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管鳞癌癌前病变研究回顾与思考论文

我国食管鳞癌癌前病变研究回顾与思考论文

ID:10441336

大小:60.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我国食管鳞癌癌前病变研究回顾与思考论文_第1页
我国食管鳞癌癌前病变研究回顾与思考论文_第2页
我国食管鳞癌癌前病变研究回顾与思考论文_第3页
我国食管鳞癌癌前病变研究回顾与思考论文_第4页
我国食管鳞癌癌前病变研究回顾与思考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我国食管鳞癌癌前病变研究回顾与思考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我国食管鳞癌癌前病变研究回顾与思考论文【摘要】全文回顾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食管鳞癌癌前病变的研究,包括细胞学、病理组织学、分子生物学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和药物及内镜干预治疗的研究成果,并作一展望。【关键词】食管肿瘤癌鳞状细胞癌前病变中国例早期食管鳞癌旁更多的是由单纯增生或乳头样增生逐渐过渡到分化好的原位癌。提示食管鳞癌可由异型增生转化而来,也可能由单纯增生或乳头样增生转化而来。王立东等8发现,食管鳞癌高发区食管上皮乳头样增生伴基底细胞增生明显高于低发区,其乳头区基底细胞p53蛋白表达频率也高于乳头之间的基底细胞。推测高发区乳头样增生伴明显基底细胞增生可能是食管癌变极早期的变化。王国清9在

2、一组878例内镜检查加黏膜活检后经3.5年随访,病理组织学为基底细胞增生、轻度、中度和重度异型增生者,食管鳞癌的发生率为5.0%、5.3%、26.7%和65.2%.freelyc、c,erbB,2/EGFR、ras等。张健慧等15利用外周血提取白细胞DNA,检测p53基因多态性,发现p53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可能与食管癌的易感性有关。pro/pro纯合子基因型是食管癌的易感者,与肺鳞癌有相似性,可能具有共同的遗传基础。林东昕等16应用病例—对照分子流行病学方法,以PCR,RFLP方法分析发现细胞色素(CYP)2E1突变型基因频率在上皮重度增生和食管鳞癌较低,认为携带野生型CYP2E1的个体发

3、生食管上皮重度增生和食管癌的危险性较高。郭晓青等17应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探讨食管癌前病变组织p16和FHIT基因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状况。结果显示,轻度异型增生、中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中,p16基因甲基化频率分别为22.73%、59.09%、78.57%、64.86%;FHIT基因甲基化频率分别为22.73%、45.45%、64.29%、67.57%。p16和FHIT联合甲基化亦随病变加重而增加。中重度异型增生与原位癌和浸润癌比较无明显差异,p16和FHIT均是抑癌基因,其启动子CpG岛异常甲基化使其失活,在癌变早期即已存在,可能是食管癌的早期事件。检测LOH和基

4、因变化虽较为精确,但操作复杂,费用高昂,检测病例有限,只能在基础和临床研究中使用,且迄今尚未找到一个很特异的易感基因或标志物准确预测食管鳞癌的发生。故不适用于日常临床工作,更不适用于大规模普查。目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仍是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基因表达物和肿瘤标志物来预测食管鳞癌的预后和癌前病变中的变化情况。4.2免疫组化染色的应用4.2.1p53p53基因的突变是食管鳞癌常见一种基因变化,p53基因是抑癌基因,其表达产物是野生型p53,对DNA在复制过程中损伤予以修复,防止突变,如不能修复,则促其凋亡。突变后的p53基因表达p53蛋白失去了原有功能,使凋亡抑制,可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出。1995年,P

5、arenti等18发现p53基因突变和p53蛋白聚积可能是食管上皮癌变的早期事件,突变型p53表达频率和强度随异型增生程度而增加,且与吸烟和饮食中的致癌物有关。董琰滨等19对197例食管内镜活检组织中p53蛋白免疫组化分析发现:正常食管鳞状上皮、炎症上皮、轻度异型增生、中重度异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中p53蛋白表达率分别为2.9%、6.7%、38.8%、52.0%、61.1%、62.5%,正常或炎症组与异型增生组表达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异型增生与食管癌无显著性差异。提示p53蛋白是癌变过程中的早期事件,可作为食管癌早期诊断和药物预防效果的评价指标。郑作昱等20对食管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免疫组

6、化检测有p53表达者应用PCR,SSCP,DNA测序,发现免疫组化p53表达与p53基因突变有高度一致性,但约有30%的食管鳞癌无p53基因突变,甚至也无p53蛋白的积聚,说明免疫组化检测p53蛋白具有可靠性,p53突变虽是食管鳞癌发生的重要基因变化,但不一定所有病人均如此,可能还有其他途径参与。4.2.2胚胎型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π)GST,π是参与外来化学物质代谢的重要酶系GSTs中的一种同工酶,这些外来化学物质包括致癌剂和致突变剂等。GST,π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是一种重要的肿瘤标志物。1979年瑞典科学家Mannervik21首先从人的胚胎中分离纯化,并认为GST,.fr

7、eelRNA,建立食管鳞癌发生发展的多阶段模型。癌旁正常上皮、单纯增生、异型增生、原位癌和浸润癌,GST,π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7.5%、95.5%、55.9%、36.4%和45.8%。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GST,π表达有逐渐下降趋势。原位杂交GST,πmRNA检测结果与免疫组化检测结果一致。GST,π表达是食管癌发生过程中的早期酶学变化。这与前述非癌的各级癌前病变和鳞癌时GST,π表达逐渐增加不一致,其原因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