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论视角下《浮生六记》林译本中文化词语的翻译

目的论视角下《浮生六记》林译本中文化词语的翻译

ID:15055781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8-01

目的论视角下《浮生六记》林译本中文化词语的翻译_第1页
目的论视角下《浮生六记》林译本中文化词语的翻译_第2页
目的论视角下《浮生六记》林译本中文化词语的翻译_第3页
目的论视角下《浮生六记》林译本中文化词语的翻译_第4页
目的论视角下《浮生六记》林译本中文化词语的翻译_第5页
资源描述:

《目的论视角下《浮生六记》林译本中文化词语的翻译》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目的论视角下《浮生六记》林译本中文化词语的翻译  摘要:林语堂先生的《浮生六记》英译本堪称中国古典文学的译作典范,其中对大量文化词汇的处理恰当而巧妙,颇具研究意义。本文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从时间、称谓、俗语三方面分析《浮生六记》林译本中文化词汇的翻译策略。  关键词:目的论;翻译;浮生六记;文化词语  中图分类号:H31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2  一、引言  《浮生六记》是清朝人沈复著于嘉庆十三年的自传体散文,记述了居家生活的酸甜苦辣、浪游各地的所见所闻等。因其真实、细

2、致地再现了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该作品极具代表性地反映了蕴含民间特色的中国文化。学贯中西的林语堂先生在翻译《浮生六记》时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灵活处理文化词汇,成就了译作经典,值得后人研究学习。  二、目的论  20世纪80年代,德国翻译理论家Reiss和Vermeer创立了目的论。该理论认为“theendsjustifythemeans”[1],即翻译的方法和策略是由翻译所要达到的目的决定的。根据目的论,翻译须遵循目的法则,即译文取决于翻译的目的;此外,还需遵循“语内连贯法则”,即译文必须内部连贯,能够为译文接受者所理解;以及“

3、语际连贯法则”,即译文不可违背原文。此后,Nord进一步提出了“功能加忠诚”的指导原则,即“译者应同时对原文和译文环境负责,对原文信息发送者和目标读者负责”[2],从而完善了翻译目的论。  三、《浮生六记》林译本中文化词语的翻译  林语堂先生曾说:“素好《浮生六记》,发愿译成英文,使世人略知中国一队夫妇之恬淡可爱生活。”可见先生翻译《浮生六记》的初衷是将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世界,吸引更多的西方人来关注、了解中华民族璀璨的文化瑰宝。翻译目的指导翻译实践,在林语堂先生翻译文化词语的过程中,目的论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1.时间的翻译  

4、例1:乾隆乙巳,随侍吾父于海宁官舍。  译文:WhenIwasstayingwithmyfatherattheHainingyamenin1785,…  例2:……此辛酉正月十六日也。  译文:…onthesixteenthofthefirstmoonin1801.  清朝年间采用传统纪年方式,即皇帝年号加天干地支,如例1中的“乾隆乙巳”,“乾隆”是皇帝年号,“乙”是天干符号,“巳”是地支符号。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组合而成的阴历纪年方法是十分复杂的,解释起来必定耗费大量笔墨,因此译者以世界通用的公历年“1785”取而代之,以方便目的

5、语读者的理解。对于农历的月份,译者将其译为“moon”,如例2中“正月十六日”译为“thesixteenthofthefirstmoon”,笔者认为“moon”容易使西方读者困惑,若译为“thesixteenthdayoflunarJanuary”(附注释:lunarcalendar:atraditionalcalendarusedinEastAsia,whichisbasedoncyclesofthelunarphase)或许更便于读者理解。  例3:……必于明日五鼓悄然而去。  译文:Wemustleavequietlybe

6、foredawntomorrow.  例4:……晓钟初动……  译文:…assoonasthemorningtemplebellhadstruck…  对于时辰的翻译,林语堂先生同样根据目的法则,充分考虑了目的语读者对中国文化词语的理解能力,从而选择适当的翻译方法。例3中的“五鼓”指“五更”――我国古代的一种夜晚计时制度把黄昏到拂晓的一夜长度分为五个更次,每个更次相隔两个小时,“五更”指夜四时左右,即拂晓时分(“dawn”)。对于这一解释起来比较复杂的词汇,译者为了避免读者理解上的障碍,使用归化的译法,省去了文化信息。而在例4中

7、,由于“themorningtemplebell”以及敲钟的含义不难为目的语读者所理解,因此译者采用了异化的方法。  2.称谓的翻译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在人际交往中尊人谦己,称谓方式颇具讲究。而西方文化向来追求自由平等,在交际中主要使用泛称。林语堂先生在翻译《浮生六记》时遵循目的法则,采用了归化的方法,多将尊称、谦称直接译为泛称,例如将尊称“令堂”译为“yourmother”,将谦称“余”译为“I”,将夫妻之间表示恭敬、谦让并且传达爱意的称呼“卿”和“妾”译为“you”和“I”。对于称谓语的翻译,译文的交际目的(即尽

8、量将源语本土化,帮助西方读者更好地理解译文)与原文作者的意图(即通过称谓语的文化内涵来传达人际交往中尊人谦己、注重礼节的信息)刚好相反,这就要求译者遵循“功能加忠诚”原则。笔者认为,虽然在西方的称谓方式中找不到对等语,但是在翻译过程中完全丢弃尊称与谦称的文化信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