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535449
大小:40.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7-23
《案例分析:王志采访易中天》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案例分析:王志采访易中天采访内容摘要记者:为什么你现在最火,易中天的诀窍在哪?易中天:很简单,我就是平时怎么说话,到了那还这么说。 记者:但你听到过对你的批评吗?易中天:我倒真希望他面对面的坐在这,来批评。没有人来。记者:为什么招致那么多的非议呢?易中天:喜欢和赞成的人越多,不喜欢和不赞成的声浪也就越高 记者:能不能在《百家讲坛》继续看到易老师的讲座。易中天:由雇主说了算,雇主是谁呢?观众。 (解说:文化类图书成了畅销书,已经成了图书界多年不见的景象。在多年相对低迷的图书市场,易中天这三个字似乎成了畅销的保证,而对习惯了清静的易中天来说,在厦门家中安静的呆上几天反而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
2、,在这所传说房价已经达到一万元一平米的房子里,刚从上海签售回来的易中天接收了面对面的专访。) 记者:我们走进这个房子里的时候,有人告诉我们这里是富人住的地方。易中天:不是。我楼下有住着出租车司机呢。这个房子刚开始的时候价位并不高。记者:但是现在易老师在人们的心目中间,你已经属于有钱人的行列了。易中天:什么叫有钱,多少钱叫有钱,其实比我有钱的多了去了。一个教书匠凭着自己劳动,挣了一点钱,怎么就撑破了新闻界的眼皮儿了。记者:但是银行里存折数字的变化你晚上睡的好吗?易中天:这有什么睡觉不好的,我根本不知道它在怎么变。记者:怎么说?易中天:我是不知道,我又不去查帐,又不看,一切都是电脑在自动处理
3、。包括出版社的版税也是直接打进帐户,我都不去查。记者:走上《百家讲坛》的时候呢?这个结果是意料得到的吗?易中天:这个意料不到,《百家讲坛》你去讲一讲能挣多少稿费啊,一期就1000块钱。记者:想到过有这样一种效益吗?易中天:哪一种效益?记者:名、利?易中天:我就奇怪了,这个媒体,包括平面媒体也包括你们电视台,还包括阁下,怎么都关注这两个字?这难道就是当今老百姓关心的事吗?不会吧。记者:可能跟我们平常心目中的学者形象有很大的一个反差。易中天:意思就是大家公认学者就该穷。是不是这个意思? 记者:还一个动机的问题。 易中天:刚才你提到的那两个字,它是副产品,搂草打兔子的事,现在没看见我搂草,都
4、看见我逮着兔子了。 (《百家讲坛》录制现场: 易中天:韩信被降为淮阴侯以后非常不痛快,称病不朝。什么风湿关节炎之类的,什么胃溃疡之类的,估计会有一点。范蠡大夫就走了,他干嘛去了呢?下海经商。据说还携带了一位小蜜,就是西施,泛舟西湖,下海经商。) 记者:那你看见电视上的自己的时候会不会觉得陌生呢?易中天:没有。记者:包括电视导演都觉得你是一个天生的一个上电视的一个学者,那么所有这一切是有人帮你策划的? 易中天:没人帮我策划。记者:他们为什么选择你?你觉得?易中天:我可以不觉得。我干吗要觉得呢?我非常简单,其实我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没有你们那么多弯弯绕,我就是这个活,你来找我,我就是一
5、手艺人对吧,你来找我,那我觉得这个活我乐意干,也觉得能够干,就干了。 (解说:录制《百家讲坛》彻底改变了易中天以前规律的学者生活,每个月他都要在厦门和北京之间往返好几次,每一次到北京会录一个星期的节目。 《百家讲坛》录制现场: 观众:易老师您拿一大口袋干吗呀? 易中天:买菜。) 记者:电视对于很多学者来说,书斋里的人来说,它可能是一个很别扭的东西,易老师没有感觉到吗?易中天:我是觉得再有学问的人,它也得吃热干面吧。对吧。你再有学问的人,你也得吃喝拉撒吧。 记者:你感到舒适吗? 易中天:说实话吗? 记者:当然说实话。易中天:有时候舒适,有时候不舒适。记者:不舒适是什么时候,舒
6、适是什么时候?易中天:不舒适就是碰上一档无聊的节目,一个蹩脚的主持人,问的一堆八卦问题,你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就很不舒适。记者:但《百家讲坛》不一样。易中天:《百家讲坛》它没有八卦问题,它第一没有主持人,第二没有八卦问题。所以《百家讲坛》很舒适。要知道我是一个热爱教学的教师。他在这种职业当中,能够体验到一种快感。 (解说:在网上,易中天的支持者们自称为“易粉”,“乙醚”,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了易粉和乙醚的行列,在易中天受到易迷们追捧的同时,对易中天各种各样的批评也随之而来。) 记者:你听到过对你的批评吗?易中天:听到过。没有当面的。我到真希望他面对面的坐在这,来批评。没有人来。
7、 记者:你怎么看待这些批评?易中天:三项基本原则。第一指出硬伤,立即改正。第二个学术问题,从长计议。第三个原则就是讲述方式不争论。历史能不能这样讲,历史该不该这样讲,易中天讲的这个《百家讲坛》,是学术呢?还是娱乐?他的成功是学术的成功呢?还是商业的成功?我的回答是这个问题,不争论。 (解说:在对易中天众多批评的声音中,上海的一位教授发出的批评也许是最强烈的,这位教授把批评文章直接贴在网上,这篇文章也直接引起了双方支持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