寨头1#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寨头1#隧道专项施工方案

ID:10194246

大小:1.66 MB

页数:57页

时间:2018-06-12

寨头1#隧道专项施工方案_第1页
寨头1#隧道专项施工方案_第2页
寨头1#隧道专项施工方案_第3页
寨头1#隧道专项施工方案_第4页
寨头1#隧道专项施工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寨头1#隧道专项施工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荣乌高速公路徐水至涞源段第16标段寨头1#隧道专项施工方案荣乌高速公路徐水至涞源段第16标段寨头1#隧道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1.1编织依据(1)荣乌高速公路河北段徐水至涞源(晋冀界)段土建工程投标文件及其附件。(2)荣成-乌海高速公路河北徐水至涞源(晋冀界)段第16标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3)国家及交通部颁发现行的有关设计、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4)本隧道的机械配置及本单位的施工技术经验。1.2工程概况1.2.1工程地理位置及平曲线寨头1#隧道设计为上下行分离的高速公路长隧道,隧址所在地隶属于保定市易县仓坡

2、乡寨头村境内,隧道线位内最大标高762m,最低标高525m。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79+873~ZK81+210,长1337m;隧道右线起讫桩号为YK79+870~YK81+100,长1230m。隧道左线平面位于R右1489+A517.7065+A448.9989+R左1120的曲线上,纵坡面设坡率为+2.250%的单向上坡;隧道右线平面位于R右1670+A570.6575+A461.3025+R左1120的曲线上,纵断面设坡率为+2.250%的单向上坡。1.2.2地形、地貌隧址区属构造侵蚀、剥蚀低山重丘地貌。隧道走向与山体总体走向大角度相

3、交,隧道通过的山体自然坡度变化。隧道左线进口位于近北北东走向的斜坡处,坡向约100°,山体坡角约30-35°,右线位于一近北北西走向的小山凹内,山体坡角约40-45°;出口左线位于近东西走向的小山脊上,坡向约240°,山体坡角约30-35°,右线山体斜坡坡脚地处地坎边。山体植被较发育,多为灌木和杂草,有少量杂树。1.2.3气象条件隧址区域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充分,降水基本适宜,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全年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沙,夏季炎热多暴雨,秋季晴朗寒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多风雪。57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

4、公司荣乌高速公路徐水至涞源段第16标段寨头1#隧道专项施工方案荣乌高速公路徐水至涞源段第16标段寨头1#隧道专项施工方案1编制依据及工程概况1.1编织依据(1)荣乌高速公路河北段徐水至涞源(晋冀界)段土建工程投标文件及其附件。(2)荣成-乌海高速公路河北徐水至涞源(晋冀界)段第16标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3)国家及交通部颁发现行的有关设计、施工规范及验收标准。(4)本隧道的机械配置及本单位的施工技术经验。1.2工程概况1.2.1工程地理位置及平曲线寨头1#隧道设计为上下行分离的高速公路长隧道,隧址所在地隶属于保定市易县仓坡乡寨头村境内,隧道

5、线位内最大标高762m,最低标高525m。隧道左线起讫桩号为ZK79+873~ZK81+210,长1337m;隧道右线起讫桩号为YK79+870~YK81+100,长1230m。隧道左线平面位于R右1489+A517.7065+A448.9989+R左1120的曲线上,纵坡面设坡率为+2.250%的单向上坡;隧道右线平面位于R右1670+A570.6575+A461.3025+R左1120的曲线上,纵断面设坡率为+2.250%的单向上坡。1.2.2地形、地貌隧址区属构造侵蚀、剥蚀低山重丘地貌。隧道走向与山体总体走向大角度相交,隧道通过的山体

6、自然坡度变化。隧道左线进口位于近北北东走向的斜坡处,坡向约100°,山体坡角约30-35°,右线位于一近北北西走向的小山凹内,山体坡角约40-45°;出口左线位于近东西走向的小山脊上,坡向约240°,山体坡角约30-35°,右线山体斜坡坡脚地处地坎边。山体植被较发育,多为灌木和杂草,有少量杂树。1.2.3气象条件隧址区域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日照充足,热量充分,降水基本适宜,但季节分布不均匀,大陆性气候特征明显。全年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沙,夏季炎热多暴雨,秋季晴朗寒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多风雪。57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荣乌高速公路徐

7、水至涞源段第16标段寨头1#隧道专项施工方案区内气温以1月份最低,7月份最高,随海拔高度而有所变化,一般海拔高程每上升100m,气温下降0.3-0.6℃。最高温为徐水,可达42.1℃,最低气温为易县山区,为零下23.1℃。每年最大降雨量为易县620mm/年,最小降雨量为徐水232mm/年。1.2.4地质隧址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位于中朝准地台燕山沉降带和山西中台隆的结合部位。燕山沉降带主要为震旦纪及其以后的沉积地层分布区,构造形态以北东向断裂为主,褶皱次之。山西中台隆起则大部分为前震旦系变质岩系所占据,褶皱发育,断裂次之。从宏观特征分析隧址区

8、位于一背斜构造东翼部,该背斜部大致处在石胡沟门一线,核部出露底层为太古界阜平群,南营组、漫山组,轴线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其间有燕山期岩浆岩侵入,岩层产状较为平缓。背斜两翼基本对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