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中医综合治疗小儿痰热咳嗽》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医综合治疗小儿痰热咳嗽第9卷第4期2007年7月辽宁中医药大学J0URNAL0FLIA0NINGIiIVERSITY0FTCMVO1.9NO.4JllI..2007葡萄球菌及胶体金的吞噬能力,并能促进吞噬细胞成熟.所以外用可以有效的改善局部炎症,促进红肿疼痛减轻.痛风性关节炎主要是由于尿酸盐过多,晶体析出后被巨噬细胞或中性粒细吞噬并释放出各种炎性介质引起的局部反应.通过局部使用清痹止痛散,可以有效的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减轻受累关节的局部反应,从而改善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清痹止痛散具有以下优点:通过局部渗透
2、,药物有效成分直达患处,起效时间快;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副反应少,特别是减少了口服药物的胃肠道刺激;使用方便,可保证患者良好的依从性;药源广泛,经济,有较好的性价比.◆中医综合治疗小儿痰热咳嗽刘争清',指导:白晓红(1.辽宁中医药大学2000级七年制,辽宁沈阳110032;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摘要:应用小儿清肺饮对比止咳糖浆治疗小儿痰热咳嗽226例.结果:治疗组治愈率75.O%,有效率96.55%;对照组治愈率43.6%,有效率90.9%,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小儿清肺饮治疗小
3、儿痰热咳嗽效果良好.关键词:小儿咳嗽;痰热;中医综合治疗中图分类号:R256.11文献标识码:B小儿咳嗽指由外邪袭肺,肺失宣肃而致咳嗽的病症,关于小儿咳嗽的记载首见于《诸病源候论》:"嗽者,由风寒伤于肺也.肺主气,候皮毛,而俞在于背.小儿解脱,风寒伤皮毛,故因从肺俞人伤肺,肺感微寒,即嗽也."指出小儿咳嗽病因多由外感六淫之邪而来,而病位主要在于肺,发病时间多为春冬季.其主要病机是小儿为纯阳之体,形气未充,对疾病抵抗力较差,易为六淫所伤;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故肺系首当其冲,肺为邪侵,壅遏肺络,气机不宣,肃降
4、失司,肺气上逆为咳.小儿"肺常不足",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之病理特点,不仅易被六淫外邪所伤,且病邪变化,传变迅速;小儿由于"稚阴未长",温邪易化热,化火;又有小儿"脾常不足",外感后易致脾失健运,水谷不能化生精微,酿为痰浊,上贮于肺;痰热互搏壅塞气道,故病情中后期,小儿咳嗽中医辨证以痰热壅肺型居多.笔者认为感受外邪,痰热内生,肺失宣降为小儿痰热咳嗽的主要病机,主要证候为咳嗽,痰黄白黏稠,咯吐不爽,反复难愈,咳时面赤唇红,~4-Y-发热口渴,咽喉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近年来,笔者应用院内制剂小儿清肺饮,配合
5、其他中医疗法治疗小儿痰热壅肺型咳嗽,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全部病例皆为本院儿科2Oo4—2006年春冬季住院病人,共226例.符合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痰热壅肺型咳嗽诊断.其中男124例,女102例,其中185例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粗,4l例可闻及散在湿罗音;192例胸部x线示肺纹理粗,34例未见异常.发热患儿为3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16例,对照组11O例.2组在性别,症状方面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1.2诊断依据中医儿科学周中述主要症状:咳嗽,痰黄白黏稠,咯吐不爽,反复难愈,咳
6、时面赤唇红,或伴发热口渴,咽喉痛.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多继发于感冒之后,常因气候变化而发作.好发于冬春季节.肺部听诊:双肺呼吸音粗糙,或有少量的散在的干,湿罗音.x线摄片或透视检查,可示肺纹理增粗.2治疗方法治疗组:口服小儿清肺饮(主要成分:炙麻黄,炒杏4--,甘草,生石膏,炒葶苈,黄芩等.由本院制剂室研制,每瓶250mL,每毫升含生药1.5g).1岁以下每次1OmL,1~3岁每次20mL,4~10岁每次30mL,每日3次口服.7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急支糖浆(四JIf陪陵制药厂生产),≤3岁-~20m
7、IJ,>3岁每次30mL,每日3次,7天为1个疗程.2组均观察1个疗程.治疗期间2组患者根据病情予其他药物治疗,痰多,喉间有痰鸣者予院内制剂敷胸散外用,敷胸散由大黄,玄明粉,大蒜泥按一定比例组成,调成糊状,敷于后背,每次50g,每次10~20min,每日1次.3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3.1疗效评定标准根据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治愈:咳嗽消失,听诊干,湿性罗音消失,如有发热则体温降至正常;好转:咳嗽减轻,呼吸音清晰,痰减少;未愈:咳嗽症状及体征未见改善或加重.3.2结果治疗组治愈87例,好转25例,未愈4例
8、,治愈率75.O%,有效率96.55%;对照组治愈48例,好转52例,未愈10例,治愈率43.6%,有效率9O.9%,显示226例病人中治疗组治愈率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呈显着性(P<0.05).4讨论/J~JlJJ市气较弱,腠理不密,卫外不固,外感六淫邪气易乘虚侵袭,肺失宣发肃降;又小儿脾常不足,脾主运化水湿,脾虚不运,积湿成痰,痰浊上贮于肺,阻遏肺气,使肺气不得宣畅,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