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认知语言学与概念隐喻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认知语言学与概念隐喻研究何陆敏看了蓝纯的《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让我更加系统地认识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体系及研究现状,从而对我将概念隐喻方面的理论用语外语教学产生一些思考,启发我在教学中更加有系统地尝试对相关理论的进行实践摸索。认知语言学派的隐喻学主要把隐喻看作一种认知方式,隐喻思维的本质是在概念系统中跨概念领域的映射过程(Lakoff1990)。Lakoff和Johnson认为概念隐喻是始源域的概念系统到目标域的概念系统的映射,即“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将内在结构相对清晰的始源域影射到结构欠清晰的目标域之
2、上”,是人们以一熟悉概念去认识、理解、表现另一陌生概念的过程。映射是隐喻思维的一种方式,它以抽象的意想图式即认知结构为心理基础,实现不同生活经验之间的相互融合,使源概念域中比较熟悉、比较具体、易于理解的图式映射到了一个不太熟悉的、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目的域,在两个概念领域之间创立关联,从而达到认知的目的。Saeed(1997.30)认为隐喻的结构是认知性的,隐喻就是概念系统跨领域映射的结果。隐喻普遍存在于人类的语言中,隐喻性思维反射在语言的各个层面上,促进认知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概念隐喻使得人们在认
3、知世界时,能从原先互不相关的事物、概念和语言表达中发现相似点,建立起思维中多方式、多角度的联系,是人们形成新概念的一个非常重要而又普遍的认知机制。由于概念隐喻属于人类的深层概念系统,我们日常的思维习惯和话语,在很大程度上都受到这些概念隐喻的影响。隐喻在语言领域中具有普遍性。从广义的隐喻定义范畴来说,隐喻包括拟人、转喻、夸张等多种辞格以及词语多义、惯用搭配、习语和谚语等各种能实现隐喻性表达的语言形式。它可以出现在语言的多个层次:词汇、短语、句子,还能以篇章、风格等形式出现。语言实证也表明隐喻不仅限于文
4、学作品,更多的存在于日常口语和书面语中。据Lakoff和Johnson的统计,日常语言中大约70%的表达形式源于不同的概念隐喻。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中的隐喻表达是人类概念体系中存在概念隐喻的表层体现,概念隐喻能派生出众多隐喻表达形式,如由“Lifeisajour-ney/人生是一次旅程”。这一概念隐喻可以派生出“lifeisstartingpoint,terminalpoint,transferstation/人生的起点、终点、中转站”等多种具体的隐喻表达形式。概念隐喻对语言表层形式中的隐喻起到决定
5、作用,了解概念隐喻的本质和特性有助于我们把握日常语言中的隐喻。隐喻的普遍性促使语言学界重视其在语言教学中的地位。胡壮麟在《认知隐喻学》中指出:“对隐喻能力的掌握是第二语言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2]Johnson等人的研究表明,对隐喻的理解能力与受试者第二语言的水平有正相关。[3]因而,对英语隐喻的掌握与英语学习相辅相成。隐喻的普遍性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是可以得到肯定的,但这两种语言却有各自的体系,其中的隐喻用法有相同之处,也存在不同之处,这对于语言教学来说是无法忽略的。从理论上说,学生应该学习,也能
6、够学会隐喻性语言,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并非易事,英语教学过程中词语多义和动词短语、习语等涉及到隐喻的语言现象是中国学生理解和运用的难点。有研究表明,在语言的输出上,中国学生往往在英语输出过程中因按照中文的方式将要表达的经验概念化而导致其英语存在不地道现象。[4]而经验概念化方式恰恰与隐喻密切相关:“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是人类思维的一种基本方式……我们借以思维和行动的普通概念系统在本质上基本上是隐喻的。”[5]由此看来,隐喻的普遍性源于它是思维的基本运作机制,隐喻不仅涉及到英语的表层语言形式,更
7、涉及到英语语言所代表的深层概念系统。在此认识基础上,如果能把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引入到英语教学中,从根源上认识和把握隐喻,将能更好地解决英语中涉及到隐喻现象的教学难点问题。人类在选择词汇语法手段构建经验、调整人际关系时一般倾向于选择与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体验)中存在的各种事物、现象、关系、属性、动作、观念等有某种相似性,或者更确切地说,是选择与人们对这些东西范畴化的认知模式具有某种相似性的句子/语篇结构模式。这些句子或语篇结构模式由于和人们的认知模式存在某种结构上的象似性,因而是无标记的或一致的。另一
8、方面,由于社会生活和人类经验的复杂性,人们也会使用有标记的句子/语篇结构方式,它们往往表达某种有别于一致式的语篇意义,这就产生了语篇隐喻。概念隐喻体现的是语言的概念(经验)功能,即如何通过表意构建经验。[1]18构建经验主要关注交际的效率,即如何以最小的认知努力取得最大的交际效果。这就是所谓的“最小努力原则”。这一原则贯穿于所谈到的语义发生(semogenesis)的三个维度。[4]17-18其中,从话语发生(logogenesis)的维度看,名词化产生于说话人在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