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989351
大小:3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5-19
《心肺复苏后血压不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心肺复苏后小剂量肾上腺素的使用【摘要】目的探讨心肺复苏后低血压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60例心肺复苏后低血压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按1:1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静脉点滴肾上腺素,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9.343,P<0.01。结论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肾上腺素,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能收缩血管,增加外周阻力,提高冠脉灌注压,是心肺复苏时提高成功率的关键治疗药物,
2、但应控制适宜的药物浓度,避免产生副作用。【关键词】肾上腺素心肺复苏低血压临床应用 心肺复苏后的低血压的合理处理可以尽快恢复有效循环,避免造成脑血流再流通损害,加重脑细胞的不可逆死亡。心肺复苏后低血压病因复杂,主要包括心肌收缩无力及外周血管调节障碍。肾上腺素可以弥补患者肾上腺髓质在缺血缺氧时功能低下的状态,内源性肾上腺素水平尚不能有效地发挥兴奋受体的作用,肾上腺素可以兴奋α及β受体,升高血压。本文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肾上腺素获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提高复苏后自主循环的稳定性及存活率,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1资
3、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共纳入60例心肺复苏后低血压的患者,将患者按1:1分为2组,观察组3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为18~79(53.65±12.61)岁,病程为4~48h;心源性休克24例,电击2例,溺水2例,肺栓塞2例;对照组30例,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为18~80(55.26±10.14)岁,病程为4~48h;心源性休克22例,电击2例,溺水3例,肺栓塞3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及病情程度等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
4、组进行常规综合治疗,给予吸氧、甘露醇或白蛋白降低颅内压、碳酸氢钠扩容纠酸、改善微循环、防治急性肾功能衰竭、强心利尿、合理抗生素治疗等。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再静脉点滴肾上腺素,首剂静脉滴注肾上腺3~5mg,若无效,每5min静脉滴注肾上腺素3~5mg/次,20min血压无改变者停用。 1.3疗效标准 ①显效:治疗≤10min后,患者血压恢复正常且平稳;②有效:治疗10~20min后,患者血压恢复正常且平稳;③无效:治疗≥20min后,患者血压仍未恢复正常甚至恶化。 1.4统计处理 采用
5、SPSS16.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表示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知,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为6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9.343,P<0.01。 表1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2两组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出现,观察组仅出现1例出现一过
6、性窦性心动过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不明显。 3讨论 危重症的病人在应激状态下,垂体分泌大量的β-内啡肽释放进入血液,β-内啡肽具有较强阿片样活性,能明显抑制患者的意识状态和呼吸循环,抑制前列腺素和儿茶酚胺的心血管效应,引起血压下降,同时能减少脑血流量,促进和加重脑损伤,故不利于生命体征的维持及心肺脑复苏,心肺复苏时必须保证在循环系统内产生足够高的压力及压差[1]。 心肺复苏是抢救呼吸、心跳停止的危重患者的关键措施,通过胸外按压、人工呼吸、快速电除颤、血管活性物质等措施,实现气道开放,呼吸循环重建
7、。肾上腺素是心肺复苏中不必可少的药物,内源性肾上腺素是肾上腺髓质分泌的主要激素之一,能够激动α1受体,增加了外周阻力,显著提高主动脉舒张压、冠脉灌注压,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使血流从其他组织向大脑和心脏转移,对心、脑血供的药物影响不大,改善心肌缺血[2]。另外,肾上腺素能够对心脏心肌的高低位起博点和传导系统有直接兴奋作用,提高心肌收缩力,因此肾上腺素适用于各类心脏骤停。 本文结果显示,心肺复苏后的低血压增加肾上腺素治疗,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快速稳定血压。在治疗过程中有以下几点体会:①剂量与血压升高呈量效关系,常规剂量为1mg
8、,但效果不明显,3~5mg能明显升高收缩压和缩张压,尽早恢复循环,使平均动脉压保持在60mmHg以上,保证重要器官供血大有益处;②心肺复苏在5min内抢救的成功几率最高;③出现颅内高压,可使用甘露醇、地塞米松、白蛋白治疗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