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9928122
大小:97.0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8-05-15
《治疗糖尿病必须依靠中医来完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治疗糖尿病必须依靠中医来完成前言糖尿病是21世纪人类健康面临的最大威胁,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及医学检测手段的日益发达,越来越多的人被测知血糖增高,并确诊患上糖尿病,于是便开始了漫长的求治和恐怖的恶梦…西医先进的检测手段使我们首先获得了病情的信息,也由此得知患糖尿病的标志多为血糖升高,那么,在西医的引导下,人们治疗糖尿病的所有目的便围绕着控制及降低升高的血糖(当然也包括相关的其他指标),人们更相信指数的降低即标志着疾病的康复,随着西药优降糖、降糖灵、二甲双胍、文迪雅,甚至胰岛素的使用,绝大多数患者的血糖的确被控制,有了一个稳定状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患者的体质仍在日益的恶化,多种并发症开
2、始陆续出现,致残致死的现象接重而至,现实再次打破了人们美好的愿望及善良的坚守。糖尿病真是不治之症!我们不否认西医对糖尿病深入而精确的研究,更不要否认西医在糖尿病辨病上的科学手段(血糖检测)以及西医血糖控制上的有效性并对糖尿病治疗上的重要意义及贡献,然而中医决不会把治疗糖尿病这个系统疾病仅仅局限在对血糖等几个指数的控制上。我们治疗的对象是一个活生生的患病之体,是一个复杂的高级生命体。我们必须认识到治疗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体康复及生命质量的提高,而不仅仅是指数的提示,这就要从一个人的整体健康来看待这个疾病,这就需要我们具有“辨证”施活的医学观念。这也正是人们通常所指的“西医辨病、中医辨证”,西
3、医辨病即是明确指出所患疾病的位置及其突然表现了哪些病理变化,治疗上则针对此点开始展开,中医辨证则是将人们出现的各种症状加以汇总、归纳、最后将期定型为某种病情状态,然后以整体观的思想对整个人“对证治疗”,包括西医对疾病的检测及认识,中医亦同样将其列为辨证的一个症状来看待,因此在糖尿的治疗上就不会仅仅单纯围绕血糖升高这一个指数进行施治。这就是中医为什么可以理解或接纳西医在糖尿病治疗上使用药物降糖,但绝不会认同此即为治疗糖尿病的全部,因为西药降糖只能改变这个整体疾病状态的一部分,而糖尿病在中医上首先是立型为“消渴证”降低血糖也仅是治疗消渴证的一个方面。而主宰消渴证的基本病机,中医的认识则为阴虚
4、、气虚、血瘀这三大病机,它们贯穿于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始终,血糖升高只是这三个病机共同作用下的一个病变而已。因此要想真正治疗糖尿病,则必须以养阴、补气、化瘀这三个基本手段来完成,这也正是运用中医“补虚化瘀”法的良好体现之机。“补虚化瘀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使用,可以说是中医治病众法中的最佳方法之一。它不仅符合了糖尿病的气阴亏虚及血瘀证的同步治疗要求,而且因为“补虚化瘀法”的五个使用原则,在糖尿病上的淋漓体现,真五全释了中医“治病求本、辨证施治”的核心思想。该法的使用,既可以达到西医对血糖降低这一指数的基本要求,更可将糖尿病并发症在该法的指导下彻底实现治病求本、彻底康复的目的。因此说,想真正治疗
5、糖尿病依靠中医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而中医的“补虚化瘀法”则更是其根本方法之一。中医治疗慢性疾病之“补虚化瘀法”介绍中医治疗疾病的特点乃着眼于整体观及辨证论治,其目的为“治病求本”,其要领是抓其“证”。对于慢性疾病,由于其发病时间长,日久必然损伤正气,以致正气虚衰,因此补虚则尤为重要,而补虚需从阴阳气血入手,以求其调理气血,平衡阴阳,增强脏腑机能,其方法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或益气养血、益气养阴、阴阳双补等而“化瘀”则主要针对血瘀证的存在,所谓“久病体虚,虚必发瘀”说的就是慢性疾病及主证为气虚血瘀的道理,也就是常说的久病入血,而人体一旦出现“血瘀”则会诱发更为复杂的病症。正如朱震享的“
6、一有郁滞则诸病生焉”的论点,清代医家王请任在《医林改错》中更是发展了血瘀致病的理论,提出了活血化瘀可治百病之说。人体虚证的表现一、阴阳气血虚证:1、阴虚证:是指机体阴液不足的证候,主要表现:形体消瘦、而色憔悴、目眩耳鸣、口燥咽干、舌质嫩红、少苔或无苔、脉细,伴有五心烦热,潮热盗汗,颧红,舌质红绎,脉细数,为阴虚内热证,也称“虚热证”。2、阳虚证:是指阳气不足的证候,主要表现:面色咣白,疲乏无力,少气懒言,畏寒肢冷,蜷卧自汗,品淡乏味,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舌质谈,苔白润,脉迟无力等。3、气虚证:是指正气不足,脏腑功能低下的证候,主要表现:神疲乏力,声低懒言,气怯气短,头晕,自汗,纳呆少食,
7、舌谈胖嫩,脉虚无力,气虚严重者可表现为气,隐腹部坠胀,腰酸腰痛,甚至脱肛,子宫下垂或其他内脏下垂。4、血虚证:主要表现为面白无华或萎黄、爪甲淡白、头晕眼花、心悸失眠、手足发麻,女子可见月经失调(经少、闭经或周期延迟)舌谈、脉细弱。二、脾系虚证1、脾气虚弱的主要表现:食少、腹胀便溏,面色苍白,气短乏力,舌苔淡白,脉缓细弱等。2、脾阴亏虚的主要表现:消瘦乏力,纳呆不思食,食之腹胀,唇干口燥,五心烦热,尿黄便结,舌红苔少,脉细数或涩等。3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