不关心木头这一物质组成的是桌子还是椅子,而应然却说明这一木桌子是桌子而不是它物,它并不关心这一木桌子到底是由木头组成还是由石头组成的.既然实然说明了事物的事实性存在而应然说明了事物的质的规定性,常识也许会告诉我们:对一个事物的存在来说这些似乎已经足够了,但

5、正是这样的常识使我们无法进一步解答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事物与事物之间何以能够相互转化的问题,换言之,我们指定此事物就是此事物也就割裂了此物与它物的联系,或者如张载所言:”徇生执有实然,应然,本然者物而不化”,①这样,普遍联系的世界就变成了一个个的孤立事物,这恰是本然缺失的结果.我们知道,真实的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也就是说事物有能够使自身与它物建立相互联系的特性,从而使世界恢复自己的本来面目:世界的普遍联系.事物的这一特性就是事物的本然.事物的本然具有超越性的品质,这种品质使事物超越自身达到与它物的沟通并建立物

6、与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从而展现出世界的普遍性,正所谓”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②.这里的“散”就是万物超越自身而显现它的本体即太虚.太虚,事物之本然也,”本然者,本为本来,然谓如此.”③本然即是事物本来如此.所以,实然说明事物之事实状态,应然说明事物应当如此,实然和应然是事物的具体的显现,是本然之用;本然是事物的本体,是实然和应然之体.事物的本然是从事物的本体层面讲的,它着重说明事物是一个超越性的存在.如果说事物的实然和应然强调事物是此非彼的一面,那么本然则说明万物浑然一体.本然在强调事物是一个超越性存在的同时也说明事

7、物是一个具体存在物的超越,这表明本然具有自身独特规定性的同时又与实然和应然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正因为它们密不可分的联系才会导致本然实然化和本然应然化的混乱.要避免这些混乱就要有效地梳理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讲,本然是实然之源和应然之归,实然之源是从实然的角度讲的超越性,应然之归是从应然的角度讲的超越性.正是”太虚不能无气,气不能不聚而为万物,万物不能不散而为太虚.”张载在这里讲”太虚不能无气”,其实气亦不能无太虚,在他的思想里气和太虚指的都是本然,二者相即不离.当气聚为万物亦即太虚也聚为万物,气聚为具体的物质,而太

8、虚也聚为具体的形态,当然,万物散为太虚亦即万物散为气.气是从实然之源的角度说的,而太虚则是从应然之归的角度讲的.这也正是张载思想的独特之处,即从气和太虚相即不离来言说本体.哲学家重在本体研究,因此从气和太虚相即不离来讲事物的本然,而我们重实用,将气和太虚聚成之万物分为实然和应然两方面.还是以木桌子为例来说明:宴然是指这一木桌子是由木头组成的,而实然之源则说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