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2128623
大小:107.0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7-15
《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3.1《平行线的性质》说课稿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的5.3.1节《平行线的性质》(第一课时).下面我就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学过程设计这四个方面把我的理解和认识作一个说明。一、教学目标的确定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小学已经有所了解(结合生活情景了解平面上两条直线的平行和相交(包括垂直)关系),本章将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进行研究.本节课在理解
2、了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平行线的性质展开研究.并在探索性质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进一步学习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进行简单的运算和证明;2.能够运用“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这一基本事实证明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通过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的过程体验探性质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
3、.二、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的分析平行线的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基础知识,在以后的学习中经常要用到.这部分内容是后续学习的基础,让学生通过探索活动来发现结论,经历知识的“再发现”过程,可增强学生对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重点为:探究平行线的性质.由于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基本图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且它们互为逆命题,所以学生很容易在记忆和使用时将其混淆.因此,我确定本节课的难点为:明确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三、教学方式及教学手段的选择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确定本节
4、课的熟悉的生活实例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逐步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勇于表达的学习习惯,挖掘学习潜能;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进行指导,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的发展.另外,我注意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利用几何画板制作图形,并让图形动起来,借助测量功能度量角的度数,有助于学生在观察图形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发现其中不变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从而发现图形的性质,变抽
5、象为直观,变复杂为简单,加快了教学节奏,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四、教学过程设计【教学结构设计】本节课的流程分五部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探究新知实验猜想;归纳性质说理证明;应用新知巩固练习;归纳小结布置作业.【教学过程设计】〈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65°?2008年8月8日将在北京举办第29届奥运会,承办多项比赛项目的国家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位于北四环和安苑路之间,这两条路互相平行,现需要修建一条贯穿两条路的新干线,设计新修道路与安苑路夹角为65º,那么它与北四环的夹角是多少度?通过学生熟悉并关注的奥
6、运道路建设问题作为引入,创设情境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从地图中抽象出基本图形,将问题转化为探索两直线平行,同位角之间有怎教学方式为启发探究式.从学生样的数量关系.〈二〉探究新知实验猜想本环节设置了学生活动和教师演示两个环节.学生活动:1.作出两条平行直线a、b被第三条直线c所截,标出所得的8个角,你能借助你所画的图想办法解决如果已知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这个问题吗?如果两直线平行,内错角、同旁内角又各有怎样的数量关系呢?学生首先独立完成活动1,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索,开
7、放式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能否按要求正确画图并准确标记直线和角;能否准确找出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分别进行讨论,并得出正确结论.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教师要给予具体的帮助、鼓励和指导,使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与探索活动.2.在小组内同伴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样吗?得到的结论相同吗?并把自己的猜想表述出来.学生以四人合作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讨论.学生可能想到的方法:(1)用量角器进行度量;(2)通过剪纸拼图进行比较.通过交流积累了较为充分的事实基础,为有效地进行归纳概括提供了
8、帮助.教师深入合作小组,倾听学生的见解,时刻关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生成的新问题,并给予适时的指导点拨,鼓励学有困难的学生积极投入到讨论中,注意表扬表现突出的学生.3.展示探究过程和结论合作小组代表上台借助投影全面展示本小组的探究过程和结果,教师注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各种方法,并关注学生叙述结论的语言是否准确.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与他人合作交流,每个学生的独立思考为合作交流奠定了基础,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又能弥补个人的思考有时难以全面和深入的情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