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3486116
大小:28.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22
《新材料作文“求功与无过”导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材料作文“求功与无过”导写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明代《菜根谭》书中说:处世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 也有人说:不作为便无过,无过也无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这是一道名言警句类材料作文,文题由两则名言组成,构成相对的关系,主要是探讨人生态度。我们可以从多角度思考,结合现实生活,挖掘蕴含的道理。立意可以选择任何一则名言切入,但最好是将两方面结合起来,对材料进行整体把握,以使立论更加完备,说理更加严密。这个文题一
2、方面引导同学们关注人生和社会,一方面又训练同学们的思辨能力,达到思想性、深刻性与社会性的统一。 角度一:看淡名利,保持无过,崇尚精神自由。看淡名利,不为物惑,不为名扰,不为利诱,淡泊明志,宁静致远,享受轻松快乐的生活。平息浮躁不安的心,保持清醒头脑,避免犯错,让自己的人生不蒙尘垢。这个方向的素材可以选择古今中外一些追求高洁、超脱世俗的名人事例。比如中国古代圣贤老子、庄周拒绝出仕,陶渊明、李白不低眉折腰。外国作家梭罗隐居瓦尔登湖畔,过简单的生活;女诗人狄金森从25岁开始弃绝社交,足不出户,等等。在写作时,可以与当今一些人急功近利、利欲熏心而犯下错误
3、甚至违法犯罪的反面例子相结合,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主旨,也能体现对现实的关注,对社会的思考。 角度二:积极求功,奋发有为,铸就生命辉煌。有所作为是生活的最高境界,只有拼搏进取,建立功业,才能享受人生的多姿多彩。当下全社会正在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只有奋发图强、有所作为方能筑梦圆梦,所以可以和中国梦这个话题结合在一起写。还可以从国家对政府官员“勤政”要求这方面入手,谈领导干部应该振奋起干事业的精神,主动进取,殚精竭虑,为国为民尽责。官员无过思想危害巨大,一些社会问题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由官员不作为造成的。 角度三: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怀无过之心,做有功
4、之事。有功与无过需要辩证地看待,人生阶段、社会现实、自身处境、理想追求不同,看法也就各异,不可一概而论,我们需要应时而动,顺势而为,抱有得之淡然,失之泰然的心态,去积极做事。比较而言,青年人应该敢想敢干,敢为风气先;老年人则需要修身养性,保持无过。生逢乱世,明哲保身,不失明智;和平盛世,抱负远大,有所作为。为官者,勤政为民,造福一方;为民者,平和安稳,知足常乐。但又并非绝对,它们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无论如何,那些有功于社会而又淡泊名利的人永远值得尊敬,如钱学森、袁隆平、杨善洲、郭明义、林俊德等。 [佳作示例一] 求功与无过 双城市兆麟高中高三
5、(22)班李梓伟 明代《菜根谭》书中说:处世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也有人说:不作为便无过,无过也无功。 对于求功与无过的选择,一直是人们难以漠视与回避的问题。其实,求功与无过并没有绝对的高下对错之分,两者可以做到有机地融合,彼此依存,相互补充。 求功是正确的。不求功,何谈个人成长?何谈国家富强、人民福祉?人类社会的进步有赖于人的求功。无过亦不是错。视功利如粪土浮云,固守心灵的纯净,追求简单与自由,生活别具一种幸福的美感。 但两者必须平衡有度,不可偏重,否则,就有可能走向极端。 设若过于注重求功,利欲熏心,急功近利,后果十分危险。不少改革建
6、设有功者,正是因为过不了功利这一关,而最终滑入犯罪的深渊,自毁前程。近来多名高官违法乱纪,受到查处,有人就曾追悔说:“贪图功名利禄是我这一生最大的错误”。千万不要让一个过错,毁了一生的努力。 设若过于强调无过,凡事置身事外,明哲保身,回避责任,则失去了前进的动力,有负于时代和人民的重托。食品药品安全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各种污染致使人们生存环境日趋恶化,强行征地拆迁造成流血冲突,哪一个社会问题的背后不存在着个别官员的不作为?只求无过而不作为,是严重的失职。 求功与无过,需要因时而异,因境而别,应时而动,顺势而为。范蠡辅佐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建立大功
7、,可他功成名就后竟然不辞而别,驾一叶扁舟,出三江而入五湖,过逍遥自在生活。不遇明主,诸葛亮躬耕南阳,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当刘备三顾茅庐,求贤若渴,他毅然出山,为兴复汉室、安定天下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个由求功到无过,一个由无过到求功,可谓都做到了极致,都演绎了完美人生。 怀无过之心,做有功之事。把自己放在低处,把灵魂放在高处。只有那些胸怀理想、造福社会却又不骄不躁、淡然处世的人才最值得敬仰和铭记。“袁隆平品牌”经评估,认定其价值约为1000亿元人民币,但袁隆平依然心平如镜,过着朴素无华的生活,坐冷板凳搞研究,卷着裤腿下田,执著追求梦想。中科院第
8、一位女院士、中国第一代核物理学家何泽慧女士,耄耋之年还坚持每月几次到高能物理所上班,晚了就从食堂买几个包子、馒头回去吃。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