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10724719
大小:60.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7
《新课标下对推动名著阅读的作用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标下对推动名著阅读的作用论文名著是人类优秀文化与思想的结晶,阅读名著是中小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新课改以来,初中学生名著阅读的质与量跟《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名著阅读依然是个“大问题”。一、原因名著是人类优秀文化与思想的结晶,阅读名著是中小学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然而,新课改以来,初中学生名著阅读的质与量跟《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名著阅读依然是个“大问题”。一、原因探微名著阅读依然是“大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固然有“读的层面”的原因:家长、教师、学校的认识偏颇导致阅读环境不宽松;学生的学业超负荷导致阅读条件不具备;教师的督促引导缺乏,导致学生阅
2、读驱动力不足。但这里我们主要探究来自“考的层面”的原因:当前各类质量检测、学业评价卷中名著阅读题的考查内容与形式对阅读促进构不成足够的动力。1.名著阅读考查题占分权重过小从2011年全国各地中考卷看,120~150分(个别总分为100分)的总分中,大部分试卷名著阅读考查题占分为3~5分,有的甚至只有2分或干脆不设此类考题(如四川、湖北等省的有些地市),只有福建、广东等省的几个地市的考卷中出现10分(或以上)的分值。这样的分值,相对于课标要求的“260万字,每学年两三部名著”的阅读量自然感觉分量太轻。而对于那些对名著阅读缺乏长远认识的家长、教师、学校领导来说,更是增加了限制学生阅读的理由。名
3、著阅读考题的权重过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教师、家长开展(或推进)名著阅读的积极性。2.考题检测要求不深入名著内核,不能查考真实的阅读经历与体验分析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考卷,名著阅读题的命制普遍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种情况:1.不涉原著文本,简单组合信息这类题目不出现原著文本,只出现一些常识性的信息,一般以连线题、选择题、填空题等形式来检测所谓的“阅读情况”。学生应考,根本无需阅读原著,只需凭妇孺皆知的常识和印象,或在考前记背讲义就能顺利得分。例:2011年浙江某市中考卷第6题选出下列作品、人物、性格特点搭配正确的一项()。(2分)这类考题在近年各地的中考试卷中呈减少趋势。2.要求
4、太过“主观”,检测“个性解读”不着实处这类考题有的没有原著片段,有的虽有片段选文,但设题上要求太过“主观”,学生完全可以凭“仁者见仁”的个性化看法来解题,海阔天空地来谈“感受与分析”,给分的依据也游离于名著的具体内容。这样的考题,阅卷教师大多也只能凭感觉“酌情给分”,学生的回答看似有些道理,但很难由此判断到底是否读过原著。例一:2011年山东某市中考卷第7题请仿照以上书评的形式(示例略),为下列名著写上精彩的书评。(可以从作品的主题思想、主要内容、艺术特色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等方面来写)(3分)①《水浒》:②《骆驼祥子》:③《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例二:2011年福建某市中考卷第17(2)题鲁
5、滨孙在逆境中的“自勉自慰”给了你哪些启示?这类考题从命题意图来看有其合理性,旨在考查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熟悉程度和理解内化情况,并真正促进学生“读有所得”。但结合这些试题的参考答案看,这样的试题是缺乏检测信度的,在考试和阅卷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令命题者意想不到的偏差,因而达不到考查的目的。相反,会给学生、教师一种错误信息:既然这样考,何必非得去读原著?3.设问囿于选文,考法类似常规现代文“课外阅读”这类考题有较长的原著选文,解答离不开原著文本,但考题的设问基本同普通现代文阅读的精读题。例:2011年广东某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第17~21题(《童年》选文略。)17.与三个小男孩结为玩伴前,“我”做
6、了哪些事?请分点概括。(5分)18.三兄弟除了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反应机敏的共同特点外,还有鲜明的个性。请各举一例分别说出三兄弟不同的个性。(6分)19.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6分)(1)“这使我怅然若失,但我也不想先开仗”中的“我”为什么怅然若失?(2)“刚才我从上面跳到院子里来的那个树杈还在摇动呢,有一片黄树叶正从上面落下来”,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20.“我”的童年生活可以从“我”与三个小男孩的交往中反映出来。请从文中三处画线的句子归纳概述“我”童年生活的状况。(5分)21.选出与本文作者不属于同一国家的作家。(2分)A.普希金B.托尔斯泰C.契诃夫D.茨威格上述五个
7、考题,除了第21题考查作家常识,可以不涉选文,其余四题考查的都是现代文阅读(精读)的信息筛选、概括、分析、归纳等能力,答案均能从选文中获取,解题都须紧扣文本。这样的考查方式,偏离了“名著阅读”考查的初衷——促课外阅读,丰厚语文积淀。学生答题凭的不是“课外读名著”的积累,而是既有的现代文精读能力,完全可以“课外不读考场读”。一句话,应付以上所列的几种名著阅读考题,学生无需在课外“真读”名著。这样的题型,在近年来的各地中考卷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